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市电厂大型机力通风冷却塔的噪声污染,以北京太阳宫燃气热电冷联供工程中应用的机力通风冷却塔噪声控制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冷却塔各声源不同的频谱特性和传播特性,并根据厂界噪声控制目标计算声源的超标量和设计降噪量,针对大型机力通风冷却塔的噪声特点,采取隔声、消声和吸声等综合集成的噪声控制技术,设计开发了大型机力通风冷却塔降噪消声装置,使厂界噪声达到I类标准,取得了理想效果,为低噪声机力通风冷却塔的声学设计提供了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广满 《电力设备》2005,6(5):40-43
章从冷却塔淋水噪声产生的机理和控制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大型通风消声装置降低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噪声的方法。并在成都热电厂噪声综合治理中首次采用了该降噪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玉 《广东电力》2011,24(8):100-103
针对韶关发电厂11号机组(300MW)冷却塔噪声级超标的问题,根据对周边环境的噪声监测结果分析出厂界大部分暴露于噪声源附近是厂界噪声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对塔内声源噪声治理、距离衰减和声波阻隔3种噪声治理方案进行比较,确定采用设置隔声屏障的方法治理冷却塔的噪声超标问题。治理后厂界和环境敏感点的噪声级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最高降噪量达18.5dB。  相似文献   

4.
对位于城市居民区户内变电站的噪声进行分析,指出噪声主要来源于主变压器和排风机。从选址、节能环保、降噪等角度对户内变电站进行研究,提出户内变电站噪声控制方案。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冬季和过渡季节采用自然通风,夏季采用机械排风,根据主变压器室内温度自动控制风机运转台数达到节能目的。主变压器室和风机房采用消声百叶窗,墙面布置双层吸音墙,有效降低噪声的排放,避免噪声对站区周边居民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城市室内变电站噪声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供电公司洪武变电站噪声超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隔声降噪、强制通风的技术措施来降低变电站的厂界噪声。结果表明,隔声降噪、强制通风的技术可有效地降低变电站的厂界噪声,为室内变电站的噪声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噪声污染,通过分析研究冷却塔噪声特性,以辽宁某电厂冷却塔噪声控制为例,根据厂界及敏感点噪声控制目标,利用CADNA_A软件进行分析和预测,采取消声装置和声屏障相结合的噪声控制技术,使厂界及敏感点噪声达到相关标准,取得了理想效果,为同类工程噪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电厂5500 m~2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噪声特点和频谱分析,以声源降噪设备和技术应用实例,提出了一种冷却塔噪声治理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侧风的影响,研究了冷却塔采用进风优化技术后冷却性能的变化.对某电厂300MW机组现场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对采用进风优化技术的冷却塔和未采用该技术的冷却塔的运行性能数据进行比较:在进风口安装导风板可削弱外界侧风的不利影响,均匀塔内通风,改善冷却塔的冷却性能.提出以温度变化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评价冷却塔在侧风下冷却性能新的技术指标,该指标也可应用于其他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  相似文献   

9.
《供用电》2017,(8)
为了保证电网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部分主变压器负载高的35k V城区老旧变电站进行升压改造。如何在不大幅改变原有建筑布置的情况下实现对城区老旧35k V变电站的升压改造,以及如何满足升压后的主变压器通风降温要求、保证升压后变电站厂界噪声能够满足环保要求,成为需要研究的重点。文章结合上海地区35k V海峡和铜山站升压改造工程实例,给出了变压器室通风和降噪问题的设计原则,并针对不同的布置方式和主变压器规模,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措施,可为主变压器室通风和降噪问题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嘉陵成都热电厂为例,论述城市火力发电厂冷却塔噪声的治理。冷却塔的产噪区域亦是其主要功能部位之一,对其进行噪声治理。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在对各种不同的治理方案作比较后,工程采用了修建隔声墙的方案,对敏感点厂界噪声污染做针对性治理。并达到了国家噪声控制标准。为火电厂冷却塔的防噪、降噪设计。提供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调压站区域的噪声污染问题,基于噪声控制理论,通过在压缩机外安装隔声罩,在进风口、排风口安装消声装置,实现隔声、消声设计;在调压站区域外安装隔声罩或隔声屏障,实现隔声控制;在墙体和屋面安装吸声结构,实现墙壁反射噪声的吸声控制。收集不同声环境功能区的燃气电厂降噪设计资料及168现场监测数据,通过软件模拟声场分布,验证调压站降噪措施的达标效果,归纳总结出不同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下的调压站噪声治理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户内变电站运行发热导致温度过高引发安全风险,以及采取相关散热措施可能导致噪声扰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和深度强化学习的户内变电站进风口设计参数优化方法。以此对户内变电站通风系统进风口位置大小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获得最优通风降噪效果。首先,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其温度场、流体场和声场进行仿真建模;然后,基于大量仿真数据,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温度和噪声的预测模型;最后,考虑噪声约束,利用基于最大熵强化学习框架的SAC算法,以变电站室内温度最低为目标对进风口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进风口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变电站室内温度,同时使噪声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通过采用自冷式、低损耗、低噪声变压器,选择全自然通风方式,改进变压器室的通风设计。