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和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思路,构建以教育文化为立足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路径、以多元化培养为核心的三重向度的教学新模式;打造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方式与多元高阶教学目标相融合、线上线下多元考核及质量评价机制与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相融合的“四合”多元化教学体系。实践表明,“三度四合”教学改革解决了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学生在知识获取、素质培养、实践创新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化技术、电气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多种感知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的应用需求在不断增加。但由于传感器内容具有分散性、实践应用性的特征,使得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面临着巨大困难。基于项目驱动教育理念指导下,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高校教师应采取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平台,创设问题导向教学情境,开展在线演示、自主探究、作业测试、师生交互、问题解答等的传感器原理实践教学,改进与完善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全流程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提高传感器原理教学质量、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云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和实践特点。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通过丰富多样的线上资源,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相互补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质量问题,论文基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提出了融合OBE+BOPPPS的在线教学设计。该设计基于课程目标,模块化线上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课程内容与项目实践,“工程化”改造《软件工程》线上教学;融合多平台,引入BOPPPS模型,以活动(产出)为中心,将课程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实施,构建线上线下、互动有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沟通表达等能力,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融合的问题,采用MOOC环境下基于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难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通识课的教学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是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之一,针对此活动,本文提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课前和课后、线上和线下、学校和家庭多方融合方式开展项目。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打通学科知识建构和学科素养提升的通道,同时,信息技术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7.
周荣安  符纯明 《图学学报》2020,41(6):1039-1043
摘 要:针对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弱、大班授课时 师生互动困难的现状,借鉴美国高校“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经验。在教 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实时互动环节和课外“线上+线下”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主,同时采用 以创新设计项目为牵引的协同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以南华大学某教学班为研 究对象,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案强化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度融合,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了编程类课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自的优缺点,以编程入门课程为例,提出了一种编程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进行教学,提出了保障线上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并建立了对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软件工程师》2015,(5):49-50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工学结合"性强的课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融合到实际案例中,着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制作个人求职简历为例进行教学单元设计,阐述项目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模式,以项目驱动教学活动为主线,以案例教学任务为学习目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交流形式匮乏、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等实际情况,提出开展多途径融合授课的线上教学方式,采用以幕课与直播教学相结合为主、线上讨论与实施过程性评价为辅的教学模式,介绍具体课程线上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平时表现与终结性考核成绩说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学习模式线上学习加线下学习相互融合的特点,能够完美契合后疫情时期学生各阶段的学习。为了促进混合式学习的有效开展,本文从合理选择规模性线上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设计“以互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灵活应用翻转课堂以增强学习体验、加强学生反思以促进深度学习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主体、维度和路径进行了多元化设计,以期为后疫情时期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小学阶段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教学资源库是专业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有效地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移动学习、实时互动、远程协作的线上教学被广泛应用,本文以《Android软件开发》课程为例,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学科课程,它同时也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形势下,相信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深入应用,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的融合教学,能让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有所裨益.基于此,文章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索,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本文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中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完成教学要求,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使用该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晓勤 《数码世界》2021,(1):117-1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也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纷纷开展线上教学.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课堂改革创造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①信息技术是线上教学的保障;②运...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加速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与革命的热点。《网络应用开发》课程依托项目教学(PBL),结合慕课(MOOC)元素,建设适应自身教学需要的在线课程(SPOC),探索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新模式,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实践表明,混合教学及评价能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意识,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编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利用现有的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等平台,尝试线下教学与在线教学平台的融合。以郑州航院非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对课前自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下讨论、综合实训、创新大赛和兴趣小组电子协会六联驱动模式下的交叉融合教学方法进行验证。根据线上平台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情况,逐级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跨界培养复杂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构建高校非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何家峰  曹江中  程昱  李伟彤 《计算机教育》2023,(10):145-148+153
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并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基于翻转课堂与项目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为例,分别从完全翻转课堂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半翻转课堂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个教学周期出发,介绍具体教学实践过程,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说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互联网+”教育时代,传统的教学环境正随着时代发展而变更,高等院校艺术类课程改革同样需要符合时代要求。文章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动画创作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核心,通过自身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课程考核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MOOC的线上学习平台,做出探索,进行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的支持下,《传统动画原理》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为动画专业的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