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DP和BIM已经被公认为是解决建筑行业离散化问题的两个途径。然而要实施新的方法和工具,需要在设计实践中采取重大变革。本篇表述了一个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一种新型的知识体系,即IDP-BIM框架体系。本文着重阐述了在该背景下所实施的案例研究,包括对一座高性能建筑——位于蒙特利尔的"可持续性发展之屋(HSD)"的设计程序进行的族群观察,并探讨了拟定的可持续性策略的针对性。该实例研究的另一个尝试是在由专业人士团队完成设计后,采用BIM技术对设计过程进行了"逆向工程"设计。本文展现了这部分实例研究的成果,旨在为综合建模确定一个最佳数字环境和顺畅的工作流程。为全面表达项目,我们首先建立了该建筑的BIM模型(基于Revi软件)。然后,我们为规划、施工过程的成本估算模拟、被动式太阳热能和照明模拟进行了性能和互操作性测试。本实例研究的结果涵盖了以下方面Revit软件在设计最初阶段的可用性;主BIM模型的互操作性和数据交换能力,模拟结果的一致性。我们还为可持续性发展之屋的设计者提供了一些建议。工作流程的研究结果也丰富了"IDP-BIM"模型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
丁昕 《河南建材》2011,(1):94-95
节省自然资源并且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种新的建筑设计概念引导人们提出环境系统设计的整体思维模式,取代现有的线性思维模式.本文着眼于对环境系统设计.在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简要叙述国家可持续性建筑理论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提出了运用环境系统设计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可持...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建设部、文化部主办,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和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承办的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于2006年9月26日至10月6日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本届展览以“城市与建筑”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以建筑和设计的方式进行资源优化与建立和谐可持续性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杨梦阳 《山西建筑》2011,37(10):250-251
阐述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及发展要求,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现状,并以"低碳城市"为核心理念,从能源、交通、建筑及环保四个方面探索了新的城市规划发展模式,从而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信息》2014,(23):40-41
2014年北京实施"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加快发展。工信部和发改委10月9日公告,北京、天津、上海、长株潭城市群等39个城市为2014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务院于去年8月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将"宽带中国"计划正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提升发展"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6.
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随后又陆续衍生出了"低碳建筑""低碳城市"等新概念。丹麦、美国等国家也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现在,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许多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大家都以建设发展"低碳城  相似文献   

7.
刘晓惠  汪镇 《中国园林》2010,26(1):68-71
从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整体视野出发,从"悬空园"的定义入手,提出了这种新型城市开放空间的特征:悬空位置、空间关系、可达性和视觉焦点等;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它的设计:包括提供公共开放空间、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等功能内涵;与城市、建筑合而为一的空间组织;以及支撑结构及建筑构造、种植材料、灌溉排水系统及安全防护的综合技术支持等;并就3个案例进行了分析,强调了联合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生态规划设计的观念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肖波 《山西建筑》2011,37(32):31-32
针对历史建筑的空间环境问题,提出历史建筑的"场"空间,并将其推进为一种城市设计的方法,通过对"场"空间的研究及控制使得历史建筑在表达城市意象方面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城市化率整体已经跨越50%时,城市维度的可持续性水平早已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城市可持续性的评估已经成为近年来城市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欧洲绿色之都"奖项就是基于这一理念提出的,对建设良好可持续环境做出努力的欧洲城市的表彰称号。评选建立在对城市可持续性评估的理解上,其理论框架和实践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可持续思想的变化发展。结合2010/2011年的欧洲绿色之都的评选案例,对作为评选核心技术的城市可持续度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解读,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评选项目和评估体系的经验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广场语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俊 《华中建筑》2001,19(1):11-13,31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对城市公共空间特征的影响和广场设计的“现代化”语式,提出了市民社会广场设计的六条设计准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市民社会广场设计在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功有。该文不仅从作为研究范式的诉求在理论上或新的模式语言的论辨上来认识市民社会广场语式的意义,而且根据这种新的研究语式和认知框架对广场设计进化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直实互动关系进行了范例性的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特种结构》2013,(6):84-84
昆士兰大学的新工程设施由于其出色的环境可持续性设计而获得了澳大利亚的"绿星"认证。 这栋高新工程大楼满足了一系列的相关要求,创设了一种"持续生长"的设计,监控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持续性表现,因而获得了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布的鉴于建筑V1组别的5星绿星认证。  相似文献   

12.
焦舰 《当代建筑》2021,(9):48-50
本文在简要回顾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绿色建筑理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将绿色建筑放在生态城市的背景中,对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绿色建筑评价应向建筑可持续性评价发展,以及由技术策略集成向全新建筑观的转变会推动绿色建筑的设计成为设计主流.  相似文献   

13.
金京  张宁秋 《华中建筑》2008,26(6):I0006-I0007
2008年6月13日上午9点,“意大利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展”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楼展厅正式拉开序幕。此展是由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 同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主席、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城市分析和城市规划专业终身教授、国际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实验室主席保罗·齐珂理教授(Paolo Ceccarelli)也以“为什么遗产保护是重要的——以意大利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为例”为题开设讲座,和师生们共同探讨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孙培芳  方绪明  郑锐锋 《建筑》2008,(21):66-67
"低头见铺地,平视看喷泉,仰头是雕塑,台阶和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这首打油诗,是建筑评论家们对一些城市广场的讽刺与概括,他们把这种不合理的广场设计叫做"广场八股"现象。"广场八股"现象透露出了广场设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某些广场设计已经完全背弃了城市的文化背景,脱离了所处的基地环境,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施工》2011,(7):649-649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再掀建设"热潮"总投资已超万亿当前中国内地共有36座城市向国家主管部门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其中有28座城市得到了国家批准。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自相似性,这种性质有秩序地构成了生物系统并使系统保持稳定.在城市的形成过程中仍然可见这种性质.在医疗建筑改扩建设计中若能把握这一规律,以最基本的秩序把握医院建筑单体设计以及群体的生长与发展,就能保持城市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周鸣浩 《建筑师》2014,(3):51-63
本文回溯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筑转型过程中核心概念"环境"一词在建筑话语中兴起的背景,揭示了这一概念的兴起背后所隐含的建筑学本体观念的转变,并通过"风景旅游建筑"、"环境心理一行为"、"环境艺术"、"文脉意识"等四个方面来揭示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与20世纪80年代的设计实践及学术探索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元熠 《城市环境设计》2010,(12):126-127,129-139
大型国营建筑设计院(简称"大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单位。这个"巨大齿轮"的飞速运转使得中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庞大的社会资源和众多的建筑师汇聚于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群体中。在这把"大伞"庇护下的绝大多数建筑师早已习惯了大院的优越环境。然而,随着国内外许多优秀的独立建筑师团队逐渐控制了中国大型建筑项目的主要设计权,大院的发展受到了这些独立机构国际化设计方法和理念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量"被动房"建筑原则在韩国和中国典型居住建筑中的适用性、当地材料和适宜技术的使用,以及特定居住方式和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将欧洲国家在"被动房"建筑的设计、规划、建造和运行的经验移植到韩国和中国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4,(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城市环境等问题的研究也日趋增多,尤其对于城市建筑设计内容十分关注。现阶段,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及各项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符合社会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构想,才能称其为对社会、对整个人类有益的产业。本文就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可持续性设计及其相关内容做以论述,探究城市建筑综合体绿色设计的独特内涵,以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