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综采工作面的机头机尾处会布置过渡液压支架,掩护式过渡架常采用比中间架顶梁加长的结构形式,而底板比压是液压支架的重要技术特征参数之一,因此有必要分析顶梁加长对于底板比压的影响,从而研究过渡架的受力及结构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型薄煤层刮板输送机水平机头的研究设计。通过改变传统的机头传动装置布置方式,使机头架与中部槽零角度联接,去掉了传统刮板输送机在机头、机尾的爬坡段。与采煤机配合实现了薄煤层输送机在机头、机尾处等高采煤。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用的薄煤层综采刮板输送机多为中厚煤层综采刮板机的改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故障多,维修率高,机头、机尾处留有"三角煤",人工处理费时费力。根据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作业空间狭小的特点,设计了平机头刮板输送机。将刮板输送机的平机头、机尾布置在低于工作面的巷道内,将平机头(机尾)和过渡槽的中板与中部槽的中板设计在同一平面上,减少了刮板链的运行阻力,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了综采过程中的"三角煤"问题。实践证明,平机头刮板输送机适用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工况。  相似文献   

4.
<正> 我矿N1713对拉普采工作面安装使用SGB-630/60Z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MLQ_1-80型采煤机、自移式HB_4-160(70架)、英国道梯6×180t(85架)液压支架。由于采煤机不能自开缺口,需人工放炮打机窝,势必导致东、西两个工作面机头、机尾处无法用液压支架来支护,给拉机头、机尾工作带来困难。以往,这种机头、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掘进皮带机和采煤皮带机的通用性问题,使皮带机既方便的应用于掘进,同时工作面回采时又可做为采煤工作面出煤使用,而不至于再次安装采煤用皮带,济三矿区研制一种新型皮带机中间架,这种新中间架运输时可拆装,使设备尺寸减小、形状变得规则,在掘进期间配合SSJ800皮带机头使用带宽800 mm皮带,、满足掘进期间煤流外运,掘进工程结束,安装采煤工作面时,只需将SSJ800皮带机机头、机尾和皮带拆除后安装DSJ100皮带机头、机尾即可,中间架可再次使用,使用带宽1 000 mm皮带,运输能力可达1 000 t/h,完全可满足矿工作面的出煤需要。  相似文献   

6.
徐小航 《陕西煤炭》2020,39(3):154-157,149
为解决大采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机头机尾过渡段丢底煤比较严重,液压支架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新大地公司15404工作面开展了采煤工艺优化实践。从工作面概况、设备的安装及生产情况出发,主要介绍了工作面从初采时采用工作面沿底板推进,机头机尾沿顶板推进工艺,到改进后工作面和机尾沿底板推进的工艺流程和取得的效果。同时,对大采高支架在生产过程中的适应性,以及采煤工艺优化前后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论证了进回风两巷沿顶板布置的回采工作面、端头的支护方式及回采工艺对工作面提高单产的重要作用。15404工作面采煤工艺优化成功后,大幅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增强了支架的稳定性和控顶性能,缩短了拉机头机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面回采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矿机械》2021,42(5):154-156
超大采高、超大运量、超长运距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量大,载荷变动范围大,易发生瞬时载荷突增,造成过载压溜停机,对刮板输送机的平稳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了整个工作面的正常开采。机头2个传动、机尾1个传动的三驱动布置方式是超大采高工作面一般采用的驱动布置,但在综放工作面,由于设备配套限制,前部输送机机头无法布置2个驱动装置,采用机头、机尾不等功率配置,实现输送机能力大幅度提升。这一布置方式在综采和综放开采中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8.
鲁金海  武保全 《煤矿机械》2008,29(2):141-142
袁庄煤矿主运带式输送机机尾架,由于受巷道压力的影响,造成机尾架倾斜变形,使输送带严重跑偏,磨损严重。为了便于机尾架的调整,对机尾系统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过渡地工盘,重新设计了机尾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发了一种薄煤层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液压调高底座,用于起底顺槽布置的薄煤层工作面,或特殊地质条件造成刮板输送机的机头和机尾悬空的开采。由于采用液压技术,实现了可调高,克服了机械垫块式的缺点,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机头传动架→驱动装置→卸载臂→储带仓→托带架→游动小车→张紧装置→H架,连杆和下托辊,机尾可同步进行安装(暂时不安装上托架组件)→铺设底胶带→安装上托架和托辊→机头和机尾窜胶带并和中间胶带进行连接。  相似文献   

