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胶原蛋白/海藻酸/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了新型生物膜材料—胶原蛋白/海藻酸/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blend film),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透光率、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断裂伸长率(breaking elonga-tion)、吸水率和水蒸汽透过率;对共混膜进行了热重和差示量热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共混膜中胶原蛋白、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Ca2+交联、氢键以及静电引力等强烈相互作用使三元共混膜力学性能等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拉伸强度明显高于胶原蛋白膜、海藻酸膜和胶原蛋白/海藻酸二元共混膜、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二元共混膜,胶原蛋白质量分数为18.1%、海藻酸质量分数为45.5%和羧甲基纤维素为36.4%的三元共混膜中抗张强度最大,达102MPa。三元共混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较好的热稳定性,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可望在生物医学和食品材料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3.
以U(VI)为模板,戊二醛及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利用离子印迹-交联技术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甲基纤维素印迹共混膜。考察了p H值、U(IV)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和温度对羧甲基壳聚糖/甲基纤维素共混膜吸附U(IV)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甲基纤维素共混膜对U(IV)吸附最佳为p H=5.0,随温度升高,U(IV)吸附容量下降。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ich模型拟合,两种模型拟合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后的ICMCN可用0.5 M EDTA或0.5 M HNO3溶液洗脱再生,具备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丝素(SF)与羧甲基壳聚糖(CMCS)共混制取不同比例的SF/CMCS共混膜。研究了CMCS诱导的丝素构象转变行为,测试了共混膜的吸湿性、透湿性和保水性。当CMCS的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膜中丝素的构象以β-折叠为主;当CMCS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膜中丝素的构象由β-折叠向α-螺旋发生转变;当CMCS的质量分数达到15%时,共混膜中丝素的构象向无规卷曲发生转变。当CMCS质量分数小于15%时,共混膜中SF与CM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溶胀度较小,吸湿性随CMCS含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壳聚糖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纤维素粉加入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中制成生物降解膜。研究了影响共混薄膜力学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共混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增容剂有助于提高薄膜的强度;在乙酸质量分数为2%、壳聚糖质量分数为4%、纤维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羧甲基壳聚糖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15,共混搅拌20min的条件下,制得的共混膜拉伸强度达到88MPa。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纤维素和海藻酸钠分别溶于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制得纤维素膜和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膜,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法分析,确定制备纤维素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膜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4.5%的纤维素溶液所制得的膜在25℃的5%的硫酸溶液中凝固15 min,20%的甘油溶液中塑化30 min,其膜的拉伸强度较佳为5.2 MPa;纤维素/海藻酸钠共混膜的较佳工艺:质量分数分别为4.5%的纤维素溶液和3%的海藻酸钠溶液按质量比100/5共混后先浸入5%硫酸溶液中反应15 min,再放入10%氯化钙溶液中凝固10 min,用15%甘油溶液塑化15 min后,共混膜的拉伸强度达到3.50 MPa。 相似文献
7.
羧甲基壳聚糖与明胶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出羧甲基壳聚糖(CM-ch)/明胶共混膜,研究了CM-ch、交联剂等对共混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溶出率、吸水率等的影响,并通过DSC、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共混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M-ch的加入降低了明胶膜的结晶度,断裂伸长率增大明显,由38%增至76%,且随着CM-ch含量的增加,膜的吸水率和溶出率均有所增大;交联剂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共混膜的机械性能,而随交联剂浓度的提高,膜的吸水率和溶出率均有所降低。截面的电镜照片表明这两种生物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丝素/羧甲基壳聚糖共混膜的结构性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含有甘油和戊二醛的丝素与羧甲基壳聚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得丝素/羧甲基壳聚糖共混膜,对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羧甲基壳聚糖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透气率增大,加入交联剂戊二醛有效地改善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但其透气率有所降低;当丝素与羧甲基壳聚糖的质量比为4/1时,共混膜的断裂强度最大,力学性能较好,共混膜相容性较好,其断面光滑、致密。制备丝素/羧甲基壳聚糖共混膜的较佳条件为:丝素中的甘油质量分数为15%,戊二醛质量分数为0.075%,丝素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4/1。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复合微球,考察了SA质量分数、PVA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m(PVA)/m(SA)和干燥方式对PVA-SA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并测定了微球的含水率、溶胀率、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m(PVA)/m(SA)的PVA-SA复合微球对药物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SA质量分数为6%,PVA质量分数为10%,CaCl2质量分数为5%,m(PVA)/m(SA)为1∶3时,可以制备出各项性能较好的微球,其载药率30.24%,包封率90.11%,并且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与阳离子瓜尔胶(GG)为原料,制得系列不同配比的多糖共混膜。以此共混膜作为药物布洛芬的载体,考察了共混比、药物浓度以及pH值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并研究了其药物释放机理。结果发现,对布洛芬药物释放影响最大的是介质的pH值,其次是共混膜的共混比例,药物含量在弱碱介质中有一定的影响,在酸性介质中基本无影响。大部分的药物释放n>0.89,为非Fick扩散(骨架溶蚀机制),药物以零级进行释放。共混膜对疏水性药物布洛芬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配比的增塑聚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VC/SAN)共混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光谱和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表征。结果发现,PVC和SAN是部分相容的;SAN的加入改善了增塑PVC/SAN共混体系的部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不同改性程度的丁二酸酯化淀粉,并与聚乙烯醇(PVA)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丁二酸酯淀粉/PVA共混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表征共混膜与酯化膜的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其表面结构,并测试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丁二酸酯化改性程度、PVA分子结构以及酯化淀粉/PVA的共混比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有影响;随着改性程度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增大;随着PVA聚合度与醇解度的增大,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增大;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当共混比为50:50时,断裂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18.
聚电解质是一种拥有物化性质、机械性质、介电性质、离子交换性质、水溶性小分子高透过性和抗凝血性的长链高分子,它由多种聚合物组成,且通常会含有多种官能团。在渗透蒸发、纳米过滤等领域中,聚电解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研究重点是壳聚糖/海藻酸钠聚电解质的具体性能,包括其吸水率、透光性等等。首先制备聚电解质,以获得观察对象,制备方法是冷冻干燥法,同时记录了其浓度、配比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研究,明确了聚电解质在组织工程和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