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广义 《治淮》1999,(6):10-11
一、安全建设的成就 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境内,淮河干流洪河口至南照集之间,南临淮河,北抵蒙河分洪道,汛期四面临水。蓄洪区总面积181km~2,耕地18万亩,居住人口14.8万人,分属阜南县5个乡镇和国营阜蒙农场。 蒙洼蓄洪区是淮河中游21个行蓄洪区之一,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洼蓄洪区自50年代建成以来,共有10年12次蓄洪,共拦蓄水量59亿m~3,为削减淮河洪峰,保护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蓄洪区面积大,人口多,防洪标准低,仅为4年一遇,给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及其进退洪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1991年、2003年和2007年大洪水期间的实际运用情况,综合分析了水闸和口门两种进退洪方式的行洪能力、调度运用和运用风险等情况,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在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内以水闸方式进退洪,可以更有效地分泄淮河洪水,调度运用更为灵活,对降低淮河洪峰、确保淮河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现状,按照有利于适时适量运用、流域防洪安全及区内居民及财产安全的要求,探讨行蓄洪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认为应从加强行蓄洪区经济社会管理,完善防洪安全建设工程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入手,以实现淮河行蓄洪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玲  齐克 《治淮》2008,(4):38-39
淮河流域现有行蓄洪区28处及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这些行蓄洪区既是蓄滞洪水的场所、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基地,因此,如何处理好防洪与行蓄洪区发展的矛盾,使行蓄洪区受洪涝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淮河防洪减灾中需要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任癸  杨锋 《治淮》1997,(8):12-14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沿淮共修建了23个行蓄洪区,以保证淮北大堤及沿淮重要工矿、城市、铁路的防洪安全。几十年来的运用实践证明,行蓄洪区已成为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淮河干流中的4个蓄洪区总库容65.7亿m~3,可滞蓄的洪量约占正阳关30天洪水总量的20%,对削减淮河干流洪峰的作用十分明显。行洪区的运用,扩大了淮河干流泄洪能力;据分析,行洪区在中小洪水时可分泄河道流量30~50%,大洪水则达到50~70%。如此巨大的蓄、分洪能力,对于淮干中游,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最近批准《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防洪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规定今后5年内,每年多方筹集防洪基金1500万元,用于改善淮河中游12个行蓄洪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我国首次建立行蓄洪区防洪基金。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河行蓄洪区与"三滩"内存在大量的生产圩和村庄。为确保淮河干流行洪通畅、行蓄洪区及时运用以及区域内人身财产安全,须对区内居民进行迁建规划。规划对团结河以南与淮河北堤之间、腰滩与哈滩中不安全人口逐步迁建,城根滩进行保庄圩建设。铁佛镇集中安置点的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条件基本满足安置需要,城根滩需按照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保庄圩,确保滩内现有居民与规划迁入居民防洪安全。对集中安置点建设导致的失地居民进行生产安置。通过扩挖淮河浮山~冯铁营引河进口段断面,以消除城根滩保庄圩建设对淮干控制点水位影响。设置腰滩、哈滩进退洪控制口门以满足及时有效行洪。规划对提高抗洪减灾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土地利用现状,按照有利于行蓄洪区运用、有利于流域防洪安全的要求,分析研究行蓄洪区土地利用问题,认为应该加强行蓄洪区土地管理,分区控制行蓄洪区土地利用,采取适应性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实现行蓄洪区土地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9.
《治淮》2021,(8)
正2009年3月,国务院以国函[2009]37号文批复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要求"在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安排行蓄洪区调整、安全建设和渐进式移民试点,改善行蓄洪区内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确提出了寿西湖、董峰湖等改建为有闸控制的行洪区,疏浚沫河口至峡山口段河道,将淮河干流正阳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列入38项进一步治理淮河主要项目中。  相似文献   

10.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的治理问题,在治淮规划中始终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解决的妥善与否,直接影响到行,蓄洪区的正常运用和61.5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淮河的防洪和淮北大堤的安全渡汛,关系到淮河流域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1981年底的治淮会议上,万里副总理提出应对沿淮行、蓄洪区试办防洪保  相似文献   

