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所谓混凝土的临界强度,是指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受冻而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即达到这最低强度受冻后再标养28天的强度与标养28天强度相比强度损失不超过5%。我国现行规范(GBJ204—83)7·1·2条规定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临界强度是指不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如按此标准来控制掺复合防冻剂的混凝土临界强度势必延长施工工期,提高工程成本,为此,研究和确定掺复合防冻剂混凝土临界强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的任务。即本文就此提出掺防冻剂混凝土临界强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热工计算用于蓄热法施工时,求得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满足临界强度要求;用于综合蓄热法施工时,混凝土正温养护时间不少于24小时,强度增长较快。当结构冷却表面系数 M≤4m~2/m~3,最低气温在-10℃以上,平均气温在-5℃以上,采用原材料加热,三层草袋子保温,掺早强剂的办法,使受冻前强度能达到临界强度。  相似文献   

3.
闫跃龙 《山西建筑》2008,34(15):117-118
结合具体工程,分析了混凝土受冻的危害,介绍了冬期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方法,从材料要求、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规定、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防冻剂的掺量及控制等方面论述了冬期混凝土施工管理的要点,以确保冬期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 现行《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GBJ204-83)第7·1·2条规定,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以下简称“临界强度”)是指不掺防冻剂的混凝土而言,按此控制掺防冻剂混凝土的临界强度是不恰当的。这势必给冬期浇筑混凝土的工期造成无谓的延长和提高工程成本。为此,研究掺防冻剂混凝土的临界强度成为当前紧迫任务。这对尽快提出一个合理的临界强度而保证冬期浇筑混凝土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2)
混凝土冬期施工受冻临界强度、现场拌置、运输、浇筑及养护的影响较大,当室外气温连续5日稳定低于5℃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而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应按冬期施工的要求采取应急防护措施。本文针对混凝士的冬季施工效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强度高低和增长速度决定于水泥水化热反应程度和速度,温度愈低,水化热反应速度愈慢,相应混凝土强度愈低。在冬季浇筑后混凝土常遭受冻结,强度损失大小随浇筑受冻早晚情况不同而异。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混凝土过早受冻,使砼达到一定"临界强度"能减少冻害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庞长锋 《建筑技术》1992,19(10):606-606
某医院病房楼为3层砖混结构,楼板设计为现浇钢筋混凝土。二层楼板在初冬浇筑混凝土时,因未及时采取冬施保温措施,致使楼板上表层受冻。混凝土上表层冻深为30mm,受冻混凝土强度等级仅为 C8。下部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的 C18。  相似文献   

8.
综合蓄热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念综合蓄热法就是通过高效能的保温围护结构,使混凝土加热拌制所获得的初始热量缓慢冷却,并充分利用水化热和掺用相应的外加剂或者进行短时加热等综合措施,使混凝上温度在降至冰点前达到允许受冻临界强度或者承受荷载所需的强度。综合蓄热法一般可分为低蓄热养护和高蓄热养护两种:低  相似文献   

9.
郑宏 《山西建筑》2002,28(11):42-43
针对在冬季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混凝土受冻将会引起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进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的问题,从气象条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养护等方面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7.1.2条规定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以下简称临界强度)是指不掺防冻剂的混凝土,按此控制掺防冻剂混凝土的临界强度是不恰当的,势必给冬施混凝土工期造成无谓的延长和成本提高。为此研究掺防冻剂混凝土临界强度成为当前紧迫任务。尽快提出一个合理而又能保证混凝土冬施质量的临界强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冬期施工中,为了使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目前我国广为采用综合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是通过保温材料,使加热拌制的混凝土缓慢冷却,并利用水泥水化热和掺入的外加剂(低温早强剂或防冻剂)等综合措施,使混凝土在养护温度降至冰点之前,达到要求强度的一种养护方法。这一方法把“单一”的掺外加剂法和蓄热法“复合”为一体,这一方法简便可行,养护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快速冻融循环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经过0 h、12 h、24 h、36 h、48 h、72 h、96 h等不同早期预养后,转入恒-20℃的负温条件下养护至7 d,再转标准条件下养护至56 d龄期的混凝土试件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并以未受冻的正温混凝土标准养护28 d强度和抗冻性为基准,得出了基于抗冻性的负温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值及其预养时间值。结果表明,未掺加防冻剂C30、C40、C50和C60混凝土达到F300次冻融所需受冻临界强度分别为24.6 MPa、33.6 MPa、40.4 MPa和49.5 MPa,其预养大于等于96 h;掺加防冻剂C30、C40、C50和C60混凝土达到F300次冻融所需受冻临界强度分别为19.6 MPa、27.5 MPa、31.7 MPa和40.5 MPa,其预养时间大于等于48 h。  相似文献   

