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地基土的湿陷性.针对某工程调蓄池地基湿陷性黄土特性,采取强夯方式消除湿陷性;采用3∶7灰土+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稳定性及渗流量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介绍了灰土桩、石灰桩和双灰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并简单说明这3种方法的加固机理、适应范围、设计和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3.
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导致其所在地区公路涵洞病害时有发生。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不良地基导致的涵洞工后沉降过大的问题,以青海民和—小峡一级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2座涵洞为例,分别采用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对这2座涵洞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后对这2座涵洞进行为期1 a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1 a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5.0 mm和18.2 mm,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都能有效消除涵洞地基因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1 a后沉降趋于稳定,与灰土换填法相比,灰土挤密桩法对降低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更加有效。研究成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灰土挤密桩地基是由回填夯实的灰土桩(按一定比例配制)和桩间挤密土共同组成并承担上部荷载的一种人工"复合地基"。通过地基处理以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改善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变形模量,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文中通过对禹门口提水工程一级泵站出水池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论证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灰土挤密桩对控制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沉降变形的效果,以青海省东部湿陷性黄土区新建民小一级公路的两道涵洞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2.5倍桩径和3.0倍桩径为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从地基处理前后土体湿陷系数、压缩模量、沉降变形等方面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公路涵洞基底8 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湿陷系数从地基处理前的0.030~0.065减小至0.015内,公路涵洞基底6 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压缩模量从处理前的均值10 MPa提高到15.0~21.5 MPa;相对于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2.5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的桩间土体湿陷系数的减小值(0.003~0.005)略大,且桩间土压缩模量的增加值(1.5~4.5 MPa)也略大;1.5年后,采用2.5倍和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涵洞沉降量分别为43.9 mm和52.4 mm,说明灰土挤密桩能够有效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湿陷变形,桩间距越小、对消除或减弱土体湿陷性的效果越明显,对控制涵洞沉降变形越有利。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可以充分控制涵洞工后沉降变形,确保涵洞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吴丰 《陕西水利》2022,(10):153-155+159
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处理黄土坝基,分别在原状土和复合地基上进行现场浸水试验,评价灰土挤密桩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效果。通过浸水条件和非浸水条件下的现场载荷试验,探究浸水前后灰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经灰土挤密桩处理过后,有效消除了该坝基黄土的湿陷性,且浸水前后,灰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化较小,而沉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成功的加固方法已在许多软土地区广泛应用,但涉及到黄土沟壑区湿软地基处理的研究较少。以陕北黄土沟壑区某公路为实例,进行粉喷桩复合地基载荷现场试验,并对加固前后地基土体的变形和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地基承载力、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土应力比、变形模量等有关参数。采用粉喷桩加固处理黄土沟壑区的湿软地基,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变形模量,从而较大程度的减小路基沉降,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计阳 《陕西水利》2023,(1):110-112
土质边坡工程中广泛采用土钉加固支护的方式对边坡土体进行加固,以提高开挖边坡土体的稳定性。以南水北调工程中渠道边坡加固施工为例,通过FLAC3D软件对土钉加固支护条件下边坡的变形及应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内张拉的最大位移为3.18×102m,边坡内受的最大压应力为3.28×105Pa;(2)边坡内土钉最大位移值为2.2×102m,最大轴力为7.14×102Pa;(3)当前土钉支护加固方式的加固效果明显;同时应在边坡上部采用土钉支护方式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9.
黄土地基的防渗处理是我国西北黄土地区水工建筑物地基防渗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总结了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固海扩灌七泵站在基坑基础处理中采用 2∶ 8水泥土换基的施工方法 ,有效地解决了该泵站黄土地基的防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坪上应急引水工程季庄加压泵站地基属于湿陷性黄土软基,基础承载力较差,该基础按设计要求采用了3∶7灰土挤密桩进行了复合地基处理,文中通过对荷载及土工试验的分析讨论,认为软基经挤密桩复合处理后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外加电场处理技术是一项新型土壤改性加固技术,具体操作步骤是先以一定量的石灰和硫酸钠为改性材料掺入黄土中拌和均匀,然后根据设计的干密度对混合土料进行压实,再对压实土样施加一定强度的外加电场处理。养护完成后对土样进行无侧限压缩试验、直剪试验、高压固结与湿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压实重塑黄土相比,混合土料经电场处理后其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且在各压实度条件下均无湿陷性。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初步观察,分析了新型固化技术加固黄土的机理,为外加电场处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泥改良黄土状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小区域黄土状土,通过水泥改良之后的可靠性以及适用性对杨凌土场的黄土状土在实验室掺和4%、5%、6%、7%、8%的42.5号水泥,借助于液塑限试验、击实试验以及快速直剪试验3种常规土工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掺和比水泥改良黄土状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最优含水、最大干密度以及抗剪强度指标,进一步分析了水泥改良土物理状态指标。结果表明:掺和水泥能够较好地改善土的物理性状;同时,水泥掺和比、龄期等因素对水泥改良土强度指标c值影响巨大,内聚力c并随掺合比的增大而增大。试验结果对实际工程项目采用水泥改良技术具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强降雨作用下,黄土路基边坡坡面土体易发生侵蚀,对道路工程和行车安全造成危害。为分析不同固化材料对黄土边坡抗侵蚀性能的改良效果,利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高分子材料SH、水泥和石灰3种固化剂掺入后坡体的抗侵蚀能力进行对比研究,采用产流时间、总产沙量和总径流量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固化剂对黄土边坡抗侵蚀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SH固化剂能够降低边坡的产沙速率和产沙量,其浓度为8%时提升效果最佳,继续增加浓度后提升效果不明显;石灰、水泥在降低产沙速率和减少产沙量方面优于SH,但会大幅度降低坡体的渗透性能,导致产流时间提前和坡面径流量增加;将3种固化剂复合掺入后可以弥补单一固化剂的缺点,全面有效地提高黄土边坡的抗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二灰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室内试验 ,分析了二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并将其与常规工程应用的二八灰土、二八粉煤灰土在各个力学性能方面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二灰土不仅经济、环保 ,而且具有较好的击实性、抗渗性 ,较低的压缩性和较高的抗剪强度。研究结果为应用二灰土处理黄土地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建设需求,研制了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并兼具一定渗透性的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作为路基换填材料。该轻量土由棉秆纤维、聚苯乙烯(EPS)颗粒、水泥、黄土和水混合而成。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棉秆纤维掺量及长度、不同EPS颗粒掺量及粒径、不同水泥掺量轻量土的密度、强度、变形和渗透性进行研究,进而设计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配合比。结果表明:轻量土各成分中,EPS掺量和水泥掺量对轻量土密度的影响最大;水泥掺量与轻量土强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与渗透系数之间为负相关关系;EPS掺量和粒径与轻量土强度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渗透系数之间为正相关关系;棉秆纤维的加入改善了轻量土的塑性性能,并使轻量土的渗透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各因素对轻量土强度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水泥掺量>EPS掺量和粒径>棉秆纤维掺量和长度。满足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建设需求的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最优配合比为:黄土∶棉秆纤维(长度9 mm)∶EPS颗粒(粒径0.5~1.0 mm)∶水泥∶水=1 000∶4∶18∶35∶400。  相似文献   

