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是冯纪忠先生作品现场研讨系列之二,对冯先生1950年设计的东湖客舍从其设计思想、空间意境到今后的保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体现出人们在生活富足的背景下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建筑历史上,这个时期属于现代建筑多元化的时期。现代主义建筑单一纯净的风格不再一统天下,而步入今天多元化的趋势,这种趋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及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现代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包豪斯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源头,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出正确方向,从两大方面分析了包豪斯对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4.
刘峥  潘琳 《山西建筑》2007,33(19):26-27
以法国的教堂建筑为例,比较了20世纪前后设计风格的转型,将法国巴洛克风格的凡尔赛宫与柯布设计的马赛公寓作比较,分析了二者的设计形式,由此比较了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美学价值,得出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指出现代主义设计精神一直影响着当代设计思潮,并证实这个颠覆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园林中的现代主义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枫  王晓俊 《山西建筑》2005,31(2):202-203
以现代主义的概念、产生的根源及其特征为基础,阐述了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师对现代艺术的研究,探讨了现代主义在西方现代园林中的影响和渊源,并提出了现代园林普遍应具有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6.
赵冰 《新建筑》2006,(1):111-112
冯纪忠先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在景观规划和设计领域,冯先生推出了中华文化精神和现代园林设计的结合,发展了现代园林设计理论。他的人生智慧激励着后辈们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7.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是包豪斯学院首任校长。文章通过回顾包豪斯诞生的历史背景,解读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思想及其表现手法,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和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深刻剖析了我国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文脉根基和灵魂缺失、创新意识和思想贫乏、拼贴和模仿泛滥、批评准则混乱和格调低下的建筑层出不穷等问题,指出重温格罗皮乌斯的责任感和大众情怀,建筑功能、技术和效益不可偏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仍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金城是一座建于17世纪巴西的殖民城市,20世纪40年代奥斯卡·尼迈耶在黑金城中设计了现代主义风格的格兰德酒店。文章简要回顾了黑金城从普通殖民城市到获得遗产保护身份以及格兰德酒店如何可以在呈现葡萄牙巴洛克式风貌的黑金城设计与建造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在民族国家背景下巴西“国家艺术遗产”概念体系生成的过程;指出黑金城和格兰德酒店的关系,不仅可以借以理解巴西建筑从殖民风格到现代主义设计的历史连续性建构问题,而且实际也参与了巴西国家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此外,由两者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与遗产地周边不同时期环境的关系,也体现了建成环境遗产中不断演进的现代性议题的当代性和复杂性,对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敬平 《山西建筑》2009,35(19):15-16
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技术与特性,通过两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精神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以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建筑所代表的前卫、简洁、功能性等精神,看起来与中国传统园林内敛含蓄的思想、繁复逼仄又抽象的空间设计理念完全不同,二者甚至分别归属于建筑与景观两个学科。但是,随着绿色建筑学、生态学的发展,当下建筑与景观的学科融合成为大趋势。文章通过对比现代主义建筑与传统园林在设计思想上的共通点,来探讨中西方设计思想在文化和历史长河的交锋点、重合点,对东西方文化共通的美学观、建筑观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1.
王明贤 《新建筑》2009,(6):44-46
总结了冯纪忠的学术人生。他早年到奥地利留学,怀着报国热忱,回国探索一条现代设计之路。他设计的方塔园是东西方融合的完美范例。在教学上,他提出了创新性的空间组合原理教学体系,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他与大画家林风眠交往并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晚年,他提出了新的意境生成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的先行者.冯纪忠先生在融会中西方文化的自身背景和中国古典文化的诗意情怀的双重影响下,基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诠释和创新,合“理性的浪漫”与“诗意的现实”于一体,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的启蒙、传布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文章简要回顾了冯纪忠先生在建筑教育思想、设计方法、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相关思想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赖德霖 《建筑师》2012,(4):10-16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建筑的现代化过程中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七位著名建筑家的实践与写作为例,考察中国建筑师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这七位建筑家是吕彦直(1894—1929年)、杨廷宝(1901—1982年)、林徽因(1904—1955年)、梁思成(1901一1972年)、童寯(1900—1983年)、刘敦桢(1897—1968年),以及冯纪忠(1915—2009年)。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冯纪忠先生建筑文化精神的研究,特别是对冯纪忠"以人为本"的公民建筑设计思想的分析,提出了建筑如何实现与古为新问题,即建筑理论的思维空间视野要扩大,不能只是在建筑范围内打转转,要从大科学的角度观察建筑问题,所谓走出建筑学;走出建筑学界的象牙塔,建筑是全社会、全民族和全体公民的建筑,需要建筑界内外的共识与合力才能改变中国建筑的落后面貌,只靠建筑界的自治自为是不可能再创辉煌的。  相似文献   

15.
立体主义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先锋艺术运动,它对后来各种现代派艺术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建筑造型总体上的立体主义化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随后演绎出各种形形色色的“主义”。目前,中国建筑美术教育依然主要参照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理论和基本准则,造成了建筑美术教育与现代建筑观念上的缺失,回顾立体主义的产生和演变,反思今天的建筑美术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建筑组群形态生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衍庆 《南方建筑》2005,(1):103-106
本文通过对传统建筑的土木用材、天人合一的哲理表达、建筑审美对意境的追求、尊卑有序人伦礼制的体现以及天象对应和风水理论的要求等方面的生成机制进行了理性分析,归纳了建筑丈化的有机构成及审美性格,认为中国传统建筑群体组合实际上是建筑活动对单纯物质功能超越特性的体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应答的结果。最后提出了研究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贝聿铭苏州博物馆为例谈中国现代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丰富的图例,从场所精神、创新、细节等方面对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做好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几点认识,最后指出抓住中国精神,运用现代的科技传达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才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赵冰  冯叶  刘小虎 《华中建筑》2010,28(12):1-3
该文是冯纪忠先生作品研讨系列之九,对冯先生的九华山规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到方塔园去     
刘东洋 《时代建筑》2011,(1):140-147
文章介绍了作者时隔26年两次造访松江方塔园的个人感悟。旨在通过不断询问方塔园细部设计的用意,勾勒冯纪忠先生笔下现代性的特点。值先生故去周年之际,以表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