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喝茶是我每日必修的功课。茶之为用,为饮最宜。千年前的茶圣陆羽对茶的功用如是定义,在他眼里,茶不止用饮热渴,还可用于疗疾,"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然我喝茶,似有异茶圣的本心,一非饮热渴,更不在于疗疾。置案,洁具,温杯,醒茶,冲泡。当一盏浮香氤氲于眼前,此前,整个泡茶过程便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2.
清饮与茶配     
郑启五 《美食》2004,(1):48-48
喝茶分清饮和茶配两类,清饮顾名思义.就是单纯地饮茶,专心致志地体味茶的韵味;茶配就是有点心相傍,边饮边吃。清饮茶配,各有其乐,我是兼而品之。清饮时有清饮的茶友,多为茶化的学人、寺院的高僧、台湾的友、端庄的茶艺师以及茶行业的老板,茶逢知己,长饮不醉。而茶配有茶配的食友,当年打工的工友、上山下乡的老三届“插友”、还有大学的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唐代,揭开彩色斑烂的新页。在唐代,我国也是世界的最早论茶专著陆羽《茶经》出版问世。陆羽从茶的性状、品位、产地到采制、烹饮,作了翔实的撰述,全面传播饮茶知识,当时人推尊他为“茶圣”。与此差不多时候,诗人卢全发表了《玉川茶歌》,抒写他连饮七碗好茶的效果:“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饮到七碗,  相似文献   

4.
江泉 《饮食科学》2007,(12):53-53
我确实爱喝茶,虽然茶龄不长,但自从接触了茶以后,我就与一切果汁饮料和碳酸汽水断绝关系,我觉得世界上任何能饮之水都不如茶水好喝,这可能就是我与茶的缘分吧。可是我又深感惭愧,我虽然爱喝茶,却不懂茶之道,说我是个"茶盲"也不委屈。我不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以来,中国人与茶相依为命。缥缈了数千年的一缕茶香,浸润了古时诗篇,氤氲了今日笔墨。茶,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每个中国人心底的诗意。在文化名家的笔下,这盏茶至浓至淡,至俗至雅,可以品出风雅悠闲,可以品出红尘人间。周作人说自己吃茶是够不上什么品位的,从量与质来说都够不上标准。他在《吃茶》中写道:"从前东坡说饮酒饮湿,我的吃茶就和饮湿相去不  相似文献   

6.
袁国桢 《美食》2006,(1):46-46
中国饮茶的历史最早,最懂得饮茶的真趣。客来时,饮杯茶,增进友谊;口干时,饮杯茶,润喉生津;疲劳时,饮杯茶,舒筋消乏;空暇时,饮杯茶,口鼻生香;心烦时,饮杯茶,静心清神;滞食时,饮杯茶,消食去腻。以茶待客、以茶代酒,历来是国人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7.
茶与酒是诗家常及之饮料,只不过偏好人各不同而已。下面将有关茶与酒的诗句辑录成章,供读者欣赏。1厚茶薄酒诗句 唐·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此物清高世  相似文献   

8.
茶记     
我在大巴山麓享受童年的日子,夏天是以赤身快行四五里提饮凉水解渴的,平时则以喝井水润喉,只在贵客入门时才泡一盅不浓不淡的土产素茶.童年的梦里没有茶影,多的是割草打柴、摸鱼摘果的汗臭兼香甜.  相似文献   

9.
父亲爱茶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他不好烟,不嗜酒,就爱茶。在我小时候,农村的日子普遍过得很艰难。那时的人们,除去必要的生活开支,如果还有那么一点点闲钱,大都会买点红糖、白糖,兑糖开水喝,算是补充点营养。而我的父亲,却是到乡场买回最廉价的散装茶,泡茶饮。其他乡邻颇不解,因为他们实在觉得于营养上,饮茶远没喝糖开水"划算",父亲用  相似文献   

10.
GABA铁观音茶     
茶是中国的国饮,对国人来讲,办公桌或是家中茶几上的一杯茶是再常见不过的。从学喝茶、喜饮茶,到研究茶、开发茶,这段路我走了25年,所有茶中,最喜安溪铁观音。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     
为什么新茶不宜多饮新茶是指鲜茶叶制成干茶后,贮放尚不足1个月的茶.由于存放期短,茶中未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醛类、醇类也较多,这些物质对人的胃肠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胃、肠病变,如慢性胃炎的患者饮了这种茶,就很易出现胃痛、腹胀等症状.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生物碱等物质.频饮新茶,易强烈  相似文献   