13.
<正> 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一般着重考虑混凝土的早期受冻问题,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混凝土在受冻前达到临界强度,而求得较高水化热也是措施之一。但是,有时却忽略了另一问题,即高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较大温升,混凝土内外形成相当大的温度梯度,在混凝土中产生很大的自约束应力,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这在大体积和中等体积的混凝土工程中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桥梁冬季施工方案及防裂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新强 《山西建筑》2009,35(10):340-341
分析了混凝土受冻后强度所受到的影响,论述了蓄热法、暖棚法、低温早强混凝土法、冷混凝土法、蒸汽加热法和电热法等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对施工中防止产生裂纹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冬期施工中,基坑土方开挖后,基底要用岩棉被覆盖,以防止其受冻。底板及顶板在浇筑混凝土后,未达到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前也要用岩棉被覆盖保温。以往用岩棉被覆盖时,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20  相似文献   

16.
朱卫中  王志勇 《建筑技术》2000,31(10):669-671
负温高效防冻剂或负温高效防冻泵送剂是负温高性能混凝土在寒冷气候下强度发展的关键,也是防止混凝土受冻害的技术关键,其掺量随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不同而变化。试验表明,C50级负温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值在10.0 ̄17.0MPa。  相似文献   

17.
项翥行 《建筑技术》1990,17(10):16-22
混凝土工程在冬期零下气温中施工,除对原材料进行适当加热使拌合物入模时具有一定的正温度外,在养护方面有三种基本工艺: 1.正温养护工艺:混凝土浇筑后通过蓄热保温或人工加热等技术手段,使混凝土在正温中硬化,待强度达到规定的抗冻临界值以后,方允许受冻。 2.负温养护工艺:在拌合物中掺入防冻剂,浇筑后只作保护性覆盖,不予保温或加热,混凝土在终凝前其本身温度即已降至零下,并迅速与环境气温相平衡,混凝土就在负温中硬化。 3.综合养护工艺:在拌合物中掺有少量防冻剂,浇筑后先进行预养,即通过蓄热或人工加热使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防冻剂掺量和受冻临界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山  卢宗俊  王宗昌 《工业建筑》2001,31(11):39-40,47
冬季混凝土掺防冻剂是保证强度不受损失的有效方法 ,实际掺量存在不合理性。从现行规范及理论上对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进行探讨 ,提出其掺量应以水灰比 ,水泥品种和施工时温度为参数控制 ,减化计算公式并在实践中完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的论述,指出了早期受冻临界强度是保证冬期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浇筑间歇期对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品种的混凝土、水泥石,以及不同时期的反复试验,对混凝土和水泥石不同浇筑间歇期对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也就是浇筑间歇期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混凝土或水泥石都存在一临界浇筑间歇期(层间粘结强度开始趋于稳定的歇龄期),得出了不同浇筑间歇期与层间粘结强度间的变化规律。并用溶剂(甲醇)法测定了结合层的孔隙率,结果与强度的变化规律相吻合,从而为分析浇筑间歇期效应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