11.
万丽荣  陈博  杨扬  曾庆良 《煤炭学报》2019,44(9):2905-2913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煤岩垮落产生的冲击载荷会导致放顶煤液压支架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严重时会导致综放设备的冲击破坏。为研究放顶煤液压支架尾梁受到煤岩冲击后的动态响应及受力情况,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放煤机构的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固液弹簧耦合理论计算出尾梁平衡千斤顶的刚度并用弹簧阻尼系统进行等效替换。采用"煤岩直冲"的方式对尾梁进行加载,并引入Hertz接触理论确定接触参数。基于此模型,模拟煤岩颗粒冲击承载区不同位置以及在不同放煤角条件下冲击尾梁的动态过程,最后通过与刚体冲击方式下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所用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煤岩冲击承载区不同位置时,尾梁的动态响应量及碰撞接触力有差异,冲击位置位于尾梁-弹簧连接处附近区域时,碰撞接触力较小,而尾梁的最大速度、加速度、振幅较大,在所有动态响应量中,最大振幅的变化规律最明显,随着冲击点位置远离尾梁-掩护梁铰接处附近区域,最大振幅稳定上升;当放煤角逐步增大时,尾梁的动态响应量及接触力均减小,尾梁的振动特性变弱,当放煤角较小时,煤岩冲击尾梁后会产生数值巨大的碰撞接触力。可选取尾梁的振幅响应作为反馈量对尾梁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应针对碰撞接触力较大的情况在放煤机构的设计制造中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及结构优化,避免尾梁及其连接处冲击破坏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国内伸缩机尾的发展概况及使用伸缩机尾的必要性,根据国内井下工作的工况和产品的使用情况,对伸缩机尾架进行改进设计,提高机尾架的使用寿命,增加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朱云龙 《陕西煤炭》2012,31(4):124-125,93
神东柳塔煤矿根据12111工作面放顶煤液压支架在操作放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和粉尘的情况进行改造,在液压支架进水三通处引一条管路,通过后尾梁操作阀控制液控单向阀,将水路进入喷嘴处,达到喷雾效果,起到降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液压支架双伸缩立柱失效形式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柱是液压支架的核心部件,其失效是液压支架在井下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通过对双伸缩立柱的几种失效形式的分析,找出了引起失效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的诊断和维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正四连杆放顶煤过渡支架极易出现前后排立柱受力不均衡以及放顶煤过渡支架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易导致主要承载结构疲劳性失稳破坏的问题,以反四连杆放顶煤过渡支架的主体结构件顶梁和底座为研究对象,运用SolidWorks建立顶梁和底座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零部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基于对顶梁与底座的耐用性以及损伤图等数据的研究,获得了顶梁和底座的疲劳累计损伤最大值和易发生疲劳破坏的部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顶梁和底座在载荷作用下变形量较小,顶梁和底座的疲劳累积损伤最大比值均小于1,满足过渡支架各部分结构设计寿命小于可用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五阳煤矿5102工作面倾角大、煤层松软、煤层起伏大、综放开采的条件,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别通过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剖面建立模型,对顶板(煤)、底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02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上部端头的空顶距将增加,工作面中、下部的片帮、冒顶现象加剧,必须加以控制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加固煤壁、优化推进方式和提高推进速度等技术措施进行控制,该工作面26d共安全出煤4.5万t,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倾角松软煤层综放面矿压规律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五阳煤矿5102工作面倾角大、煤层松软、煤层起伏大、综放开采的条件,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别通过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剖面建立模型,对顶板(煤)、底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02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上部端头的空顶距将增加,工作面中、下部的片帮、冒顶现象加剧,必须加以控制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加固煤壁、优化推进方式和提高推进速度等技术措施进行控制,该工作面26d共安全出煤4.5万t,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轻某矿用防爆胶轮车整体重量,基于优化设计和TRIZ理论对胶轮车的机架进行了优化。根据胶轮车的行驶工况和承载情况,建立了前后车架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对车架进行了动静态的应力应变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对车架进行优化以后,车架的应力强度在许用应力范围内,优化改善了胶轮车的机架。使车架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9.
马平 《煤矿机械》2006,27(10):132-133
介绍了ZZ6000/17/37A型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结构特点,论述了楔形结构顶梁具有整体顶梁和铰接顶梁的功能及作用。同时阐述了大流量快速移架系统的特点,支架的技术特征及其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