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陕西省人口原始数据资料,建立了陕西省人口数量的灰色增量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单个灰色增量预测模型建立了陕西省人口数量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4年陕西省人口数有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中期电力负荷进行合理预测,结合三次指数平滑法和GM(1,1)预测模型,建立了新的组合模型,并以预测偏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优化了各单一模型的权重.通过MATLAB编程并以某市全年用电量为例对3种方法的预测精度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低的预测误差,能避免各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因此,用组合模型对未来用电量进行预测的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支持向量机的多维灰色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维灰色模型适合对多因素影响下的贫信息系统问题进行建模,但对多因素影响下的非线性变形系统建模和预测精不高,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多维灰色变形预测模型的残差与变形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对多维灰色变形预测模型的残差进行预测,并与多维灰色变形预测模型相加,对多维灰色变形预测模型进行修正,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维灰色变形预测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提高支持向量机建模精度.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维灰色变形预测模型精度不高的问题.把该模型应用于大坝变形预测,并与多种传统变形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证实该方法有效提高多维灰色变形预测模型的精度,且新模型精度远优于传统方法,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变形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时间序列的灰色建模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GM(1,1)的原息模型、新息模型和等维新息模型的建模方法,比较分析了GM(1,1)加权预测模型和非加权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问题.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等维新息加权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最接近真实值,其余依次是等维新息模型,加权新息模型,新息模型.在这6种预测模型中,预测精度最差的是原息模型.  相似文献   

5.
灰色模型不适合长期、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序列预测,针对这一问题引入马尔可夫预测理论,建立了公路运输弹性系数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模型兼有灰色预测和马尔可夫预测的优点,克服了随机波动性数据对公路运输弹性系数预测精度的影响,拓宽了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通过湖南省公路客运弹性系数预测的实例证明,基于灰色马尔可夫的公路运输弹性系数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普遍高于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对我国能源需求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每年能源需求的不确定性,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我国各年的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预测结果误差很小,能对我国各年能源的消耗量作出准确地预测.  相似文献   

7.
在传染病传播过程中,对病人数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研究了利用灰度模型中的灰度理论建立起GM(1,3)模型,并采用GM(1,1)模型修正残差,得到确认病人数的预测模型,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所得数据进行校正,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精度.将MATLAB编程计算得到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比较,可以知道该预测模型比传统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一方面,为了强化原始数列的大致趋势,减弱异常值的影响,采用了弱化缓冲算子进行了处理;另一方面,也对指数a模型加以优化修正;数值试验表明,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有效地改善了模型预测精度,并扩大模型适用范围,最后对某市2001-2010年间的电力负荷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根据武汉地区近10 a电力负荷使用情况对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负荷预测进行研究,以此为经济调度及负荷管理提供依据.选用基于GM(1,1)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法的组合负荷预测模型.对武汉地区每月最大负荷进行预测;算例证明组合预测模型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能力,且证明了该组合电力预测模型对发电量预测同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长期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针对常规GM(1,1)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了灰色新陈代谢GM(1,1)需水量预测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北方某缺水城市未来10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预测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协整理论对1983~2011年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费支出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检验得出两者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吉林省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波动幅度对生活费支出波动幅度有显著影响,且为正向关系,因此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拉动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因此对预测结果的的精度要求较高.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兼并了灰色预测和马尔可夫预测的优点,在城市居民收入的预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东省1978—2001年农村经济指标的数据资料,以人均纯收入和实际利率或名义利率为解释变量,建立山东省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动态回归模型,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很好,预测值和实际值基本相符,从而动态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山东省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纯收入和利率在时间上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房价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影响消费的经济理论机制,通过建立协整和误差修正等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了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商品房销售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品房销售价格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长期影响表现为促进作用;短期影响则因"挤出效应"而表现为对消费水平的抑制作用。政府应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制定抑制房价快速增长的政策等有效方式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辽宁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房价的上涨需要经济基础发展的支撑.文章基于北京市2001-2012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与人均GDP的回归分析、弹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计量模型,揭示了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房价相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2左右,房价增速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增长幅度;因此,应严格按照“国五条细则”严格控制房价增速,使其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使北京房价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辽宁省1 9 8 0-2 0 1 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指数数据、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指数数据与 辽宁省GDP 增长指数数据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与局部的角度和相关系数得出了三者之间的关联特征, 并进一步建 立了变量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研究结果表明, 辽宁省GDP 增长 率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但变化趋势存在不同步性; 从三 者之间的动态联系来看, 辽宁省GDP 增长率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对GDP 增长率的冲击不大。应采取有效措施, 缩小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差距, 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GDP 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也在不断加大,收入不均 状况日益严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我国1978-2008年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数据为基础,根据其趋势图进行曲 线拟合,然后对其残差序列建立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的分析、识别、估计和检验,建立了适合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预测的模型。建模过程表明ARMA模型具有简单快捷,预测精度高,适应实际需要的特点; 同时预测结果也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国家应采取积极对策加以控制,加大农业投入,保障农民 权益,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正确求取湖南省城市绿色发展中的碳排放门槛值,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门槛回归方法,根据城市发展效率对碳排放的影响,选取反映城市开放程度的城市人口、城乡人均收入水平、进出口总值等14个基本变量及与其相应的2008—2015年数据,进行面板门槛或双重面板门槛回归分析,确定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对碳排放存在的门槛值。结果表明,当城市人口密度达7 818人/km2时,城市面积扩展与碳排放呈反向变化关系;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 018元/年时,城市人口增加可降低碳排放;当工业产业总值占总GDP的比例小于0.45时,增加外贸进出口可降低碳排放;企业科技流动人员大于6 673人/年时,城市人口增加可降低碳排放;当外商投资企业数大于93家时,FDI对碳排放降低的作用明显;FDI占总GDP比例大于30.39%时,外商直接投资占总GDP比例加大可降低碳排放;当城市绿地面积大于4.01 km2或城市绿地占城市面积的比例达3.35%时,城市人口增加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结合近年我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发展变化情况,就长吉图开发战略的社会福利效果展开探讨。认为实施长吉图开发战略在推动吉林省经济全面振兴的同时,也将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体上逐年增加,但无论从所有制或行业来看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在不断扩大。本文主要从制度改革、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以及生产要素初始量拥有的不平等几个方面对这种演变趋势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