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智能变电设备巡检系统在变电站设备运行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注入科技手段规范变电作业流程,加强设备运行过程监管措施,引入安全管控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手段和现代化、信息化先进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程序化操作及其在长沙电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基本情况,分析变电站程序化操作对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要求;针对长沙电网环保变电站进行变电程序化操作的实例,研究了变电程序化现场实施的技术基础、设计思路和系统构成;现场运行大大提高了变电站劳动效率,有效降低变电站运营成本;为其它电网进行程序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对变电站中安装的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对变电中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本文将具体分析自动化系统中二次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层次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国网技术学院建设了变电设备检修实训中心,不仅面向国网系统员工开展变电设备检修技术、技能培训、竞赛,也为变电设备检修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提供研究和应用平台,为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科技信息化建设在县级供电企业的推广深化,通信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发展日趋成熟.实行无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管理已经成为县公司发展的趋势,目前集控下的变电运行模式,对变电站设备的健康运行及其巡视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运用变电智能巡栓技术是解决无人值班变电管理的有效方法,如何有效运用变电智能巡检系统提高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变电巡检工作中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电网系统的组成结构中,220kV变电站是非常核心的一个部分,如果出现变电运行故障问题,则可能影响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等.随着我国电网事业的不断发展,220kV变电站的变电运行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必须有效降低各种故障的发生率,才能真正保证220kV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就220kV变电站变电运行存在的主要故障进行分析,提出220kV变电站变电运行故障的处理策略,以推动我国电网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海电网35kV变电站仿真系统及培训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个实践中正在运行的35kV变电站——厦门站仿真培训系统。讨论了仿真系统的设计思想,仿真对象选择,仿真功能,硬件和软件系统方案,并对35kV变电站值班人员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人员培训方案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变电站纳入无人值班管理。在管辖设备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回传信息量巨大,变电运行集中监控任务繁重。为解决这类难题,笔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告警信息的智能化处理的建议和方法。从生产实际来看,开展变电运行集中监控系统应用功能研究,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对减轻变电所值班员的工作量、提高事故异常处理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的型号选择与安装工作,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是整个变电系统的核心,能够直接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选型及安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南昌工程学院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实验室项目——220KV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特点及作用。该系统将数字化的电网仿真与变电站中全部真实的二次设备有机结合成为物理与数字混合仿真培训系统,使电力专业学生及相关的培训人员在完全真实的变电站环境内接受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现场运行人员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1.
超高压变电站作为我国电网系统的核心,常常作为地区电网的枢纽变电站来设计和运行。这些变电站大多距人口密集区较远,交通不便。给设备的运检工作,特别是事故处理带来一定的不便。通过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由专家在计算机屏幕前给予现场工作人员远程指导,将对电网运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电网快速推进与新技术领域的出现,以变电站为代表的能源互联网系统拓扑结构趋于复杂,传统运维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变电站规划设计、监测分析和运行优化的要求。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DT)技术的发展给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带来诸多便利。然而作为推动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相关研究与应用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将数字孪生技术工程应用于能源电力各业务环节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亟需开展系统性研究,以突破适应能源电力行业特殊性的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为此,本文以变电站作为应用场景,首先对变电站运维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变电站巡检模式缺陷、模型精度不够、感知参量单一、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等问题。以此设计了一套涵盖空间信息与设备建模、变电主设备机理建模、智能反馈控制、设备感知网络、基于数据驱动的数字孪生体模型的仿真,以及三维可视化渲染与应用的数字孪生变电站模型框架。然后讨论了变电站数字孪生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高性能、低成本、高精度、低功耗、高集成度与智能化的变电站专用传感器研制;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存储管理与计算资源优化分配;孪生模型精度亟待提升与可解释性缺乏论证;“数据安全”与“数据孤岛”给数据驱动的模型训练带来挑战;高精度实景三维重建与虚拟实体动态更新算法的研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新工艺、新材料的智能传感器技术;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分布式云存储技术与以安全私有云为核心的数据管理体系;云边协同计算技术;数据驱动与机理知识融合建模技术;满足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前提下的模型训练技术——可信联邦学习;实景三维重建、点云语义分割、点云动态可视化、虚拟现实等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结合数字孪生模型设计与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给出了一套面向工程应用的数字孪生变电站系统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包括变电站设备实时监测、设备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运维决策优化与智能反馈控制等典型的应用场景。数字孪生技术与变电业务各环节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智慧变电站运维管理发展与效能提升、开辟数字化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成熟必将推动整个能源电力行业打破数据、技术壁垒,实现电力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价值、技术协同,构建更大范围的数字孪生系统,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雯 《宁夏工程技术》2010,9(2):146-148
为确保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并满足生产规模扩大对供电系统的要求,基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概念,对公司现有35kV变电站进行改造.改造采用双向备自投装置,实现35kV系统备自投装置与线路对侧变电所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使用,即实现35kV和6kV两级备用电源自投,解决了变电站单电源形式无法保证生产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满足了企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用电负荷增加对供电系统的要求.变电站改造至今,成功地避免了一起因电气故障引起的事故。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不断新建的大电网和变电站的相继投运,各地变电运行开始实行集控站模式,即若干个变电站实行无人职守,由一座有人值班的监控中心负责无人职守变电站的日常事务。该模式优化了人力资源,可是这种模式也给事故处理和日常操作带来了难度。所以集控站模式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完善的监控后台和五防闭锁。这两项必备条件是缩短事故处理时限和减少误操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和技术背景,并探讨了数字化变电站的结构和功能.结合IEC61850标准对浙江嘉兴田乐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新建数字化变电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农网改造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35kV老变电所进行了无人值守的改造,在实现电力企业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电网安全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老的变电所在设备上很难达到远程操作的要求,特别是电容器第二组的投切,在原有隔离开关控制的基础上就无法达到远程投切,而每次派操作人员去现场操作或采取无人值守有人值班的方式,在人员及经济方面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就失去了无人值守的意义。本文就作者所参与的一项技术革新,简述了利用远动技术实现电容器分组投切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力通信系统现有串口技术设备 ,实现电网内多个变电站之间电源互为备用的远方备自投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将通信串口技术、数字传输技术、信号转换技术及备自投技术应用于远方变电站 ,实现远方备自投功能 ,满足快速、可靠的高质量供电要求 ,同时也拓展了电力系统通信的业务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分散式布置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抗干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电保护设备直接安装在开关场地中,成为500kV变电所建设的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全国采用保护下放到就地保护小室安装的已投运变电所有五十多个,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对变电站电磁干扰性质、传导方式、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抗干扰措施和效果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变电站及自动化设备的电磁环境,并根据实验结果对二次设备抗干扰措施等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发生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的基础上,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管理人员到场监护制度、强化变电站危险点预防与控制、加强防误装置的管理、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变电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等途径,对如何防范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