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闭路粉磨技术降低能耗提高球磨机产量徐耀纯(福建省公路局明溪县水泥厂)在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t水泥需要粉磨各种物料3~3.5t;而粉磨过程的电耗约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60%~70%。因此,合理地选择粉磨系统,对于保证水泥生产中的水泥或生料的产...  相似文献   

2.
磨机负荷微机控制白静波黑龙江省庆安四洋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52400)水泥生产综合电耗中有近60%用于物料粉磨,其设备主要是球磨机。因此降低球磨机的粉磨电耗,提高粉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主要内容,目前磨机负荷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在逐年增加,这是一种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朝发 《中国水泥》2009,(10):77-77
1水泥球磨系统能耗现状及节能空间 1.1粉磨能耗现状 粉磨电耗占水泥生产综合电耗的72%。粉磨技术能效对标数据显示.国内球磨机粉磨工序能耗指标.生料粉磨平均水平23kWh/t.水泥粉磨平均水平40kWh/t。球磨机能量利用率很低仅有约3%。  相似文献   

4.
英辉 《四川水泥》2011,(5):56-58
0前言 水泥、超细矿粉、超细粉煤灰及生料粉大多采用球磨机粉磨,由于球磨机磨内结构和风力分布不合理,有18%~36%效能没有充分发挥,电耗惊人,而且出磨水泥(或矿粉)温度偏高,过粉磨严重,严重影响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1使用陶瓷研磨体可降低球磨机能耗人们想淘汰球磨机的原因是粉磨电耗高,目前多数专家将电耗高的原因归结为:"在球磨机粉磨系统中,对物料的粉磨是以无数次的冲击与摩擦混杂进行的,其中不乏钢球之间、钢球与磨体衬板之间的冲撞,做了不少无用功,原理上导致了粉磨效率低下、单位电耗高"。球磨机仍然未被淘汰出局的原因是它的粉磨更适合水泥性能的要求,准确地说,是球磨机的粉磨原理更适合在辊压机预破碎、预粉碎之后对水泥的研磨,所以联合粉  相似文献   

6.
立式磨和辊压机的性能比较宋宏斌,程鸿机山东建材学院(250022)在水泥生产中,粉磨电耗占总耗电量的70%,生产1t水泥,粉磨耗电量为50~70kWh,为降低电耗,出现了以球磨机为基础的细破碎粉磨技术,如立式磨在70年代得到了发展,辊压机则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7.
李涛平 《中国水泥》2002,(11):39-43
前言在新型干法水泥厂生产中,每吨水泥电耗90~110kWh,其电费约占生产成本的20%~30%,其中用于粉磨原燃料和水泥的电耗约占总电耗的65%(见表1)。因此如何提高粉磨设备的效率,降低电耗是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粉磨设备的目标,在最近30余年内开发和研制了很多新的粉磨设备,如立磨、辊压机、筒辊磨(HORO)等,这些新型粉磨设备大大提高了粉磨效率,生料电耗从过去的20kWh/t降为13~15kWh/t。水泥电耗从过去35~40kWh/t降为25~30kWh/t。与过去传统的球磨机相比,节电30%左右。其中改进后的立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水泥粉磨系统电耗的现状,特通过实地考察和统计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不同粉磨设备组成的粉磨系统的实际工序电耗。结果表明,由单一球磨机组成的粉磨系统的能耗较高,一般在42 k Wh/t左右,最高电耗值高达50 k Wh/t左右;由辊压机和球磨机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电耗处于中等水平,一般在31 k Wh/t左右,市场占有率高达53%,若将该系统中球磨机的研磨体更换为耐磨陶瓷研磨体,系统电耗可降低4~5 k Wh/t;由辊压机和球磨机组成的半终粉磨系统的电耗一般在25 k Wh/t左右,最低电耗值仅23 k Wh/t;由立磨和球磨机组成的粉磨系统的电耗一般在29 k Wh/t左右,最低电耗值仅24 k Wh/t。因此建议水泥厂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选用粉磨效率较高、电耗较低的辊压机和球磨机组成的粉磨系统,同时搭配高效选粉机和适宜研磨体,实现高效粉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飞  钟根  康宇  崔恒波 《水泥工程》2020,33(6):28-29
水泥粉磨电耗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60%~70%左右。因此,提高粉磨技术水平、降低粉磨电耗在水泥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承担水泥粉磨任务的设备主要是球磨机[1],它们的粉磨效率极低,能耗很高(一般小于3%),其余多以噪音、热量消耗掉。  相似文献   

10.
联合粉磨系统是由预粉碎(粗碎)与粉磨(细磨)系统组成。预粉碎常使用辊压机、立磨等,粉磨常使用球磨机。生产表明,使用联合粉磨系统可提高粉磨效率。近期,为达到联合粉磨系统的最佳状态,进一步提高粉磨能力和粉磨质量,降低电耗,日本三菱水泥研究所对联合粉磨系统作了改进,其技术改进重点放在预粉碎系统的多级筛分级器上。  相似文献   

