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大牵伸纺纱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成纱质量好等优点。超大牵伸条件下对纤维牵伸力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利用TH558型超大牵伸细纱机,改变总牵伸倍数、中区牵伸倍数和罗拉加压进行纺纱试验。经分析发现:随着总牵伸倍数和中区牵伸倍数的增大,牵伸力变小,牵伸不匀率变大,牵伸变得不稳定,成纱质量变差。在牵伸力与握持力相适应的条件下,罗拉加压越大。成纱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2.
秦贞俊 《纺织器材》2003,30(5):30-33
从目前环锭细纱机所用的两类牵伸形式入手,详细分析比较了国外几种牵伸形式的工艺、参数及三种加压机构的优缺点,提出了我国环锭细纱机牵伸加压机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棉纺环锭细纱机牵伸形式、加压机构种类很多:牵伸形式有三罗拉双皮圈双区直线牵伸及三罗拉双皮圈双区曲线牵伸等两种;加压机构有3种,即圈式弹簧摇臂加压、板簧式弹簧摇臂加压及气动式摇臂加压。文章对各种牵伸形式、加压机构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环锭细纱机牵伸形式及加压机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细纱牵伸的主要形式和采用摇架加压的JF型双短胶圈牵伸装置,说明其适应前区小隔距、小浮游区、强控制的牵伸工艺,纺纯棉的成纱质量指标得到全面提高,并且机构简洁,操作方便,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5.
文中主要讨论了“D”型牵伸的结构特点,同时分析了“牵伸区不集束、集束区不牵伸”的优越性。其次,对牵伸罗拉的表面结构和扭矩及其与提高粗纱牵伸质量之间的关系作了阐述。最后说明采用小模数牵伸齿轮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施景琪  王振民 《纺织器材》2006,33(Z2):19-22
介绍了细纱牵伸的主要形式和采用摇架加压的JF型双短胶圈牵伸装置,说明其适应前区小隔距、小浮游区、强控制的牵伸工艺,纺纯棉的成纱质量指标得到全面提高,并且机构简洁,操作方便,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当代细纱机新型牵伸装置的后区和前区牵伸工艺特性以及牵伸装置(牵伸形式、牵伸工艺、加压装置和牵伸元件)的今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国产细纱机牵伸加压改造及牵伸工艺配置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徐旻 《棉纺织技术》2004,32(2):20-23
要进一步提高纺纱质量,满足产品高品质、高档次要求,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是关键。通过引进Suessen HP系列加压机构和牵伸元件对国产EJM128K型、FA506型细纱机进行了牵伸机构改造。介绍了HP-A-310型摇架和HP-C型上销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针织纱工艺与机织纱工艺的特征、牵伸工艺的可靠性及综合配置问题。指出:机织纱工艺与针织纱工艺的界限在缩小,在先进的牵伸机构条件下,稳定可靠的针织纱工艺将成为发展方向;牵伸工艺应与牵伸机构性能相适应,在确保纱疵稳定、兼顾改善条干质量的条件下,各牵伸工艺参数要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产品支数、捻度、罗拉隔距和加压量等工艺参数与牵伸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细纱牵伸器材及工艺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纱质量,分析了细纱牵伸器材及工艺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国产"V"型牵伸、气动加压、软弹性胶辊、新型上下销、中胶辊等新型纺纱器材在纺纱过程中的合理选用与配置,指出了新型牵伸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细纱机采用新型牵伸器材以及合理工艺配置,可以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1.
唐文辉 《纺织器材》2012,39(5):5-8,25
为说明后区牵伸运用原则,从后区牵伸中纱条紧密度测定、有捻粗纱的匀伸作用、牵伸力与输出纱条不匀关系测定、不同牵伸分配、不同粗纱捻系数下前区牵伸力测定等方面分析,指出后区牵伸为前区主牵伸创造良好的牵伸条件;其实质是使喂入前区的牵伸纱条具有较均匀结构和必要紧密度,它产生的内摩擦力场强度与前区外摩擦力场强度分布相配合,共同形成胶圈牵伸良好而稳定的总摩擦力场强度分布,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表明在此前提下,后区适当承担总牵伸的一部分可以减轻前区牵伸过大的负担,这就是后区牵伸运用原则。对罗拉直线牵伸、罗拉曲线牵伸和胶圈牵伸等各种后区牵伸型式进行了摩擦力场强度分布分析比较,指出单控制辊式VC型曲线牵伸是后区牵伸型式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可发挥前、后区牵伸潜力,其总牵伸能力达50倍~150倍,成为第三代大牵伸新水平,是后区牵伸型式技术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为说明后区牵伸运用原则,从后区牵伸中纱条紧密度测定、有捻粗纱的匀伸作用、牵伸力与输出纱条不匀关系测定、不同牵伸分配、不同粗纱捻系数下前区牵伸力测定等方面分析,指出后区牵伸为前区主牵伸创造良好的牵伸条件;其实质是使喂入前区的牵伸纱条具有较均匀结构和必要紧密度,它产生的内摩擦力场强度与前区外摩擦力场强度分布相配合,共同形成胶圈牵伸良好而稳定的总摩擦力场强度分布,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表明在此前提下,后区适当承担总牵伸的一部分可以减轻前区牵伸过大的负担,这就是后区牵伸运用原则.对罗拉直线牵伸、罗拉曲线牵伸和胶圈牵伸等各种后区牵伸型式进行了摩擦力场强度分布分析比较,指出单控制辊式VC型曲线牵伸是后区牵伸型式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可发挥前、后区牵伸潜力,其总牵伸能力达50倍~150倍,成为第三代大牵伸新水平,是后区牵伸型式技术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为说明后区牵伸运用原则,从后区牵伸中纱条紧密度测定、有捻粗纱的匀伸作用、牵伸力与输出纱条不匀关系测定、不同牵伸分配、不同粗纱捻系数下前区牵伸力测定等方面分析,指出后区牵伸为前区主牵伸创造良好的牵伸条件;其实质是使喂入前区的牵伸纱条具有较均匀结构和必要紧密度,它产生的内摩擦力场强度与前区外摩擦力场强度分布相配合,共同形成胶圈牵伸良好而稳定的总摩擦力场强度分布,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表明在此前提下,后区适当承担总牵伸的一部分可以减轻前区牵伸过大的负担,这就是后区牵伸运用原则。对罗拉直线牵伸、罗拉曲线牵伸和胶圈牵伸等各种后区牵伸型式进行了摩擦力场强度分布分析比较,指出单控制辊式VC型曲线牵伸是后区牵伸型式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可发挥前、后区牵伸潜力,其总牵伸能力达50~150倍,成为第三代大牵伸新水平,是后区牵伸型式技术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纺纱牵伸波的产生机制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革  丁立宇  谭志银 《纺织学报》2009,30(7):112-115