16.
黄土工程性能较差,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作为路基填料使用。为了提高黄土路基的承载力,更好地解决黄土路基的工程病害问题,在黄土路基填料中加入膨润土和石灰,通过不同组合掺量的膨润土-石灰-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核磁共振试验,分别从土体强度和孔隙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各掺量膨润土-石灰对黄土路基填料强度及孔隙结构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可以有效填充黄土的孔隙,石灰能使土体内分散的颗粒连成整体,并使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4.01倍;改良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增大;与素黄土相比,改良黄土的孔隙度降低,大孔隙占比显著减少。通过微观电镜扫描发现土颗粒之间连成整体,且颗粒间的大孔隙也基本被填充。因此,膨润土和石灰对黄土填料的改良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反复冻融作用使土体微结构破坏和强度降低,是黄土地区窑洞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冻融作用下不同上覆土层厚度对窑洞灾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复冻融次数对窑洞病害的影响比较明显;在经历相同冻融历时情况下,覆土厚度的增加可以降低窑洞的冻融病害。  相似文献   

18.
西气东输工程管线陕西省子长县永坪镇段黄土滑坡地质灾害发育,对管线的运行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本文通过对区域内黄土滑坡的已有变形破坏迹象、岩土体结构特征等的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的研究了该区段黄土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最后根据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滑坡防治对策,取得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地质环境, 保障了输气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隋军  高振宇  张颖  张弘  张雪娇 《人民长江》2020,51(5):197-202
为了研究石灰掺量对黄土压实特性与渗透特性的影响,以甘肃省庆阳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石灰掺量下的标准击实试验与不同掺量、不同干密度下的变水头渗透试验,并对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了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改良黄土的最大干密度drmax越来越小,对应的最优含水率wopt越来越大;当石灰掺量从0增加到3%时,最大干密度drmax的减小幅度最大;素黄土与改良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ksat均随孔隙比e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半对数坐标中呈线性关系,不同掺量下的拟合曲线相互平行,但截距有所不同。结合电镜扫描结果对黄土的微结构从定性及定量角度分析可知,大中孔隙的数量及面积决定着黄土渗透性。  相似文献   

20.
过湿黄土路段地基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高等级公路穿越过湿黄土路段的地基处理问题,从过湿黄土的成因、分布及工程特性出发,结合目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分析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处治机理、施工效果及适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过湿黄土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适合过湿黄土路段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推荐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