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解决广西茧质差异大、收烘不均匀和煮茧工艺难以制订的问题,开发了包括煮茧温度梯度在线实时检测、连续记录存储煮茧温度专用传感器以及自动化试缫机和煮茧工艺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煮茧工艺设计管理系统。通过实际应用,提高了缫丝煮茧工艺方案设计的工效,减少人为误差,使缫丝工艺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根据各茧质指标的特点建立隶属函数并对茧质进行模糊评判;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具有自学习功能的煮茧工艺专家系统。根据模糊评判的结果及煮茧目标,可自动进行煮茧工艺的设计;根据试煮结果可对煮茧工艺进行调整;随着数据积累的增多,通过自学习,本系统性能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张晓丽  王健  张璐  王红  缪红超 《丝绸》2007,(7):32-35
以VC 为工具,通过SAS统计分析煮茧、缫丝的茧质数据及各项工艺参数,建立相应的煮茧、缫丝工艺模型,开发的智能煮茧、缫丝工艺设计系统,能够根据茧质资料进行生产工艺设计,应用于制丝企业可提高工艺设计水平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两个中秋庄口的生产实践,提出对于煮茧工艺设计,不应受习惯工艺条件所束缚,而是要充分了解和利用煮茧机各区段,工艺原理与原料茧性能之间的正负效应来确定。同时,笔者还对煮熟茧的“适煮标准”以及“煮茧三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张林山 《丝绸技术》1995,3(1):35-37
本文通过两个中秋庄口的生产实践,提出对于煮茧工艺设计,不应受习惯工艺条件所束缚,而是要充分了解和利用煮茧机各区段,工艺原理与原料茧性能之间的正负效应来确定。同时,笔者还对煮熟茧的“适煮标准”以及“煮茧三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许逊 《丝绸》1997,(11):14-18
煮茧中对茧腔内外温度和茧子熟度的连续检测,对优化煮茧工艺,煮茧机优化设计及煮茧研究都极有意义。为实现产机内茧子茧腔内外温度动态跟踪检测,研制成功了煮茧机无线温度传感检测系统,并对其原理及软,硬件设计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用正交设计法选择煮茧最佳配温蓬溪丝绸厂滕彩益在煮茧过程中,怎样根据原料特性及不同季节、品种来合理选择煮茧配温工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应用正交设计,选择煮茧最佳配温,谈其实际效果和一点体会。一、正交设计法的科学性正交设计法是借助已有的正交表...  相似文献   

8.
对现行煮茧机及煮茧工艺而言,提高出丝率与提高解舒率之间存在着矛盾,作者通过分析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采用低温长时间煮茧的方法,并开发适合此工艺的煮茧机。文章介绍了适合此工艺路线的JD-104G型高效节能煮茧机结构性能、煮茧工艺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煮茧工艺温度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庆官  胡征宇 《丝绸》1998,(8):43-45
对“煮茧温度连续高精度测量装置”实地采集的多组煮茧温度曲线进行分析,把分析的结果与实际生产作对照得到以下结论:对于煮茧机各部所采用的温度以及时间的长短需视茧子、缫丝机型、煮茧机的不同而进行设计;同一煮茧机因进水管、进汽管的位置或出水量的不同,温度略有差异;采用煮茧温度连续高精度测量系统所测煮茧机内部温度更有助于了解煮茧工艺。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进行煮茧工艺设计实例,证实了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多种不同方案的煮茧工艺,进而优选出适合生产要求的方案,时间短、方案准,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煮茧机温度自动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庆官  胡征宇 《丝绸》1997,(12):51-53
介绍了温度自动测量系统的组成,着重分析该系统的各项性能,并用它实际测量了煮茧机内各部分的温度情况。该系统通过串行通讯可使PC机取得数据、分析煮茧情况。  相似文献   

12.
罗斯杰  陈庆官  林枫 《丝绸》2006,(12):21-23
对“煮茧茧腔内外温度测量装置”实地采集的多组煮茧茧腔内外温度曲线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作对照,得山茧腔内温度比处理室温度的变化幅度要小;比较茧腔内温度相对于处理室温度的反映特性,能掌握原料茧关于煮茧抵抗等品质情况;对于煮茧机各部位所采用的温度以及时间的长短需视茧子、煮茧机的不同而定;同一煮茧机因进水管、进气管的位置或出水量的不同,左右茧笼温度略有差异;通过比较、分忻茧腔内外温度曲线,便能掌握煮茧过程中与茧子的吸水、吐水等煮熟特性有关的煮茧温度特性,从而为确立生产中煮茧处理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煮茧机多路温度遥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文花  徐回祥  王建民 《丝绸》2001,1(7):17-19,25
将传感器,单片机和通信技术应用到煮茧温度的测量上,以改变煮茧生产严重依赖于经验管理的现状,传感与单片机的连接采用单线总线方式,并用无线传输方法,研制了煮茧机多路温度遥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茧层丝胶溶解膨润机理、茧质和适煮时间关系及调整部温度配置原则的讨论,探讨我国煮茧工艺路线和方针,为设计研制具有我国特色煮茧方法和设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机控制煮茧温度压力,对稳定煮茧质量提高解舒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在CMC—80双板机上开发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原理和软硬件。  相似文献   

16.
许逊 《丝绸》1994,(12):29-31
本文就上车率、茧质、煮茧缫丝技术与管理三因素对鲜茧出丝率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上车率、改善茧质和提高煮缫水平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V型煮茧机对缫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征宇 《丝绸》2005,(7):24-27,31
通过V型煮茧机对缫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数据表明V型煮茧机具有提高解舒、降低长吐率的功能,经理论分析发现V型煮茧机在功能上明显优于104笼煮茧机,能大幅度降低缫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合适的真空渗透煮茧工艺,提高生丝洁净成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才定  钱伟  蒋旭云  喻光凌 《丝绸》2000,(2):32-33,36
针对当前在推和机外真空渗透处理后煮茧,存在生丝洁净成绩降低的问题,通过煮茧工艺的对比和分析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煮茧工艺方面;并介绍了在机外真空渗透后进行煮茧时,长笼煮茧机各部段一般工艺条件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