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菠萝皮渣果醋发酵过程的研究,分析发酵过程中酸度、pH、酒精度、有机酸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揭示其发酵特性;通过对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的研究,探明其抗氧化能力变化过程。发酵过程中,酸度和pH在(3~6)d变化较快,同样的,酒精度在(3~6)d下降较快;有机酸中乙酸含量上升,且在(3~6)d上升较快,柠檬酸、苹果酸等主要有机酸含量稳定。比较发酵前后挥发性物质,发现发酵后挥发性物质出现较大变化,发酵前主要是酯类和醇类,而发酵后主要是酸类和醇类,发酵前后菠萝果醋的抗氧化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研究结论将为果蔬类果醋发酵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金佛手为主要原料制备食用植物酵素,对其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有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手酵素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体呈上升趋势,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变化。金佛手酵素发酵5~15 d以L-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发酵40~90 d期间以乳酸、乙酸和L-酒石酸为主,此外还含有莽草酸、抗坏血酸、琥珀酸和草酸;发酵过程中,总有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发酵90 d时达到最高,为(9.600±0.18) mg/mL,相较发酵5 d时增长105.47%。在类间距离15处,聚类分析将发酵阶段归为2类,将有机酸种类归为3类;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与乳酸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5和0.680)。本研究揭示了金佛手酵素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组成及含量、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金佛手酵素的精准制备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紫红曲霉和酿酒酵母在红曲甜米酒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利用紫红曲霉和酿酒酵母以不同比例复配进行甜米酒发酵,监测微生物、有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发酵12 h为分界点,酵母菌先增加后减少,而红曲菌则同步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添加红曲菌能够显著促进酵母菌增殖。发酵过程中,酒样的糖度不断降低,酒精度不断增加,发酵36 h后有机酸(乳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迅速增加;随着红曲菌添加量的提高,糖度减少,酒精和有机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发酵过程共检出47种挥发性组分,包括6种醇类、14种酸类、12种酯类、8种醚类、4种醛酮类、2种醌类和1种酚类,其中高级醇类(苯乙醇、香草醇、异丁醇)和酯类(对羟基扁桃酸乙酯)相对含量较高;酸类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而醇类、酯类和醚类含量则不断增加;添加红曲菌使酯类在发酵前期迅速增加,显著提高其含量。综上所述,添加红曲菌共发酵,促进了酿酒酵母增殖,显著增加了有机酸和酯类等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对甜米酒风味物质的丰富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百合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通过对其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进行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百合酵素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呈上升趋势;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不规则变化。百合酵素有机酸以乳酸和醋酸为主,还含有草酸、L-酒石酸、L-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及琥珀酸;除L-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呈不规则变化外,其余有机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发酵时间延长而上升,60~80 d达到最高后稳定或略微降低。在类间距离15处,聚类分析将发酵阶段归为3类,将有机酸种类归为2类。除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外,其余抗氧化活性指标均与乳酸、醋酸、草酸和L-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相关系数为0. 711~0. 945)。该研究揭示了百合酵素发酵过程中各种有机酸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差异性,为百合酵素发酵阶段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方冠宇  穆晓静  蒋予箭 《食品科学》2019,40(22):177-184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浙江玫瑰醋“冲缸放水”后的醋样中细菌V4区进行测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醋样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得出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细菌相对丰度以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并用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bidirectional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2PLS)法模型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玫瑰醋在“冲缸放水”后的发酵过程中,醋酸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在细菌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之和大于80%);玫瑰醋中有机酸含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乙酸和乳酸含量最高,对玫瑰醋有机酸含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可以将醋样分为发酵前期、发酵中期、发酵后期三大类,各类醋样有机酸组成差异显著;利用O2PLS模型对细菌与有机酸相关性分析,得到23 