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油沥青中的甾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用于快速测定植物油沥青中植物甾醇的组分和含量.方法中采用HP-5毛细管柱,FID检测器检测,内标法计算含量.甾醇在1~10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植物油沥青中甾醇总含量为6.08%,包括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回收率为96.2%~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4%.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植物油沥青因富舍甾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植物油沥青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甾醇提取率的3个主要因素即料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并建立了甾醇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方程。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固比(mL:g)10.4:1,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50℃,最佳提取率预测值为77.53%。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棉油皂脚中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从棉油皂脚中提取植物甾醇的工艺条件。以皂脚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粗品进行纯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甾醇含量为考察指标。植物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皂化料液比1∶3,90℃下皂化3 h,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料液比为1∶20,粗甾醇的提取率为75.6%,其中提取得到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的纯度分别为(66.5±0.47)%、(5.67±0.08)%,其经无水乙醇重结晶两次后,纯度可达91.8%。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重现性较好;HPLC法测定甾醇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余玲 《中国油脂》2022,47(4):15-18
为提高漆籽油质量,以陕西漆树籽为原料,研究了漆籽仁预处理方法对提取漆籽油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漆籽油精制脱蜡的工艺条件,研究了助滤剂添加量对蜡晶过滤速度的影响,并测定了漆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热碱水处理漆籽仁所提取的漆籽油品质更好,此工艺也更适于实际生产;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漆籽油精制脱蜡最佳工艺条件为降温速率1.0 ℃/h、养晶温度5 ℃、搅拌速度20 r/min;加入2.0%的珍珠岩作助滤剂,油蜡分离速度最快;在上述条件下,漆籽油脱蜡率为95.88%。漆籽油含有较高含量的亚油酸(687%)、δ-生育酚(422.78 mg/kg)、植物甾醇(3 760.00 mg/kg),其中植物甾醇中的β-扶桑甾醇(386.21 mg/kg)、柠檬二烯醇(138.55 mg/kg)在常见植物油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正> 植物甾醇是一种类似于环状醇结构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油的不皂化物中,不同植物油中所含的植物甾醇是不一样的。植物甾醇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植物油精炼蒸馏脱臭物是植物甾醇的重要来源,在这些蒸馏脱臭物中一般含有10%~30%的不皂化物,其中大约40%是植物甾醇,15%是生育酚。造纸工业的副产品木浆油是回收植物甾醇的第二大原料。植物甾醇除了具有羟基甾醇和多羟基甾醇的活性外,还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例如曾被广泛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常见精练油中植物甾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我国常见的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了植物甾醇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11类共25种精炼植物油中的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烷醇、菜油甾烷醇及菜籽甾醇等的含量进行分析.本方法相对标准差为1.1%~6.9%;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的回收率的RSD值范围为3.0%~4.7%.玉米胚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菜籽油和芝麻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植物甾醇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牌的植物油中各植物甾醇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对我国居民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摄入量进行了初步估计.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作为精炼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测定方法.建议我国居民可以通过食用含植物甾醇较高的食用油来增加植物甾醇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大豆油中豆甾醇氧化物的定性分析方法。模拟植物油中豆甾醇的氧化条件,对大豆油进行氧化,氧化大豆油经冷皂化、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法纯化、衍生化后,以豆甾醇标准品制备的豆甾醇氧化物为标准对照,利用GC-MS定性分析大豆油中6种豆甾醇氧化物。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大豆油中的豆甾醇氧化物,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应用于植物油中甾醇氧化物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甾醇     
崔杨棣 《粮食与油脂》1990,(3):41-52,34
<正> 一、前言早在上世纪后期,在植物油中发现谷甾醇等植物甾醇以来,近百年中,人们对甾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尤其近三十年中,由于甾醇在应用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甾醇研究进入了最盛时期。植物油中的甾醇,原来只知道几种或十几种,现在已分离签定出一百多种。谷甾醇和豆甾醇等主要植物甾醇在甾体药物合成、临床医药、药物配制、化妆品基剂和乳化剂、颜料分散剂、纺织柔软剂,以及化工、食品和饲料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已广泛开展或正在开拓。世界甾醇年产量已达千余吨。我国植物油甾醇资源丰富,几种主要大宗植物油品中蕴藏有甾醇一万多吨。从其副产品或下脚中可提取甾醇上千吨。为了开  相似文献   

9.
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酿酒葡萄(美乐、赤霞珠、龙眼、霞多丽)的种籽为原料,提取葡萄籽油,经皂化、萃取制得植物甾醇。采用GC-MS方法首次分析了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结果从葡萄籽油中检测到6种植物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岩藻甾醇、豆甾烷醇、环木菠萝烯醇),其中白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籽油中总甾醇含量高于红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在鉴定出的6种植物甾醇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岩藻甾醇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甾醇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甾醇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植物甾醇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不皂化物中.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甾醇提取方法,概述了植物甾醇的结构、植物甾醇来源与植物甾醇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2.
萝卜籽油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氯甲烷作溶剂提取萝卜籽中的油脂,并以过氧化值和酸值为指标研究了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花生油好;0.1%萝卜籽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0.02%BHT好;0.2%萝卜籽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稍差于0.02%BHT。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油茶籽油、油橄榄油、核桃油、香榧油中的主要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木本油脂中脂肪酸组分、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油脂中各种功能成分组成和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种木本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USFA)和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在83.1~91.4%和8.6~16.9%之间,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别较大,油茶籽油和油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核桃油和香榧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98.9 mg/100 g;香榧油中β-谷甾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28.7 mg/100 g,维生素E在不同木本油脂中存在形式和含量差异较大,总维生素E含量在24.9~129.8 mg/100 g之间。结论从主要功能成分组成来看,油橄榄油和油茶籽油比较接近;核桃油与香榧油中各种功能成分含量相近,通过对4种油脂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开发和推广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植物油罐测量方法中的人工检尺法、质量流量计和雷达液位仪的测量原理进行了介绍,并根据生产实际对人工检尺法、雷达液位仪和质量流量计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质量流量计和雷达液位仪具有较好的测量效果,可用于植物油罐油脂的计量.  相似文献   

15.
16.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7.
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证明大蒜精油和姜油的抗氧化活性,力求为两种精油作为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以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蒜油和姜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精炼大豆油为底物,采用史卡尔(Schaal)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精油和姜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将其与用量均为0.02%的TBHQ和维生素E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大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整体上要明显强于姜精油,并且0.02%大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0.02%TBHQ和0.02%维生素E,然而实验中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不及0.02%TBHQ和0.02%维生素E。此外,实验研究还发现两种精油添加于油脂中,都会对油脂的颜色和气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豆油中掺伪棕榈油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2份纯品大豆油和70份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油和棕榈油中亚油酸(C18:2)平均值分别为55.6%和10.7%;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C18:3)含量最稳定,平均值分别为86.0%和52.0%;C18:1+C18:2值较稳定,平均值分别为77.7%和51.7%.对10份掺伪模拟样品进行了测定,其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利用这3项指标可对大豆油中掺伪棕榈油的含量进行多元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9.
椰子油、棕榈仁油制取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善勋 《中国油脂》2007,32(12):16-17
探讨了椰子干和棕榈仁加工工艺。由于这种高含油油料自身特点,不能套用我国常用的油脂制取工艺,有些虽属小道理,但影响全局,影响安全、稳定、低耗运行。所述内容对开拓国外油脂工程市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Virgin coconut oil: emerging functional food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