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Gbit/sDWDM光收发模块决定着DWDM设备的关键技术指标,因此本文深入讨论了光收发模块的关键技术,包括光接收技术、光发射技术和电复用\解复用技术,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10Gbit/sDWDM Transponder的设计思路,并且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10 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 Gbit/s EPON)系统中光网络单元(ONU)光模块的关键技术,以及突发式光收发模块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在突发条件下发射开关延迟短,在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稳定的光功率和消光比,并且指标满足10 Gbit/s EPON标准IEEE Std.802.3av的要...  相似文献   

3.
安捷伦科技、北电网络和杰尔就城域网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网络系统中使用的可热插拔2.5Gbit/s(OC-48)收发模块达成一项多边协议(MSA)。根据这项协议开发的收发模块,可以改善光网络的规划、运行和维护,并缩短系统中断时间。这项多边协议为DWDM可插拔收发模块确立了统一的标准,规范了2.5Gbit/sDWDM收发模块封装的外形、管脚功能的定义、软件的平台及电气的特征。基于这一多边协议开发的收发模块将为城域网DWDM多业务交换和路由设备、多业务配置、光传输平台和数字互联提供光收发接口。安捷伦科技、北电网络和Agere就可热插拔OC…  相似文献   

4.
PAM4(四阶脉冲幅度调制)为100/400Gbit/s以太网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介绍了400Gbit/s以太网的技术标准进展和两种400Gbit/s光模块的封装形式,阐述了PAM4光收发模块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框图,通过分析不同速率的技术方案和参数,表明28GBaud PAM4是实现400Gbit/s以太网传输较好的方案;综述了模块设计所需的器件、芯片、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案的现有技术水平,为100/400Gbit/s PAM4光收发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0Gbit/s SFP+光收发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报道一种10 Gbit/s SFP+(加强型小型化可热插拔)光收发模块.该模块由TOSA(光发送子系统)、ROSA(光接收子系统)和控制电路组成,实现了SFP+的智能化控制和模块状态监测功能.依照SFF-8431(多源协议)对该模块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满足10 Gbit/s以太网的应用要求,且最高可支持11.3 Gbit/s的速率.  相似文献   

6.
庄建忠 《电视技术》2007,31(3):73-75
介绍了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发射机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10 Gbit/s DWDM光发射机的设计方案,该发射机降低了系统成本,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传送.  相似文献   

7.
100 Gbit/s CFP光收发模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流量的持续增长,100 Gbit/s以太网已开始商用,100 Gbit/s以太网的客户侧光模块为100 Gbit/s CFP(小型可插拔式)光收发模块。文章介绍了100 Gbit/s CFP光收发模块的相关标准,并给出了一种模块的设计方案。该模块由速率转换单元、发射单元、接收单元及控制单元组成。依照IEEE 802.3ba标准对模块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块单通道发射平均光功率达到了1.47dBm,接收灵敏度达到了-9.5dBm,各项性能完全符合相关标准,能够应用于100 Gbit/s以太网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200Gbit/s PAM4光收发模块的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阶脉冲幅度调制(PAM4)、数据传输速率达200Gbit/s的光发射组件封装方案。该封装内部集成了4路PAM4电/光转换通道,单通道数据传输速率为50Gbit/s。介绍了该200Gbit/s PAM4光发射组件的组成和技术难点,然后对其中的50Gbit/s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了建模、仿真和优化,最后完成了样品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单通道PAM4数据速率可达50Gbit/s,整体PAM4数据速率可达200Gbit/s,满足光收发模块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9.
一、80×40Gbit/s DWDM系统的关键技术 从系统组成结构来看,基于40Gbit/s的T比特波分复用传输系统从功能模块上可以分为合分波器、光放大器、光波长转换器(OTU)、色散补偿管理和偏振模色散管理模块、光监控通路、网元管理等部分.  相似文献   