提高通风冷却效率,消除通风机的噪声影响,实现将110 kV大型主变安装于全自然通风的变压器室内达到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安全可靠、高效环保、节能降耗、配置优化、经济合理为基础,对某项目机械通风冷却塔型式进行研究,选取常规机械通风冷却塔和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两种选型方案,并在高位收水塔的方案上进行创新,将循环水泵站、综合水池、综合水泵站与高位收水冷却塔进行一体化布置,得到了年费用更低、节能环保的冷却塔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作为冷凝模块的间壁式换热器冷热两侧气气传热过程的热力计算模型,并基于文献数据进行了计算验证;结合成熟的机械通风冷却塔数学模型,对带冷凝模块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高效节水消雾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分析了带冷凝模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最大相对湿度曲线、成雾频率曲线、塔雾指数和节水率等;研究了冷凝模块冷热通道长度、冷热通道间距及冷凝模块进风口高度等对其冷凝节水消雾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冷凝模块冷热通道长度及冷凝模块进风口高度均可增强冷凝消雾冷却塔的冷凝节水消雾性能;增大冷凝模块冷热通道间距,减小了冷凝模块换热面积,导致冷凝消雾冷却塔的冷凝节水消雾性能减弱;指出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冷凝模块冷热通道长度。研究结果可为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凝消雾的设计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换流站噪声成分复杂且分布区域较广,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是特高压直流工程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800 kV布拖换流站各声源特性和周边环保要求,通过改进常规模型来模拟站内布置及区域环境,研究相干声场对噪声分布的影响,采用SoundPLAN对其厂界噪声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表明:在采取降噪措施后,厂界围墙外1 m处各点噪声均低于50 dB,满足II类地区夜间噪声限值标准;站外各敏感点噪声均在45 dB以下,满足I类地区夜间噪声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17.
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在自然风的作用下,冷却效果降低,冷却塔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自然风的影响程度,以便修正设计。通过压力水槽模型试验,对自然风对冷却塔的进风口区域的阻力系数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自然风速的增大,进风口区域的阻力系数增大。经过分析给出了不同自然风速冷却塔进风口区域阻力系数的增大估算公式,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易受环境风影响,引起性能恶化。本文基于行业相关标准,对某现役发电厂用自然通风湿式逆流塔的进出口参数进行实塔测试。此次测试对冷却塔的进出塔参数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包括进塔空气干湿球温度、进塔水温、出塔气温、出塔水温、填料上下温度等;通过对冷却塔测试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冷却塔的通风及热力性能,重点分析了夏季工况下冷却塔的运行特性;并对比分析了导风板、导风管以及采用填料非均匀布置等优化措施对冷却塔通风及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侧风存在影响周向进风,导致冷却塔除水器上方温度不均;通过安装导风板、导风管、填料非均匀布置等改造措施,可使冷却塔性能改善。以夏季双泵高速流量工况为例,当风速达3.2 m/s时,进风均匀性提高36.7%,除水器上方温度均匀性提高10.5%;风速接近4 m/s时,冷却性能提高8.7%。本文对于同类电厂冷却塔的结构改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某电厂一座135 MW机组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进行现场测试。通过对进风口周围流场的测试,分析侧风对冷却塔周向进风的影响。提出以进风偏斜角α来衡量进风偏斜度,以进风均匀系数ψ来量化进风恶化程度。通过计算分析侧风对冷却塔通风量、通风阻力系数和冷却数的影响,完成对冷却塔通风性能及其与热力性能关系的全面评价。最后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风主要恶化了塔侧向的进风,大风下侧后方出现穿堂风;背风侧进风远小于迎风侧,但进风偏斜度较低;侧风风速增大使得各处除迎风侧外进风偏斜度增加,周向进风均匀度降低,相对于抽力对气流的径向加速作用,侧风的横向干扰作用逐渐贴近进风口,通风阻力系数增大,通风量降低,通风性能恶化,热力性能降低;由于穿堂风参与了雨区的传热传质,使得计算通风量增加,塔的热力性能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20.
杨志  龙国庆 《中国电力》2013,46(7):39-42
目前大型湿冷发电机组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通常根据年平均气象条件进行设计选型,多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方案,会出现冬季冷却能力过剩、夏季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对年内月气温变化大的地区尤为严重。针对某电厂2×660 MW燃煤机组,提出了2种自然通风冷却塔与机械通风冷却塔混合冷却方案,并与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通风冷却塔方案相比,2种混合冷却方案对运行负荷变化的适应性更好,在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更有优势;2种混合冷却方案中,机力塔塔数多的方案经济性更好。最后,提出并分析了采用混合冷却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