12.
茶·菩提     
刘伟华 《中国食品》2011,(22):74-75
在所有的植物中,唯茶与菩提和佛禅共结善缘。茶,生于乡野,历经千锤百炼,以枯槁之形态将生命凝固。经过沸水的浸泡,逐渐回复生命的原初,将那一杯甘醇、甜美倾力绽放,只需一杯清水,她的生命就重新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茶自从被发现,就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元稹的诗句最能说明茶与文人、僧侣的紧密关系,表明了茶佛之缘。"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地。再饮清我心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皎然的茶歌高度概括了茶饮对僧侣潜心清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茶事二则     
其一;茶馆吃茶先要作两句说明.“茶馆”之词,我这里是泛指饮茶的店子,江南的茶馆则称之为“茶社”,岭南一带则称之为“茶寮”“茶楼”“茶居”主要意思是一样的,这是一句.还有一句:“吃茶”,除品饮茶汤之外,当然也含吃茶点、茶食之类.  相似文献   

14.
初春品菜肴     
饮菜始于中国.菜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中式品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吉洺萩:邵老师,我们上期谈到新式茶饮与传统茶在品饮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我的理解是,传统茶无论是茶水分离(盖碗)还是茶水不分离(杯泡),在热饮中感受到的香气都与冷饮中有很大不同,很多香气在冷饮中无法感受到。此外,传统茶的冲泡与品饮几乎是同步的,就算是冲泡与品饮分离,出来的风味几乎都能够被完整地感知到,但茶汤一旦放置过久,香气就会散失,而新式茶饮是否要求茶汤必  相似文献   

16.
三里垭毛尖     
三里垭毛尖是陕西省的传统名茶,早在清朝乾隆时期,因作贡品而闻名.相传,饮遍全国名茶、名水的乾隆皇帝,品尝此茶后,连声称赞:好茶,好茶!  相似文献   

17.
英国,法国等国家,上层社会绅士淑女们爱喝没有茶叶的“牛茶”(Beef tea),英国人早晨醒来要饮一杯“被窝茶”,吃早餐时饮一杯“晨茶”,午餐时饮一杯“午餐茶”;下午5时左右喝的叫“午后茶”;晚餐喝“晚餐茶”;临睡还要喝一杯“睡前茶”。  相似文献   

18.
古今茶话会     
茶话会,是一种以清茶或茶点接待客人的集会,源于古代的茶宴、茶会。茶宴,即以茶来宴请宾客。茶会,是旧时文人约见朋友吟诗作赋、切磋技艺的一种集会。“茶之饮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渊远流长的茶文化,奇葩朵朵,精采纷呈。在唐代,茶宴、茶会成为一时风尚。文人学士相聚庭院,举行茶宴、茶会,饮茶赋诗作文。据《茶事拾遗》载:“钱起,字仲久,与赵莒为茶宴,又尝过长孙宅与郎上人作茶会”。钱起,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写过不少有关茶宴、茶会的诗。其中“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  相似文献   

19.
名人茶趣     
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多次提到喝茶之事。清廷历代统治者都爱喝茶,尤以慈禧太后为最,每年各产茶区进贡的头茶达1万斤之多。泡茶的水多半用初春从梅花瓣上取下来的积雪。溥仪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后来,清仪被冯玉祥手下的鹿钟麟赶出了皇宫,搬到天津的张园居住,进贡茶叶也没有了,他只好写信给他的居住在江南城市的弟妹们,托他们买些上等茶叶,并对茶叶的品种和规格作了严格规定。 后来,溥仪为了写《我的前半生》一书,请老舍先生执笔,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常边品茶边叙谈。有一次老舍问溥仪,你当皇上时喝些什么茶。溥仪告诉他,清宫的生活习惯,夏季常饮龙井茶,冬季则多饮普洱茶。他  相似文献   

20.
吃冰淇淋     
泡一壶茶,讲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泡的是普洱茶,讲的是我采访的事,说的是范承胜;普洱茶泡好了,故事也就讲完了,相信你们也认识了他——范承胜。我称他为"茶儒",那是因为他对茶有着"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情怀……我称他为"茶商",那是因为他对一品古道茶楼有着"甘作一生拼""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我称他为"茶人",那是因为他对茶有着"多情最是波心月,一路相随伴我归"的依恋……作为"茶商"的范承胜,我在上期杂志"馆驿采风"栏目中已经做过详实的描写,现在为您讲述一下作为"茶儒""茶人"的他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