10.
如今数据中心的业务流量需求急剧上升,很多服务商早已开始着手400 Gbit/s以太网通信系统的建设.相比于100 Gbit/s光模块,400 Gbit/s光模块可提供更高的传输带宽以及更低的功耗和成本.针对上述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数据中心光通信网络系统的400 Gbit/s光收发模块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400 G...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100Gbit/s DWDM当前的标准进展,总结了100Gbit/s DWDM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安捷伦信息     
安捷伦为4Gbit/s光通道推出光收发模块:安捷伦科技日前宣布,推出针对4Gbit/s光纤通道应用而开发的光纤收发模块。这些小封装(SFF)和小封装可插拔(SFP)产品支持基于新兴的4Gbit/s标准而建设的下一代存储网络,预计这一标准将成为光纤通道存储网络全新的性能基准。目前,安捷伦正在  相似文献   

13.
基于VCSEL激光器阵列和PIN探测器阵列,设计和制作了40Gbit/s甚短距离的4通道发射4通道接收并行光收发模块.通过高速电路信号仿真设计,解决了信号完整性、串扰和电磁兼容等问题;通过键合金丝长度设计增加了通道带宽.光模块单通道传输速率可达到5 Gbit/s,8通道并行总传输速率达到40Gbit/s,实现了并行光收发模块高速率、高密度、高可靠性以及小体积设计,为甚短距离高速数据处理和传输提供了高可靠的多路数据链接.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现代数据中心寻求一种高速率、高带宽的信息传输方式。光纤通信因其大容量以及低损耗的特点脱颖而出。光收发模块是光纤通信系统中完成光电信号转换的关键部件。该文重点分析了200 Gbit/s SR4光收发模块的基本原理,主要阐述了模块的发射单元、接收单元、管理单元及数字处理芯片4个部分。测试了200 Gbit/s SR4光收发模块的主要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模块可以满足协议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系统单波已从10Gbit/s、40Gbit/s向100Gbit/s演进,DWDM系统容量已不再是网络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波长端到端的动态配置和调度、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利用率则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简要描述了WSON(波长交换光网络)的关键技术,通过试验网对WSON功能进行验证,并对WSON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DWDM技术的10Gbit/s双向高速数据远程互联网络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高速数据远程互联(IP OVER DWDM)技术作了详细的探讨,在分析DWDM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10Gbit/s双向高速数据远程互联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结构特点作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应用于光网络系统的10Gbit/s XFP(小型化可热插拔)光模块的基本原理以及光收发模块的设计,采用了CDR(时钟数据恢复)、APC(自动功率控制)、LA(限幅放大器)和发射驱动集成的主芯片GN2010EA,与传统设计相比不仅降低了设计成本,而且降低了设计的复杂度。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在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稳定的光功率和消光比,并且指标满足ITU-T标准的要求,符合10Gbit/s光模块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10Gbit/s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中对称OLT(光线路终端)光模块的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重点描述在接收端如何实现双速率突发接收,以及10Gbit/s突发接收部分硬件电路的构成。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在突发接收条件下接收端的接收建立时间和灵敏度均满足10Gbit/s EPON标准IEEE Std.802.3av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DWDM系统正朝着长距离、高速率、大容量、智能化方向发展,40Gbit/s DWDM系统也逐步走向商用。由于采用常规NRZ码型的40Gbit/s DWDM系统的色散容限大约在60ps/nm,且OSNIK容限、接收机灵敏度等指标要求均比10Gbit/s DWDM系统有所提高。考虑N40Gbit/s DWDM系统接收端的光功率平坦度和链路残余色散值均要求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马俊  张宾 《电信技术》2009,(4):45-47
近年来DWDM系统正朝着长距离、高速率、大容量、智能化方向发展,40Gbit/s DWDM系统也逐步走向商用。由于采用常规NRZ码型的40Gbit/s DWDM系统的色散容限大约在60ps/nm,且OSNIK容限、接收机灵敏度等指标要求均比10Gbit/s DWDM系统有所提高。考虑N40Gbit/s DWDM系统接收端的光功率平坦度和链路残余色散值均要求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