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对于砌体结构的房屋,由于其结构本身的缺陷,在地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已逐步限制使用。但地震中被人们普遍认为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韩春源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27(S2):151-154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包含风荷载作用效应的内力组合并不一定起控制作用。利用PKPM软件,对168种不同条件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风荷载作用效应对内力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7度设防地震区一般多层框架结构,都可以不用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非地震区多层框架结构,当风作用影响系数不大于1.05时可以不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当风作用影响系数大于1.05时应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组合荷载作用下工字形钢梁控制工况的稳定计算简图,并应用能量法给出了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及其组合作用时工字形钢梁的临界荷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通式。 相似文献
4.
海上风电基础设计中必须考虑海底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软化效应,利用GDS动三轴仪进行不同围压、不同循环应力比和不同循环次数下土体的动三轴实验。将各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回归方法分析土体剪切模量的衰减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计算模型并用相关数据验证,发现两者吻合较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砌体结构的房屋,由于其结构本身的缺陷,在地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已逐步限制使用。但地震中被人们普遍认为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对框架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作为非结构构件的框架填充墙,虽然在竖向力作用下为非受力构件,但在1.中国规范对框架填充墙作用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以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为课题背景,通过动三轴系统对重塑饱和粉质黏土开展一系列长期不排水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分别考虑围压、动应力比和频率3种因素,特别是对高频(f5 Hz)下土体的动力弱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与累积孔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趋于稳定,呈现出应变软化和孔压软化现象。割线动变形刚度模量和割线动弹性刚度模量则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先急剧降低然后趋于稳定,从而表现出刚度弱化现象。进一步研究了割线动弹性刚度模量与循环应变幅值的关系,割线动弹性刚度模量的衰减趋势受动应力比和频率的影响不大,与围压有关,围压越大,割线动弹性刚度模量衰减趋势越慢,衰减稳定幅值越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不同跨度、不同矢跨比及不同截面的施威德勒穹顶进行了非对称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全过程稳定分析。通过变化不同的参数,考察荷载非对称分布对施威德勒穹顶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装配式结构因其节能、工业化等优点在我国城市被大力推广,但其在村镇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并且针对该结构抗风性能的研究还很少。为了研究装配式结构在不同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抗风能力,文章以村镇地区为背景并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ANSYS建立了一个三层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抗风性能指标并考虑材料特性的不确定性,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易损性分析,最后绘制出结构在不同破坏状态下的风灾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当风速达到一定数值时,结构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会依不同的概率达到相应的性能水准,但该结构整体的抗风性能是满足要求的。 相似文献
9.
1.概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其自身的侧向刚度较小,地震作用引起的侧向位移较大,故合理的抗震措施成为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实现的有力保证。其中"强柱弱梁"是一项关键控制措施,其目的是使框架结构在强震下形成具有较好抗震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变刚度框剪结构层单元模型分析,推导出整体刚度方程,并考虑多振型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确定地震区沿高变刚度框剪结构剪力墙最优数量的简化计算方法,用MATLAB编制了相关程序,可便捷地算出剪力墙的最优刚度及各种地震作用情况下的位移,为结构初步设计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2.
张波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20,(1):62-66
桩墙框架结构(PWFS)是一种双壁板桩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整体预制框架连接成双排密集管桩。在叶尔羌河巴楚县水利围堰工程中,对桩身侧向位移进行了详细监测。建立了试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PWFS的稳定破坏机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桩侧移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控制滑移面位于抗剪强度指标较差的土层底部。通过工程试验验证了PWFS的可行性,所建立的简化设计方法对结构稳定性预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纤维梁模型+分层壳"模型,用增量动力时程方法,对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设计时尽量降低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做到结构层间抗侧刚度均匀;并对多个设计模型比较,找到最优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使得结构设计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达到最佳匹配,增大倒塌储备系数C_(cmr),达到提高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一凡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3):150-155
通过对"汶川地震"中框架填充墙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给出了框架填充墙的主要破坏形式,并总结发生破坏的原因;针对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结构简化计算模型(框架-斜撑模型),利用等效轴向刚度推导出斜撑宽度;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框架-斜撑模型对已建的框架填充墙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对结构的抗震能力做出评估。结果表明:①填充墙消耗了大量的地震能量,对周边部分构件起到了保护作用;②填充墙的参与,改变了结构的受力状态,结构薄弱部位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于龙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3):16-18,49
为了准确反应大跨组合网架在结构地震作用下的真实状态,必须考虑初始静载影响下的网架时程分析。该文利用瞬态分析的瞬态控制选项TIMINT用于指定是否考虑时间积分效应及其他关键性设置和连续多载荷步求解法,编制APDL语言实现了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考虑初始静载的影响,并通过大跨组合网架算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未考虑初始静载影响的地震时程分析得到的网架位移、内力值、支承柱竖向内力值严重偏小,与事实不符;把未考虑初始静载影响的分析结果按照叠加原理与静力分析结果相加,与考虑初始静载影响时分析进行相比,对已进入塑性阶段的杆件,位移、内力值有很大差异。该文研究实现了大跨组合网架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考虑初始静载的影响,反映了结构地震作用下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以结构变形为指标,平面输入地震波,按照考虑和不考虑几何非线性两种情况分析了二阶效应对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的影响。并改变结构层数、阻尼比,通过对结构顶层位移、层间位移值的统计量,探讨了不同作用因素对钢框架结构地震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时可以不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在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时必须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钢框架结构在相同结构层数、不同阻尼比的情况下,阻尼比越大,顶层侧移值越小;在不同结构层数、相同阻尼比的情况下,结构层数越高,顶层的侧移值就越大,结构地震反应越大,二阶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B. B. Broms等提出的开挖面稳定系数的概念,结合概率分析方法,考虑了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将黏土参数不排水抗剪强度看作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形成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概率分析法;并讨论了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变异系数和其均值随深度线性增加的特征对开挖面失稳概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黏土参数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参数变异程度越高,开挖面发生失稳破坏的概率也就越大;开挖面失稳概率会随着线性系数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单一的开挖面稳定系数很难恰当地反映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状态,而采用失稳概率的表示方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填充墙与框架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为了分析填充墙对框架的约束效应及短柱的形成机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10个带有填充墙的框架模型,分析开洞率及填充墙刚度不同时,填充墙对框架的约束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洞率γ减小、填充墙刚度增大,填充墙对柱的约束效应变得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结构中填充墙的设计与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及剪跨比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共进行了2榀单层单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不同剪跨比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且通过试验得到不同剪跨比下的破坏形态、P -Δ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系数、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剪跨比2的框架结构柱的破坏现象严重,其强度,刚度退化快,能量耗散能力低。 相似文献
20.
汤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08,6(1):128-130,133
南水北调工程将要开挖大量的地下工程,可是确定围岩的稳定性状态至今仍是地下工程研究的关键难题之一,即使进行了现场监测,也难以判定围岩的稳定状态.以自承载能力是决定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依据,在深入分析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反映围岩变形特点的平面应变试验,综合建立了围岩扩容率与其自承载能力的关系模型,以期在现场监测结果与围岩稳定状态之间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