11.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目前存在难以及时启用、进洪频繁、人与水争地矛盾突出、行洪效果差等问题。本文根据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提出对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进行调整的基本思路和目标,采取有退有保、有平有留的方式,初拟了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的总体布局,做到为洪水让路,扩大行洪通道;同时,把行蓄洪区内的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下决心解决群众居住问题,改善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胡瑾  王林 《治淮》2011,(12):13-14
我国淮河流域由于天气系统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汛期降雨大、来水急;中下游地势平缓,洪水下泄速度慢,下游地势又有所抬升,形成"两头翘"的格局.如果用加筑干流大坝的方式防洪,则会抬高干流水位,容易导致众多支流排泄困难,造成更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利用干流和部分支流两岸一连串的湖泊洼地作为行蓄洪区,是蓄滞洪水的有效方法.由于淮河流域有着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行蓄洪区成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已经拥有现代的工程技术手段和长期积累的治洪经验,但仍然不能放弃使用行蓄洪区.行蓄洪区与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加固江河堤防、利用河道排泄洪水一起,共同构成淮河防洪工程体系,在分蓄洪水、削减洪峰,保障重点地区、大中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燕  曾桂菊  殷卫国 《治淮》2014,(4):40-41
一、概况 淮河行蓄洪区使用频繁,启用标准普遍较低,在1950~2010年60年中,现有的28处行蓄洪区共启用273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行蓄洪区在防御洪水中发挥了削减洪峰、蓄滞洪水的重要作用,保障了重要防洪保护区的安全,为流域防洪减灾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淮河河槽不能满足宣泄洪水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行蓄洪区仍有存在的必要,并在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文龙 《治淮》2002,(12):14-15
一、基本情况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中现有行蓄洪区28处,总面积3924平方公里,耕地360.9万亩,人口163万人,其中淮河干流22处,支流6处。在历年的淮河防汛中这些行蓄洪区对拦蓄洪水、加大行洪流量、减轻洪水压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分析:在1954年洪水中,淮河中游4处蓄洪区拦洪73.5亿立方米,行洪区的行洪流量约占淮河总泄量的20%~40%;1982年,南润段、邱家湖、董峰湖、荆山湖的行洪流量占淮河总量的30%~72%。  相似文献   

15.
项永峰  张红光  刘英 《治淮》2009,(9):27-28
一、工程概况 为保障行蓄洪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缓解行蓄洪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保证及时有效地运用行蓄洪区,2005年3月水利部淮委批准在淮河中游南岸的城西湖蓄洪区内新建、改建范湖路等8条安全撤退道路,总长60.3km,工程概算总投资3871万元.  相似文献   

16.
吴贵勤 《治淮》2009,(11):6-7
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是淮河行(蓄)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的场所。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后,国家安排资金实施了部分灾后移民迁建,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仍居住有大量不安全人口,为保证行蓄洪区及时有效运用,实现人水和谐,继续实施移民迁建,逐步将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不安全人口迁至安全区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6):41-41
淮河水利委员会在蚌埠市主持召开了《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规划工作大纲》评审会.会议由曹为民总工主持,钱敏主任、汪斌副主任在会上做了发言,会议听取了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建设规划大纲》的汇报以及淮委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关于《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修订本)工作大纲》、《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大纲》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行蓄洪区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流域的防洪安全.为切实解决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群众生活生产和防洪中出…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现有行蓄洪区28个,居住165万多人.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御历次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结合工程措施,通过移民建镇等方式,有计划地将行蓄洪区内部分居民迁移到区外居住,这既是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需要,也是区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近十年来国家共投入经费79262万元,安置移民48362人.为保证行蓄洪区外迁人口能移得出、留得住,必须制定合理的人口迁安经费补助标准.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及三峡库区移民补助标准调查分析后,结合淮河流域实际及国家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形成过程、各时期行蓄洪区变化情况、以及行洪区行洪方式演变,分析当前行蓄洪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淮河干流河道治理,提出行蓄洪区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治淮》2003,(7)
面对严峻的淮河防洪形势,淮河防总对全流域的洪水实施科学决策、统一调度.在信息准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统筹搞好洪水调度。蚌埠闸、洪泽湖提前预泄.为处理上游来水赢得了先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及时启用沿淮行蓄洪区,有效地减轻了淮河干流的防洪压力,充分利用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分洪,保证了淮北大堤和重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