11.
将陶瓷和耐火材料生产中使用的球磨机改为圈流粉磨系统,通过采用调整各仓装球容积,调整研磨体级配,增大物料流速等措施,选取适当的循环负荷,使粉磨效率及选粉效率同时提高,球磨机产量成倍增加,单位细粉电耗可降低50%-80%。  相似文献   

12.
邹伟斌 《水泥工程》2021,34(3):35-38
国内应用的高效率料床粉磨设备辊压机(或外循环立磨)作为管磨机前预粉磨设备与管磨机和高效选粉机组成的水泥联合(半终)粉磨系统(开路或闭路),相对优秀的水泥粉磨电耗指标已达到≤22 kWh/t,甚至极少数粉磨电耗达到≤20 kWh/t,较差粉磨电耗水平仍有≥38 kWh/t。本文以多个实际生产案例为依据,分析了影响水泥联合(半终)粉磨系统产量及电耗的相关因素。探讨了将辊压机双闭路水泥联合粉磨系统改造为双闭路水泥半终粉磨系统,实现增产降耗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采用高压小循环工作模式的辊压机+大管磨机水泥联合粉磨系统中,熟料易磨性差,辊压机循环预粉磨系统无打散及分选设备,入管磨机物料粗、磨机负荷高。在预粉磨环节新增选粉系统,对球磨机重新分仓,改造后辊压机实现稳定做功,降低了入管磨机物料细度及管磨机负荷,提升了管磨机研磨效率;台时产量提高20 t/h,工段电耗降低4 kWh/t。  相似文献   

14.
生料粉磨技术现状 生料粉磨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任务是将配合好的原料烘十粉磨成符合后续工艺即熟料煅烧要求的生料.一般要求生料细度80μm标准筛筛余10%~20%,200μm标准筛筛余1.0%~2.0%,生料水分<1.0%.传统的生料粉磨主要采用烘干兼粉磨的球磨机系统,尤以简化的中卸烘干球磨系统使用最为广泛,其特点是技术成熟,运转率高,操作简单,对原料的适应性强,系统投资低,但是球磨机粉磨效率低,电耗高,粉磨中等易磨性的原料时系统电耗23kWM(生料)左右,换算成熟料时单位电耗达36kW/t(熟料),换算成水泥时单位电耗29kW/t(水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水泥工业生产中粉磨最常用的设备是球磨机,在我国,水泥的成品生产基本上依靠球磨机的粉磨来完成,水泥成品粉磨耗电很大,约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45%,而有效功率很低,只有1%~3%。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比了两种粉磨设备(立磨和球磨)以及球磨中不同研磨介质在粉磨粉煤灰时,其电耗及性能的差别。通过试验得出:粉煤灰磨细到相同比表面积时,立磨主机电耗约为球磨主机电耗的70%~75%,且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立磨与球磨主机电耗的差值变小。磨细粉煤灰的活性均有提高,且活性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球磨机系统活性增长明显,而立磨活性的增长则相对较小。当磨细粉煤灰比表面积为6000cm2/g时,立磨粉煤灰的活性最大。球磨机采用不同研磨介质生产的粉煤灰,其活性相差不多。粉磨设备及研磨介质类型对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矿渣粉磨工艺是球磨或球磨+辊压机系统,产能低、电耗大(约70~80kW/t)。采用立磨生产矿渣微粉是集烘干、粉磨、选粉为一体,有着效率高、电耗低(约40~50kW/t)的显著优点,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磨系统将会象水泥原料立磨取代管磨机一样逐步取代球磨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球磨机时代,原料粉磨主要依靠粉磨效率低的球磨机。随着粉磨技术的发展,采用高效料床粉磨技术装备对现有传统球磨原料粉磨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是大幅降低原料生产电耗、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天津振兴水泥厂对φ4.6×8.5+3.5m原料管磨粉磨系统进行了提产节能改造,增加了一台辊压机与现有设备组成辊压机终粉磨系统。经过几个月的生产调试,系统产量由160t/h提高至180t/h,系统电耗降低了8kWh/t,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TRM型立式辊磨是TCDRI自行设计、开发、研制的新型粉磨设备,它的粉磨机理与球磨完全不同,它能同时对物料进行烘干,粉磨和分级,工艺流程简单,与球磨机相比,占地面积小,单位电耗低,金属磨耗小,机器噪音低,粉磨效率高,还可大量利用窑尾废气,节约能量以1000t/d立式生料磨为例,系统电耗19度/吨,比同样产量球磨机系统节电20%以上,作为物料粉磨设备的立式辊磨(以下简称立磨),因其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韦怀珺  曾荣  陶从喜  谢林  毛中义  宋洋 《水泥》2023,(10):28-33
通过对水泥联合粉磨系统进行全面诊断,发现熟料易磨性差、温度高、结粒差,辊压机研磨效率低,球磨机负荷高等问题是导致水泥粉磨系统电耗高的主要原因。根据诊断结果,优化篦冷机用风,实施粉磨系统工艺改造及降低球磨机负荷改造,优化后粉磨系统工段电耗降低了5.2 kWh/t,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碳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