个与有机酸相关重要性指标(VIP(pred))大于1的细菌属,包括Acetobacter、Lactobacillus、Methylobacterium等;对VIP(pred)大于1的细菌与有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作出细菌与有机酸相关性系数Heatmap,并得出与各种有机酸相关性系数|ρ|>0.6的高度相关细菌属。为找寻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微生物,提升玫瑰醋品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牛栏山二锅头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规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气相色谱(GC)对不同发酵阶段酒醅中有机酸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监测了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总酸等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酒醅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及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酒醅温度和微生物总数分别在第9天、第7~11天最高;乳酸、乙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从发酵初期开始不断增加、延胡索酸从发酵第13天开始增加;随发酵的进行,总酸含量不断上升,由0.3度增加到2.8度,pH值不断降低,由4.8降为3.3。该研究为优化牛栏山二锅头白酒发酵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红枣白兰地酒醅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及发酵过程中酒度、酸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红枣白兰地发酵酒醅中检测到16种氨基酸和7种有机酸,其中脯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是红枣白兰地发酵的主要氨基酸,发酵过程中平均含量分别为39.749、35.477、11.888 mg/g;乙酸、苹果酸、乳酸是红枣白兰地发酵的主要有机酸,在发酵结束时含量分别为8.189、4.243、3.646 mg/g。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和有机酸整体含量呈增长趋势;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为总氨基酸含量的45.39%、35.79%,苦味氨基酸含量较低,酒醅中氨基酸是红枣白兰地中风味成分的重要前体物质,并赋予红枣白兰地柔和的风味;比例协调的有机酸有利于增强酒的醇厚口感。  相似文献   

8.
以萝卜为原料,采用自然、老泡菜水和乳酸菌制剂3种发酵方式制作泡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第0~10 d的7种有机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3种发酵方式的7种有机酸总量和草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酒石酸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琥珀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柠檬酸含量在自然、乳酸菌制剂发酵中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草酸、乙酸含量在乳酸菌制剂发酵中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制剂发酵的有机酸总量始终高于其他两种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葡萄酒中9种有机酸含量。通过对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有机酸变化分析,研究其从葡萄汁到原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规律和量变的幅度。结果表明,葡萄酒中有机酸主要有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葡萄汁经发酵产生了乳酸、乙酸和琥珀酸。酿造过程中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草酸和琥珀酸含量先增高后减少,乳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乙酸是葡萄酒酒精发酵的主要副产物,含量为0.2~0.3 g/L。  相似文献   

10.
原汁苹果醋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苹果汁为原料 ,采用液态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法制作苹果醋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苹果醋中有机酸 ,研究了苹果品种、醋酸菌种、醋酸发酵方法及过程对有机酸的影响。认为苹果酸是苹果醋中的主要有机果酸 ,其与液态粮食醋有机酸组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苹果酸、酒石酸和乳酸的含量上 ,苹果品种是影响原汁苹果醋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主要因素 ,醋酸菌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有代谢各种有机酸的作用 ,发酵方法会影响醋酸菌对有机酸代谢作用的程度 ,试验中所采用的 5种醋酸菌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通过消耗苹果酸、乳酸、琥珀酸 ,而产生和积累柠檬酸。  相似文献   

11.