针对纺纱牵伸过程中的牵伸波问题,分析在罗拉牵伸系统中短纤纱产生牵伸波的机制,认为纤维之间静摩擦因数大于动摩擦因数导致的黏滑运动是罗拉牵伸系统产生牵伸波的主要原因。提出对罗拉牵伸区的纤维束施加高频微幅波,使牵伸区的纤维之间产生高频的微小相对运动,且纤维之间总是处于动摩擦状态,显著降低导致牵伸波的纤维捆绑效果,从而避免黏滑效应,有效地消除牵伸波。这一设想通过实验得到验证。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新型纺纱牵伸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棉纺细纱机SKF型、HP型、R2P型、INA—V型牵伸装置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进步,在分析各装置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棉纺细纱牵伸形式的发展过程,R2V是V型牵伸的改进型,VC型又是R2V牵伸的改进型,VC牵伸是实现棉纺第三代大牵伸(50~100倍)的合适形式,是当前棉纺细纱牵伸装置发展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走锭细纱机的机械原理入手,结合生产实践,详细介绍了日本京和(KYOWA)走锭细纱机3种牵伸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文章指出,走锭细纱机牵伸应尽量采用混合牵伸方法,根据原料变化相应调整牵伸分配.  相似文献   

17.
陈玉峰 《纺织器材》2011,38(5):44-50
为了控制质量和工艺设计,从牵伸的定义、功能、基本条件、类型、组合和分配、分类和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棉纺工程牵伸的基本原理;对系统流程的牵伸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流程牵伸规律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指出:牵伸的体积随流程的延续越来越小,牵伸的程度却越来越强,从纤维网柔和到纤维强烈,从梳理前简单牵伸到梳理后复杂牵伸,剧烈牵伸较柔和...  相似文献   

18.
A new device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on drafting frame to measure the dynamic force during roller drafting. The effects of draft ratio, number of input slivers, and roller velocity on drafting forc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of drafting force, and the irregularity of output slivers were all analyzed. Rayon and cotton sliver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input slivers had a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 with the mean drafting force; the draft ratio had an obvious effect on mean drafting force and CV of drafting force; the lower CV of drafting force promised better output sliver evenness.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确定不同条子并条工艺的后区牵伸倍数,采用拉伸的方法模拟并条机后牵伸区的牵伸,进行后区牵伸倍数的设计,并以棉、涤纶和粘胶为原料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拉伸曲线和牵伸力牵伸倍数曲线有很大的相似性。由拉伸曲线中最大拉伸力所对应的伸长转化而来的牵伸倍数和并条牵伸力测试的实验数据拟合的三次方程得出的最大牵伸力所对应的牵伸倍数非常接近,此牵伸倍数下牵伸力不匀和并条牵伸后输出须条的条干不匀都小,故根据拉伸曲线的结果来设计并条机的后区牵伸倍数是可行的,为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的快速离线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Qian Lin  Chongwen Yu 《纺织学会志》2013,104(11):994-1001
Drafting force is the direct and intuitive factor resulting in fiber motion in a drafting zone. Utilizing data collected from an ITT Draftomet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draft ratio and ratch in both the break and the main draft zones on drafting forc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of drafting force, and how these in turn affect sliver and yarn irregularity. It is shown that: the draft settings in the break draft zon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rafting force; the break draft ratio shows distinct relationship with sliver irregularity; the ratch in the main drafting zone has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drafting force; and in the experiments reported the drafting force does not directly relate to final yarn irregula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