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大学课程综合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科学的特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出发,探讨了挑战诺贝尔奖的前提是科学突破,而科学突破则有赖于各领域专家的研究方式实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这种转变继而要求我国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素质单一的人才向多质的创新人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则要求专业与课程模式实现由分裂向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素质是一个可变的、动态的状态系统。隐性课程与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操行素质等基本素质密切相关。高等院校中素质教育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将由隐性课程来完成。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必须站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高度上来认识隐性课程,建设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模具、电子专业技能课程中课程思政显性教育功能发挥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显性教育功能为主、隐性教育为辅的双线交替课程思政教育方法,课程改革基本思路为:遵从于学生内心需要和兴趣偏好,以此作为技能课程中课程思政内容的基本切入出发点,将显性课程思政内容和隐性课程思政内容双线同步实施,使二者形成互补;思政元素契合新时代三全育人主线,切合企业和行业发展需要;系统化课程思政内容,提升专业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实施能力,优化课程安排、授课方法、确立课程思政内容实施的可评价性标准。  相似文献   

4.
两种科学思维方式与大学课程实践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两种科学思维方式所支配的大学课程实践表现出不同的科学性。大学课程实践应该吸收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精华 ,形成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性 ,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阿什比科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继承传统与应对现实的产物,英国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科技滥觞滋生的负面效应、大学人文教育的边缘化窘境等因素较大地影响了这一思想的形成.阿什比提出,要融人文精神于科学教育,通过"核心辐射"的课程模式,培养文理皆通的"完人".阿什比科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遵循了大学发展的内部逻辑与外部逻辑,体现了"求真"与"求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并重的大学课程才是完善的大学课程。有必要回到与理性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获得做人和做事的体验,成为一个理性的情感本体。具体做法是:课堂教学情境化;师生交往生活化;概念原理过程化;节日庆典礼仪化。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院校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师范院校密切关注和了解其动态及走向,努力探索改进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方法,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师范院校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确立育师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我国本科学历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本科学历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融开发主体、呈现方式、学习要求、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时比例六维于一体。从开发主体维度看,它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从呈现方式维度看,它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组成;从学习要求维度看,它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从课程内容维度看,它由普通教育课程、执教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组成;从课程形式维度看,它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和大中型课程与微型课程;从课时比例维度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宜分别为80%和20%,在必修课程中,普通教育课程、执教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宜分别为25%、20%和35%。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张扬平等公正的人道精神,彰显君子理想人格,充满人文关怀,强调内省律已、修身养性的经典著作。《论语》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格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引导、构建、完善、提升和保障的作用。因此,将《论语》引进大学课堂,对大学生的成人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程体系的文化学解读--一个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课程体系受权力、利益、制度、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蕴藏着以现代知识观为基础的社会本位、教师本位的价值观念。这些因素整合成工具性的课程文化,决定着高校课程的面貌。为了提高课程对学生高层次发展的适切性,应该努力构建一种学生本位的、自主性和交往性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多元文化背景中研究当代大学课程设置,从江泽民同志“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这一论断出发,提出中国高等学校开设公共通识课“宗教文化”的设想。文章建议区别作为信仰的宗教与作为文化的宗教,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大学开设公共通识课“宗教文化”的思路、学校课程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取向。  相似文献   

12.
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原有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教育理论性课程和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以构建一种新的完善的能够“培养高师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使师范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综合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的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是当代德育深入现代本质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让生命在德育中充满生长力量、让德育过程充满生命活力的问题,就“坚持生长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反思和建构;坚持生化性,重视德育内容的整合和选择;坚持主体性,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坚持生成性,追求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多数欧洲理工大学在课程中使用能动型学习。在运用能动型学习方法论来促进创新的学校中,代尔福特理工大学名列前茅。能动型学习的概念并未被准确定义:在有些场合它被用作“基于问题的学习”或者“通过行动学习”的同义语;在其他场合中,教育方法并未具体确定,能真正地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的学习被看成是能动型学习。这篇论文将呈现一个能动型学习的定义轮廓,突出讨论一些具体案例,并探讨能动型学习对工程学教育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