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秀荣 《模具技术》2001,1(1):37-38,71
对UD22车型中的零件引导板进行工艺品分析。针对长圆孔距边的距离近,不能在同一套模具上同时落料冲孔这一问题,制定用级进模冲压成形的工艺方案,将三套模具合为一套,同时介绍该级进模的结构特点,阐述采用级进模进行冲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对汽车CD顶壳的冲压工艺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工艺方案以及排样设计方案。由于汽车CD顶壳外形尺寸为:176 mm×159 mm×50 mm,三边折弯高度达50 mm,不适合在级进模具上打弯,因此采用由一套精密级进模具、一套成形模和一副机械手组成的自动线进行生产。详细介绍了精密级进模具的结构形式及模具关键零件的设计要点。实现了多工位精密级进模的设计开发和汽车CD顶壳的自动化生产。实践表明,与原来采用5套单工序冲压相比,新工艺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小了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轿车保险杠安装支架级进钢板模具的应用。通过对保险杠安装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一套级进模的冲压生产工艺及模具来完成生产,由卷料自动进给,经多个工位的逐步连续冲压实现零件的自动化生产,通过多个定位装置对进入模具内的板料进行精准定位,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模具工装的冲次费用及人工费用。通过实物在线生产验证,本保险杠安装支架的冲压工艺及级进模具满足了产品的精度要求及品质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冲压不锈钢制件的同时 ,利用该零件的冲裁废料冲压成形另一不锈钢零件的工艺过程 ,并介绍了冲压成形两不锈钢零件的级进模结构及模具凸、凹模间隙的选择、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正由金龙建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手册(多工位级进模卷)》一书于2018年7月与读者见面。多工位级进模是冲压模具中一种先进高效的模具。工序集成度高、功能广的冲压零件,可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上冲制完成。本书结合现代模具企业对模具设计师的工作要求,以先进、实用、通用为目的,对多工位级进模基本工艺的特点、工艺参数及工艺计算、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零部件设  相似文献   

6.
级进模设计主要包括冲压工艺、模具总体结构和模具零件设计,同时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条料和模具零件在模具工作过程中的干涉等问题,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而PDW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级进模设计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模架库、镶件库和标准件库,设计便捷,极大地提高了级进模的设计效率。本设计运用PDW对连接板进行级进模设计,采用3工位的排样设计,导正销精定距的步距控制方式,整体模具采用正装结构,弹性卸料、下出件方式,保证了连接板尺寸精度要求,结果表明,连接板级进模设计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螺母定位套级进模的冲压工艺、排样设计、模具结构及主要零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李文元  江荧 《模具工业》2007,33(8):36-39
介绍了冷凝器侧板的冲压工艺与级进模结构设计,针对冲压工艺分析、排样方案设计以及级进模设计要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总结。经生产实践检验,模具工作可靠,效率高,安装使用、调试、维护简单方便,冲压产品质量稳定,可为同类型零件的级进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并行工程思想应用于级进模设计,是提高级进模设计效率、降低设计开发成本的 效手段。针对目前特征技术和级进模CAD/CAM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面向并行设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特征定义;根据级进模设计的特点,建立了由产品特征模型、冲压工艺特征模型和模具结构特征模型组成的级进模集成信息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从板金产品特征到冲压工艺特征的特征映射、从冲压工艺特征到模具结构特征的特征映射的研究,所取得  相似文献   

10.
