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现状.方法:对北京海淀区4所不同类型大学,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20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后,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学生饮食习惯和行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被调查对象中,女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同一学校的男生;女生为保持体重而节食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男生;坚持每日饮用牛奶的大学生约为29.5%,每天饮用碳酸饮料的为8.5%,经常食用西式快餐的为8.2%;男生中每天饮用碳酸饮料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女生,每月生活费水平与家庭居住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状况不佳,应加强合理膳食知识的普及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对于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营养状况,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不容乐观,很多高职新生在刚刚到学校之后,由于没有父母和家人的监管,食物消费结构非常不合理,各类营养随意摄取,留恋零食、路边摊等,对营养膳食没有任何概念。高职新生营养及膳食行为调查调查对象随机抽取高职院校一年级新生2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年龄约在17~21岁左右。调查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的调查方法,同时结合案例访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进行膳食指导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某高职院校12个系,每个系随机抽取10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得分的及格率仅为59.3%,不同性别、文理科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理科生得分高;学生对待营养的态度普遍较好,其中,90.8%认为合理膳食与健康关系很大、52.7%愿意选修营养方面的课程或参加相关讲座;调查学生中存在不合理的营养行为,96.7%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挑食偏食,有吃夜宵和零食习惯的人分别占80.9%和71.7%,仅29.2%的学生一日三餐饮食规律等。结论:应加强学生的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合理膳食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市居民膳食行为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居民膳食行为与健康状况。方法:对呼伦贝尔某镇20~60岁居民455人进行一般问卷与膳食频率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BMI值,按我国相关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该人群膳食膳食结构不均衡,蔬菜水果摄入明显不足,牛羊肉类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高;被调查对象中有82.7%的男性和45.2的女性饮酒;体重超重的男性、女性分别为56.7%、30.5%,肥胖的男性、女性分别为33.3%、21.0%;腹型肥胖检出率为52.4%,男性腹型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平均为54.5%,其中男性为4-8.9%,女性为25.4%;上述各指标均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结论: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膳食结构与体质、健康状况有待改善,该地区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控制和预防高血压与相关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陕西高职女大学生的饮食情况并给出合理建议,为指导学生科学饮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陕西西安某高职院校大学二年级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共计约450人,主要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餐次分配、用餐时间、三餐搭配情况和学生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认识。结果:大部分学生处于正常营养状态,少数同学体重偏轻,而超重肥胖的学生数目较少,属于个别问题;23.2%的学生不吃早餐,还有12.5%的学生选择不吃晚餐;学生饮食过于单一且食物种类不足。建议学生重视早餐,加强营养认识并丰富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6.
舟山海岛居民膳食习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层海岛居民的膳食行为和对海鲜食用知识了解度的差异,从而探究年龄和海岛生活对膳食行为和海鲜食用知识了解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300名不同年龄层的舟山普陀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最常吃的荤菜仍为海鲜,但各年龄层的食用频率和烹饪方法存在差异;夜宵摄入频率、食盐摄入量、外出就餐频率和饮食消费支出,由于年龄不同呈现不同趋势;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知识存在差异。结论:舟山海岛居民一方面仍秉承着传统饮食特色,另一方面已经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年轻人受到其它地方膳食影响的程度较大,呈现出有别于本岛原有饮食习惯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随机抽取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313人,采用问卷法进行饮食习惯、膳食状况调查,身高和体重调查。结果显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男、女大学生摄入牛奶、鸡蛋、豆制品与水产品的频率方面不尽如人意。在摄入量方面,蛋制品和水产品的摄入量较少。大部分被调查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超重或肥胖以及消瘦或营养不良也都占有一  相似文献   

