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宁酸处理后蚕丝纤维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  单宁酸及其衍生物常用于蚕丝染色。但如果纤维中单宁酸含量过高 ,染色纤维色光常偏带暗褐色。然而 ,以前曾报道过单宁酸能与合成酸性染料形成络合物。所以如果蚕丝经稀的单宁酸溶液处理应能增加酸性染料的上染率。本文主要研究单宁酸预处理后蚕丝纤维的染色性能。2 实 验2 .1 材料  作者已发表了有关桑蚕生丝 (中国桑蚕 )和柞蚕生丝 (中国柞蚕 )用酶脱胶的论文。脱胶后这两种纤维的重量损失率分别为 2 2 .0 %和 1 1 .6%。2 .2 单宁酸处理  蚕丝纤维于室温下浸在 0 .2 %~ 0 .5%的单宁酸溶液中处理 2 4 h,浴比为 40∶ 1…  相似文献   

2.
楼卫东 《丝绸》2006,(9):28-30
以桑蚕丝、柞蚕丝和羊毛3种蛋白质纤维为染色对象,研究中性盐、固色温度和碱剂对活性红M-3BE上染率、固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中性盐用量的增加,3种蛋白质纤维的染料上染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柞蚕丝染料上染率提高最大。当中性盐达到一定用量,上染率达到平衡;随着固色温度的提高,3种蛋白质纤维上固色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当温度大于80℃,固色率均呈下降趋势;对于桑蚕丝、柞蚕丝,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固色率高,对于羊毛纤维,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固色率高。实验结果对不同蛋白质纤维混纺或交织织物同色染色工艺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锡盐作用下桑蚕丝与柞蚕丝的形态及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红  陈宇岳  周静洁 《丝绸》2002,73(3):12-14,22
对经锡盐处理过的桑蚕丝和柞蚕丝进行了微观形态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增重处理后真丝纤维的抗侵蚀性被改变,桑蚕丝的内应力减小,蠕变伸长变大,与桑蚕丝相比,亻蚕丝的增重率较大,应力变化与桑蚕丝不同,随增重率的提高,应力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研制一种桑蚕丝溶解液,有效实现桑蚕丝和柞蚕丝及其他纤维的成分定量分析,满足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春萍  潘志娟 《丝绸》2000,(7):37-38
根据桑蚕丝、柞蚕丝截面形态及面积大小的差异,利用显微镜与图像处理技术,对桑蚕丝和柞蚕的截面面积进行统计测定,以此为基础,藉助于普通生物显微镜,对娟丝落绵中桑蚕丝/柞蚕丝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方方 《针织工业》2015,(8):64-67
为了研究FZ/T 40005—2009标准中两种化学测试方法在定量桑蚕丝与柞蚕丝混合产品中纤维含量结果的差异,试验分析桑蚕丝和柞蚕丝的外观、燃烧特征、纵向形态及不同颜色桑蚕丝和柞蚕丝在两种试剂中的质量变化率。选取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分别采用氯化钙-乙醇法和四水硝酸钙法进行定量测试,观察试验残留物,并对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定量测试浅色桑、柞蚕丝混合产品时无显著性差异,对于部分深色桑、柞蚕丝混合产品需要配置柠檬酸三钠和低亚硫酸钠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后的样品定量修正系数取0.98时,试验结果符合标准允差±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人证实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酸性染料可以形成络合物。许多科学家运用各种方法,对所形成络合物的本质作了研究,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酸性染料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亲水性相互作用,形成疏水性络合物。另一种则认为酸性染料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疏水性相互作用形成亲水性络合物。真丝绸用酸性染料染色,染浴中酸性染料与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疏水性部份相互作用形成亲水性络合物,有效地减慢了酸性染料上染丝纤维的速率,从而得到  相似文献   