汇流片级进模排样分析遵义市第九信箱刘秀华多工位级进模已成为当今模具中有代表性的模具,衡量一个企业冲压加工水平的高低,则主要看其冲压加工的速度、级进模工位的多少.任何一个冲压件在考虑用级进模进行冲压生产时,首先应对该零件进行全面的工艺分析,从而确定该工...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产品搭边、料带排样、工艺顺序等难点问题,介绍了汽车连接片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过程,并在分析产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要求,给出了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运用Dynaform软件对弯曲、拉深等重点工艺过程进行了板料成形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成形方案下产品的成形质量,最终确定了一套10工位的级进模结构。该套模具包含冲裁、弯曲、局部拉深等冲压工艺,料带采用单斜排的排样方式,由自动送料机构送入模具本体,经多组弹性托料块承载向前输送。成形过程中兼顾了产品性能,且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最高可达51.5%。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该套模具使用过程中运行平稳,所得冲压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级进模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一种摩托车大灯灯泡前金属外壳的冲压生产工艺,设计了一套级进冲压模具.介绍了无毛刺端口冲裁机构在级进模上的应用,以及可以减少相关的加工工序.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较为简单,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对同类产品乃至相同工艺的各种电子产品的加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拉链的拉码头零件形状复杂,而且存在不同壁厚弯曲、四角弯曲和负角弯曲等成形要求,本文为提高效率将单工序的11套模具的冲压生产改为级进模具生产方式。通过详细分析拉码头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冲压工艺性,完成了拉码头零件的连续冲压排样设计和级进模具设计。设计中采用的冲压工艺与挤压工艺结合、多级阶梯凸模的模具结构、斜排级进排样等创新设计起了关键作用,最终成功压出产品,为类似零件的工艺和模具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史双喜 《锻压技术》2015,40(1):94-98
介绍了电机转子铁芯自动叠铆的原理、铁芯自动叠片形成的过程及其关键技术。以某电机转子为例,分析了电机转子结构特点和其冲压成形工艺方案。结合生产要求,提出采用级进模自动叠铆技术制作电机转子铁芯。通过4种排样方案对比,选出材料利用率最高的排样方案,并进行级进模工位设计。然后完成冲裁力、压力中心、模具工序尺寸等方面的冲压工艺计算。确定模具主要零件的结构形式,设计了模具总体结构并给出模具装配图。结果表明:电机转子叠片采用一套自动叠铆级进模成形,可连续进行冲叠铆点、落料、叠铆工序,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连接板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金龙建 《模具工业》2011,37(6):17-20
分析了连接板级进模的冲压工艺,进行了零件预冲孔计算,介绍了零件排样、模具结构及模具关键零部件设计。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可靠,生产效率高,对板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铜合金钥匙的冲压工艺进行了分析,采用冲孔——落料连续冲压工步级进模进行生产,可明显地提高制件质量及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介绍了铜合金钥匙制件的排样图,冲压力及模具压力中心的工艺计算。设计了铜合金钥匙冲孔——落料级进模的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17.
消音器前盖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旻  李晋伟 《模具工业》2010,36(3):24-26
分析消音器前盖冲压工艺,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论述了级进模的设计过程,同时还介绍了模具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生产的零件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于仁萍  司国雷  邢勤 《锻压技术》2021,46(1):142-147
针对一种打印机内部限位板零件,分析了其结构特点和冲压成形工艺难点,设计了冲压成形方案,进行了排样设计和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设计。设计了压线、先"山折"后弯曲成形、Z曲成形、压毛边、冲孔和切断等13道冲压工序,保证工件的成形要求和质量。设计了12对内外导柱、导套同时导向的导向装置,并加设凸模导块,提高了导向精度,保证了冲压精度。采用浮升导料销、导正销和导正针的定位方式,提高了多工位级进模的精度;采用卸料板和弹顶销的弹性卸料装置,提高了工件的平整性。经生产实践证明,打印机内部限位板多工位级进模具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可为同类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弹簧卡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多工位级进模能够将复杂的零件采用一副级进模快速冲压完成,因而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分析弹簧卡零件冲压工艺的基础上,介绍了冲孔、弯曲、切断级进模的排样设计、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和主要零部件设计,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向小汉 《锻压技术》2019,44(2):145-149
通过对中冷器下安装支架的冲压工艺性及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确定了采用10工位级进模来进行制件成形的冲压工艺方案。介绍了中冷器下安装支架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包括主要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导向零件和卸料板。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同时,分析了模具制造工艺。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实现了自动送料、卸料,模具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完成自动送料、冲孔、落料、成形、翻孔、分离等工序。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中冷器下安装支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