8.
大学女生膳食营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女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科学指导营养与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对大二女生进行膳食调查与人体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重过低占13.8%,体重正常占76.9%,超重占6.9%,肥胖占2.5%;能量摄入在体重过低与体重正常组低于RNI推荐值;在超重和肥胖组高于RNI推荐值;蛋白质、脂类摄入各组均高于RNI推荐值,糖类摄入各组均低于RNI推荐值。各组膳食纤维、视黄醇、维生素C及钙摄入明显不足;3大产能营养素热比情况为蛋白质热比稍高,脂肪热比偏高,糖类热比偏低。结论:女大学生应改善膳食结构,在增加运动量的前提下,根据各组具体情况调整3大热能营养素的比例,适当增加粗杂粮、蛋类、奶类和豆类摄入,平衡各种营养素摄入。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泰兴市农村中学生的肥胖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4-19岁中学生肥胖的检出率为14.85%,其中男生为15.10%,女生为14.55%。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重均值、体脂均值均明显增加。这与肥胖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结果显示,预防农村儿童少年肥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膳食习惯及营养标签的知识(K)、态度(A)、行为(P)情况,为改善学生营养水平及提高学生食品营养标签知识、改善态度、改变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共选取山东某医学院4个医学相关专业的一、三年级本科学生共480人。问卷内容主要有营养基础知识、膳食习惯、营养标签知识、态度、行为,共发放问卷480份。结果:本科一年级与三年级医学生的营养基础知识、标签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饮食习惯的调查没有显示差异(P0.05)。结论:高年级学生营养基础知识、营养标签知识中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低年级学生;在饮食习惯、食物选择的态度、行为方面医学生没有年级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大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健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营养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分别从营养饮食、饮食习惯等方面对安徽省大学生营养情况进行概述和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效的900份调查问卷中,男生485人、女生415人,平均年龄为20.81±2.0;55。大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问题较严重,常吃方便面、油炸食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5.1%;男女生对于营养搭配的重视程度类似(P〉O.05);饮食搭配的关注度、早餐的认知度是发生饮食不规律的危险因素(0R〉1),而城市类型、每月饮食消费水平是发生饮食不规律的保护因素(OR〈1)。结论:对此次饮食习惯的研究后,大学生应加强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和意识。  相似文献   

12.
分析新疆大学生饮食行为及习惯的现状,提出改善措施,为提高新疆大学生的健康和营养水平提供基础资料。依据营养学和统计学的原理,设计出《大学生营养健康调查表》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饮食行为及习惯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中97.07%的学生有一项以上不良饮食行为,其中在饮食上不注重荤素搭配的学生占44.87%,有37.05%的学生不经常吃蔬菜水果,有18.48%的学生经常吃油炸食品,17.4%的学生不爱吃杂粮。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食一般以大米、白面为主,品种较单一,同时缺少杂粮。新疆大学生饮食行为及习惯不够合理,应予以引导。  相似文献   

13.
云南部分高校本科生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云南部分高校本科生超重及肥胖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肥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口头询问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数据处理用SPSS17.0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的因素为喝酒较多、晚餐次数减少、多吃肥肉等油腻食品都会导致超重及肥胖。结论:肥胖及超重由多因素共同影响,为了身体健康,应该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肥胖及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地区居民饮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崇明县城桥镇40-70岁3 125例常住居民饮食情况,包括居民饮食习惯、膳食结构及影响因素等.结果:居民每日配膳以膳食宝塔为标准,谷类、水果、蛋类平均摄入量偏高,肉类、水产类、蔬菜类、豆制品类、牛奶平均摄入量偏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是影响膳食结构主要因素.结论: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调整,是崇明地区居民开展营养干预的重点;男性、文化层次偏高、领导干部是干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咸阳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认识的方法,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经由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并收回,有效回收率93.7%。结果被调查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平均为51.2%。开设食品相关课程的学生其平均知晓率也不高。大学生主要通过学校课程教育、电视、广播和网络途径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男、女生除通过学校课程教育获得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知识来源途径的比例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4.6%的学生经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有76.5%的学生支持学校定期展开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选购食品时,学生最关心是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次是商品的价格。结论被调查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普遍贫乏,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展开相关讲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引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问卷方式,以湖南、湖北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规律,但对营养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建议高校加强食育体系建设、强化食堂的专业建设和管理等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农村居民的食物结构与饮食习惯,指导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农村居民331人进行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问卷调查,所有有效问卷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地域居民在一周内定时用餐、吃早餐,一月内吃水果、畜肉和蛋、奶及其制品有明显差异(P〈0.05),男女性别之间在一周内定时用餐、吃早餐,一月内吃水果和禽肉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一周内定时用餐、吃早餐和一月内吃水产品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攀枝花市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有必要用营养知识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王秋云 《食品与机械》2022,(12):151-155
为了解城市青少年在健康饮食与营养知识、传统饮食文化、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认知程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开展食育状况调查活动。以1 088名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从食物营养认知、正确饮食习惯培养与安全知识、传统饮食与礼仪的传承、食育知识认知及态度4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学生对食物营养知识、传统饮食文化与礼仪、正确饮食习惯的认知程度较高,并显示出对全社会食品安全状况与食育教育的较高关注度。大多数青少年能正确认知嗜好性食品存在的健康隐患,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有效克制。中学生对丰富多彩的食育教育活动参与意愿较强烈。建议加快食育教育进校园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