8.
朱善长 《印染》2004,30(7):56-56
问:怎样使柞蚕丝纺织品染得乌黑亮丽?答:柞蚕丝和桑蚕丝虽同属蛋白质纤维,但后者容易染黑,而前者却不易染得乌黑亮丽。据有关文献介绍,柞蚕丝的丝胶含量比桑蚕丝约少12 %~15 %,分布在丝朊外围,并扩散到丝朊内部。柞蚕丝还含有微量的单宁,与丝胶或丝朊化学结合。单宁遇蛋白质或胶质即凝固产生沉淀,是一种难溶性盐类。丝朊内外还含有色素,而且柞蚕丝含有较多草酸钙,其丝胶及杂质在水和酸、碱溶液中的溶解性比桑蚕丝差。因此,柞蚕丝的脱胶较为困难。生产实践发现,要使柞蚕丝的色泽染得乌黑亮丽,必须在精练后与染色前之间增加一道工序:用1.5~2…  相似文献   

9.
《丝绸》2021,(1)
木薯蚕丝作为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野蚕丝,其结晶结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能显著不同于桑蚕丝,对木薯蚕丝二级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构效关系,拓展其应用领域。~(13)C CP/MAS NMR技术是研究蚕丝丝素蛋白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通过~(13)C CP/MAS NMR测试,分析了木薯蚕丝丝素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并将其与桑蚕丝和柞蚕丝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桑蚕丝中Gly的含量较柞蚕丝和木薯蚕丝高,木薯蚕丝与柞蚕丝相近; Ala的含量及其β-sheet结构较柞蚕丝和木薯蚕丝低,木薯蚕丝最高,三者的α-螺旋结构相差不大;桑蚕丝的不定形区含量最高,木薯蚕丝最低,与柞蚕丝接近。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辐照后的真丝纤维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微波辐照对真丝纤维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对不同的丝纤维-桑蚕丝、柞蚕丝进行了改性研究,探索其结构与性能的变化规律,为进一下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桑蚕丝增重处理的机理以及提高桑蚕丝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增重前后桑蚕丝纤维进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稳定性分析(TG)等表征,分析了丝素肽增重处理对桑蚕丝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丝素肽增重处理后,桑蚕丝纤维的横截面结构变得松弛,有空隙;纤维的纵向表面变得粗糙,有条纹;桑蚕丝纤维中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增强,峰形相应变宽;增重前后桑蚕丝晶型结构没有变化,且增重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增重后桑蚕丝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天然野生柞蚕丝与桑蚕丝有很大的区别,缫丝准备对桑蚕丝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即用水煮使丝胶脱胶1-2%,以能缫制成所需的条价。可是,这种方法对有硬壳的柞蚕丝就不那么容易,原因是其内在的无机沉积物形成了一个由胶物质胶着的胶囊。不同的煮茧方法和缫丝系统在一些文献中已经述及,其中酶再生法似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但它的主要弊端是柞蚕茧长时间暴露在酶溶液中使纤维间抱合效果下降,以致影响后续织造工序。在本次调查中,用不同的碱煮革方法与目前的酶煮革法进行于缫柞蚕丝比较,本文介绍了比较结果。二、实验将…  相似文献   

13.
丝是天然纤维中动物纤维的一种,主要有桑蚕丝和柞蚕丝。桑蚕丝是天然纤维中最细、最软、最光亮、粗细最均匀的纤维。其弹性好,吸湿性好,富有强力,有一定的膨松度,但是桑蚕丝也很娇贵,不耐晒,不耐洗。柞蚕丝比桑蚕丝略粗,粗细均匀度也差些,但其耐晒力稍强,柞蚕含有天然色素,故难以漂白、染色,日晒后容易返黄、褪色,绢丝则是从桑蚕丝及丝织下脚料经  相似文献   

