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介绍了复吹转炉炉底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造渣工艺制度控制冶炼过程温度控制及溅渣工艺控制等技术应用,从而有效地预防了炉底上涨,使复吹转炉冶炼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攀钢转炉原平炉底改球形炉底后,为解决转炉球形炉底应用复吹时出现的问题,分别改进了透气砖的砌筑方法,底部供气系统及供气模式,实现了攀钢3座转炉的复吹,取得了较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性能优良的流量调节算法-专家变参数PID调节算法,实现顶底复吹转炉底吹流量优化控制。在30~120 t顶底复吹转炉的实际应用表明,专家变参数PID控制技术具有优良调节性能,实际底吹流量曲线控制平稳、迅速,流量控制精确,有效防止底枪堵塞,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复吹转炉底吹元件的发展概况与分类,以及国内底吹元件在布置位置的优化、结构形式的改进、制造工艺的完善及长寿命维护等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指出针对不同炉型优化布置底吹元件及研发新的加工制造工艺延长供气元件的寿命是未来提高转炉复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多数复吹转炉都是以底吹氮气和氩气为特征的,氮氩切换是底吹供气的基本方式。氮气作为一种廉价气源可以大量使用,但钢中氮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就会使钢质恶化,钢的塑性、焊接性能及时效性能均会变差。因此,作为氮氩切换的一种极限形式——全程底吹氮,到底能否采用,在什么条件下采用就成为复吹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全程底吹氮的研究,也是制定合理的氮氩切换工艺制度的重要依据。我厂的三座15吨转炉全部为复吹转炉,底吹为氮氩切换方式。为了上述目的,我们进行了五个炉役的全程底吹氮复吹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8.
9.
10.
介绍了鞍钢应用新的研制供气元件进行转炉复吹底吹工艺的底吹气源,底枪布置,供气控制及供气元件的使用和最佳工作状态的控制,使用结果表明,给鞍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济钢炼钢厂"铁块补炉法"技术的改进情况,包括护炉前的炉渣调整、渣补护炉的操作步骤及要点等。采用优化后的"铁块补炉法"技术后,转炉护炉时间缩短至50 min,节约了30%的补炉料,吨钢成本降低0.65元。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湘钢二炼钢厂采用复吹转炉冶炼45钢时,在造渣、供氧制度及枪位控制等方面的生产实践,说明了碳含量相当的情况下,采用复吹转炉冶炼45钢终点氧含量比顶吹转炉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复吹转炉底吹元件的演变,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底吹元件在布置位置的优化、结构形式的改进、制造工艺的完善及长寿命维护等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指出了针对不同炉型优化布置底吹元件及研发新的加工制造工艺延长供气元件的寿命是未来提高转炉复吹比的关键。对进一步研究转炉复吹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复吹转炉在溅渣下的长寿复吹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 ,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 ,最高炉龄达到了 2 2 76 6炉 ,复吹比达到了 10 0 % ,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 2 2 76 6炉 ,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 ,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 ,促进底吹供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 ,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 ,碳氧反应接近平衡 ,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 ,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