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仓储管理作为物资管理的重要业务,在现代化电网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国家电网公司通过SG186工程、SG-ERP工程将仓储信息化深入融合到公司经营管理和电网建设中。基于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发展情况、信息化建设现状,开展适合于电网企业未来仓储信息化发展和布局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仓储信息化布局的总体思路和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2.
《华北电力技术》2007,(11):29-29
2007年8月7日~8日,国家电网公司“数学化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通过评审。 数字化电网技术是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重点领域。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战略,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京南端集团公司和国内其它有关单位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开发实践,在我国发展数字化电网关键技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指导县城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国家电网公司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自动化及通讯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高压电气测试设备配置导则》等4项农网企业标准已经制定完毕并颁发。国家电网公司颁发4项农网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东北电力技术》2012,(5):20-20
2011年IT技术已经融入到电力行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电网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为智能电网提供信息支撑的"SG-ERP"计划。SG-ERP作为信息化建设工程,将业务融合作为首要  相似文献   

5.
电力光纤到户建设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低压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建设电力光纤通信专网,覆盖到每个电力用户,实现电力网与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相互融合。国家电网公司已于2010年6月全面启动旨在实现"四网融合"的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并加快电网领域对光通信技术的引入速度。日前,中国电力招标采购网发布的"2012年度EPON、SDH光  相似文献   

6.
世界领先的通信网络管理以及诊断方案供应商泰克公司(NYSE:TEK)于日前宣布,它将进一步延伸IP多媒体子系统(IMS)对行业领先的一体化保证方案的性能监测能力,这将确保对现行的和下一代固定,移动,聚合网络进行真正的端到端性能监测和测试。凭借不断扩大的业界领先地位,以及为固定和移动融合网络提供最先进的性能检测和诊断测试工具的经验,泰克的IMS解决方案真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务质量层面数据,冀此管理IMS内在的复杂性,以及在IMS网络的早期试运行和商业推广阶段实现和非IMS网络的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东北电力技术》2009,(6):47-47
东北电网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部署和决策,积极开展特高压电网的规划及可研工作,推进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加快东北地区电力“宽带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刘宇峰 《电力设备》2005,6(8):98-102
“当前,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要着力解决特高压电网和城市电网‘两头’薄弱的问题。特高压电网主要解决的是大规模、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城市电网主要解决的是电力送得进、落得下、供得上的问题”。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6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和安全供电工作会议”上这样讲到。  相似文献   

9.
《华中电力》2007,20(3):F0002-F0002,F0003
湖北省电力公司是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依法设立并经营管理湖北省电网输电、变电、配电等电网资产的国有独资企业。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骨干企业,作为湖北省重要能源支柱企业,湖北省电力公司承担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中西 《华通技术》2005,24(4):25-25
国家电网公司领导层早就提出,要使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成为“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的现代化企业,并且根据我国电网的特点,在国家发改委的主持下,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十一五”电力规划的前提研究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制订的我国“十一五”电力规划及2020年电力发展的要求是: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水电,优化火电,加快核电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天然气发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电网公司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始终致力于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宏大愿景。随着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越来越成为提升企业战略竞争力的核心源泉,自2013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网络大学建设工作,快速建成了基于内网和ERP系统的国内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企业网络学习与考试平台。同时,借助"互联  相似文献   

12.
结合电网行政交换网现状及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网络结构特点,提出并对比分析了电网企业省公司统一出口和市公司分散(属地)出口2种电网IMS行政交换网络与公网运营商互联互通方案。通过分析表明,省公司统一公网出口互联互通方案具有高可靠、易实施、易运维等优势,可实现省、市、县公司行政电话出口、号码、资费、话务、运维等统一集中管理,有效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13.
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技术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电网的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等方面。为使电网视频监控系统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企业标准。标准中采用了先进而成熟的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电网视频监控系统的统一规划、互连互通、业务融合等关键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了电网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应用的局限性,然后介绍了《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标准的主要内容、引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标准制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程简讯     
《电力建设》2006,27(4):74-78
电网建设 1 为扭转中国电网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8ooO亿元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据介绍,未来5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以各个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主的电网建设步伐,投资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主要内容是加强主网架建设,进行设备改造和更新,提高输电能力和主网架的安全水平。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1600亿元,重点解决一些电网的“卡脖子”问题,使各级电网的供电可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电力信息化》2013,(5):23-23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大连供电公司分别代表不同层级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将信息化纳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建成了覆盖公司各级单位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构筑了电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纵  相似文献   

16.
NGN中的软交换与I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软交换和IP多媒体子系统(IMS)成为下一代网络融合的2个方向,两者都基于IP承载,都具有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根据二者的体系结构与特点,软交换可作为传统电话网的平滑过渡,而IMS在业务的应用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文章介绍了NGN、软交换及IMS等概念,对软交换及IMS做了简单比较,并对网络融合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持续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智能电网进行升级和跨越意义重大。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指出,发展智能电网推进能源转型升级,推进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电网全面融合,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对于促进我国把握和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伍海泉  丁丹 《大众用电》2013,(11):14-15
1电网企业基建项目成本的管理环境1.1外部环境电力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国家电网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成本管理成为了电网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是具有公用性质的企业,其成本开支和成本管理自然成为外部监管的重点,省级电网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19.
《电器工业》2012,(2):J0006-J0006
日前,从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工作会上获悉,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朝着加快“两个转变”,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努力,并计划2012年解决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众用电》2021,36(8):39-40
正国家电网公司印发《关于配合做好国土空间规划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了电网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容,加强对国家政策、地方规划、国土空间实际情况的有效分析,提升电网规划工作质量,第一时间完成电网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统筹,促进我国电力网络的高速发展。为了实现该目标,有必要对电网规划及电网前期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电网设施布局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措施进行深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阶段性成果,这给各项社会事业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特别是给电力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