14.
差别化柞/桑弹力真丝的弹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宇岳  林红 《丝绸》2000,(12):24-25
对差别化/桑弹力真丝、柞蚕丝、桑蚕丝的急弹性和缓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柞蚕丝、桑蚕丝与柞/桑弹力真丝之间弹力性能的联系,证明了纤维材料的差别对纤维性能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探索研究了差别化柞/桑弹力真丝具有良好弹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甲酸/氯化锌法测定桑蚕丝与柞蚕丝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考察不同溶解条件对混合物溶解程度的影响,选出最优溶解方案.在此条件下,检测结果与实际含量对应良好,且与FZ/T 40005-2009《桑/柞产品中桑蚕丝含量测定化学法》中氯化钙/乙醇法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样品溶解时间缩短,溶解温度降低,可操作性增强,检测数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用拉曼光谱研究各种酶对丝素的催化反应,如蛋白质水解酶对柞蚕丝素膜的降解作用、酪氨酸酶对桑蚕丝的氧化反应和壳聚糖对氧化丝素的接枝顺序。 柞蚕丝素膜置入蛋白质水解酶中不同时间后的光谱显示无定形富谷氨酸区的活泼肽链的断裂,使各种氨基酸单元减少。降解没有影响β-折叠链分子构象。 桑蚕丝素经酪氨酸酶氧化后,酪氨酸基团的光谱强度降低,但没有消失。I852/I820强度比值增大表明在强疏水区不易接触到酶的酪氨酸基团。1646cm^-1处亚胺基团的特征谱带证明壳聚糖能高效的接枝到氧化丝素上,可能是经过席夫碱反应。壳聚糖接枝丝素接枝产物的蛋白质组成由β-折叠构象向无规卷曲构象转变。  相似文献   

17.
姜淑媛 《丝绸》2007,(11):17-18
将柞蚕丝与桑蚕丝混缫形成复合丝,使得两种纤维的性能优势互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档蚕丝产品的优良性能和使用价值。实践证明,该产品外观及性能更加优良,生产工艺简单、可行,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锡酸法表征桑蚕丝和柞蚕丝中微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为了开发新型蚕丝纤维织物,使用化学方法来改进丝绸洗烫时抗皱性以及耐磨性差等缺点是必要的。在使用化学药剂来改进蚕丝纤维时,非晶区的膨胀程度是关键因素,这是由于纤维对化学药剂的反应主要发生在非晶区。用小角X射线散射方法发现,在使用甲基丙烯酰胺对桑蚕丝和柞蚕丝进行接枝时,纤维接上树脂的数量与非晶区的膨胀程度有关。也就是说,桑蚕丝比柞蚕丝的非晶区发生更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形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氨基酸含量分析等方法对私人收藏的明代出土袍服面料进行纤维老化分析研究,并与现代桑蚕丝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出土样品的桑蚕丝纤维直径较小且粗细不均匀,出现腐朽、脆断、劈裂的现象;其大部分红外吸收峰强度降低,如1 228 cm~(-1)处酰胺键III峰强减弱,3 277 cm~(-1)处特征吸收峰强度降低、峰位漂移等,说明桑蚕丝非晶区破坏、部分—CN键和肽链已经断裂,纤维发生老化。出土样品的热分析结果表明:热分解初期,出土样品的热分解温度高于现代桑蚕丝,桑蚕丝大分子的相对结晶度提高,无定形区受到破坏;同时出土样品的最大分解速率快于现代桑蚕丝,热分解温度范围比现代桑蚕丝小,是其大分子老化的表现;明代出土样品的甘氨酸含量比现代桑蚕丝高,说明其桑蚕丝非晶区老化严重,结晶区含量相对提高。文章为了解明代丝绸的老化现状及出土纺织品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桑蚕丝与柞蚕丝在是否增重检验中的区别,本文将桑蚕丝、柞蚕丝填充物按标准GB/T 24252—2019附录中3种方法进行试验,发现两者的试验结果不具有统一性。通过感官鉴别、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柞蚕丝与增重丝中的不溶物,两者存在差异。表明柞蚕丝的增重检验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