分别考察了酵母种类和小麦芽品种对成品小麦啤酒有机酸组成的影响.基于德国品牌小麦啤酒的有机酸组成,确定了小麦啤酒主要有机酸的较佳组成范围,并且通过L_9(3~3)正交实验设计,最终确定了较佳的发酵工艺参数:麦汁pH5.5;接种量为1.0×10~7个/mL;主酵温度10℃.研究表明,选择产酸合理的酵母菌株和优良的小麦芽以及使用较佳发酵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乙酸、琥珀酸含量和增加柠檬酸含量,进而优化小麦啤酒的有机酸组成,这对改善小麦啤酒的酸感和风味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啤酒中有机酸含量的方法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RP-HPLC法测定啤酒中草酸、乳酸、酒石酸、乙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抗坏血酸、柠檬酸、琥珀酸9种有机酸的检测条件,并结合发酵机理对啤酒酿造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P-HPLC优化条件为:检测波长215 nm、流动相缓冲液0.10 mol/L KH2PO4、pH值3.0、流速0.6 mL/min。有机酸在质量浓度0.2~4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0.99),加标回收率79.3%~110.0%,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1.5%,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性良好。在啤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总量及乙酸、琥珀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含量呈现先增长后平稳的趋势,草酸、抗坏血酸、酒石酸含量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ntrations of pyruvic acid, citric acid, L-malic acid, acetic acid, L-lactic acid and glycerol were determined in beers of different type and origin. Large differences in organic acid and glycerol contents were found, especially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eer. The amounts of acetic acid, lactic acid and glycerol can be used as process parameters. During malting a decrease of the malic acid-citric acid ratio occurred due to the pathway of the TCA-cycle. The acetic acid content and glycerol contents showed increases during fermentation. The latter parameter is useful to indicate if alcohol-free beer has been produced by fermentation. Determination of apparent final attenuation degrees of worts according to the usual laboratory practice resulted in higher glycerol contents than was found for the corresponding beers, making the value of this assay questionable.  相似文献   

14.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添加打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打瓜啤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利用电子舌、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打瓜啤酒味觉特征、香味物质和有机酸。结果表明,打瓜啤酒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打瓜汁添加量18%,酵母添加量为1.0 g/L、初始pH值5.2、主发酵温度10.5 ℃。在此优化条件下,打瓜啤酒的感官评分为93.3分。打瓜啤酒丰富度饱满,整体滋味偏咸味和鲜味;通过GC在打瓜啤酒中检测出10种香气成分,其中醛类物质1种、醇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5种;HPLC检测分析的9种有机酸均有检出,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为(9.30±0.038)g/L,是打瓜啤酒有机酸组成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啤酒酵母发酵产有机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通风发酵过程中的啤酒酵母细胞的胞外、胞内6种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培养的酿酒酵母代谢产酸时,细胞胞外、胞内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胞外有机酸含量远大于胞内含量;酵母细胞对有机酸代谢存在着精确保守性和经济效能性,在发酵后期阶段(〉84h),大部分有机酸含量逐步降低;发酵终点时,胞外、胞内乳酸、苹果酸含量较高。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通风发酵过程中的啤酒酵母细胞的胞外、胞内6种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培养的酿酒酵母代谢产酸时,细胞胞外、胞内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胞外有机酸含量远大于胞内含量;酵母细胞对有机酸代谢存在着精确保守性和经济效能性,在发酵后期阶段(〉84h),大部分有机酸含量逐步降低;发酵终点时,胞外、胞内乳酸、苹果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啤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杜锋  雷鸣 《酿酒》2002,29(6):50-52
啤酒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化放热反应,其温度控制对象具有严重的非线性,时变性,结构参数变化的不确定性。全面,详细地分析了控制对象特点,控制要点及难点;深入探讨了应用于啤酒发酵过程温度的Smith预估补偿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仿人智能等先进控制策略。展望了啤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策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对啤酒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以及对啤酒的危害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各种微生物的来源对各生产工序进行相应的清洗灭菌工作,以加强微生物的有效控制,确保啤酒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影响啤酒风味物质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华 《酿酒科技》1999,(3):58-60,57
影响啤酒风味的物质可分为醇、酯、碳基化合物、酸、含硫化合物、胺(挥发性)和酚基化合物等。产生这种物质主要来源是麦芽、谷物辅料、酒花、酵母的发酵等。主要阐述了由于发酵作用而产生的影响啤酒风味的形成机理。双乙酰也是影响酒风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浅论镁离子对啤酒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麦汁中镁离子含量对啤酒酵母发酵的影响。镁离子是酵母代谢过程中许多酶的重要辅助因子,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啤酒的发酵。提高镁离子的含量,均会提高初始发酵率,提高酵母活性,促进酵母对麦芽三糖及麦芽糖的吸收,增加酒精生成率和生成量,从而提高啤酒发酵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