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气井井下双节流油嘴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装一个节流油嘴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节流前后压差很大,造成节流油嘴密封部件很容易失效,这就是目前井下节流仅在浅井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中深井中应用受到限制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安装双节流油嘴,并建立了双节流油嘴的设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真实反映双节流油嘴井下节流井筒流动动态;双节流油嘴可以减少每个节流油嘴的压差,从而减少损坏的可能性;双节流油嘴位置必须满足节流后不生成水合物,较浅一个节流油嘴下入位置必须在较深那个节流油嘴温降基本恢复的位置才能进行节流。  相似文献   

2.
稠油注汽管网蒸汽流量干度调控装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稠油注汽开采输汽主干线与分支管线连接处因相分离现象而造成的注汽井蒸汽流量和干度分配不均的问题,研制了蒸汽流量干度调控装置。装置主要由储液管、旁通管线、孔板、支管线和阀门等组成。室内试验表明,只要蒸汽通过孔板处产生的压差与旁通管线及调节阀上液体产生的摩阻压降保持平衡,对分支管蒸汽干度的控制基本上不受其蒸汽流速变化的影响;当装置入口蒸汽干度由20%~70%变化时,若流速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则分支管蒸汽干度基本恒定。  相似文献   

3.
稠油热采注蒸汽工艺对调节阀的基本要求是应能在小流量时具有较大的降压功能,而在大流量时能获得小的压降。现有蒸汽流量调节阀均难以在全行程范围内有效地调节蒸汽流量,且存在振动和冲蚀等问题。在分析国内外高压差流量调节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制成新型高压差迷宫式蒸汽流量调节阀。当调节阀开度百分率从0%到100%(行程不断变化)时,流量百分率从0%上升到100%;反之,则下降,整个行程近100mm可方便调节,且实现了高压差下的低流速。在阀门进口p进=94MPa,出口p出=32MPa时,实测阀门噪声70dB(普通调节阀噪声达到84dB以上),从根本上减轻了冲蚀和噪声。  相似文献   

4.
一套全新的、高精度的蒸汽干度和蒸汽流量的有测量系统已经研究成功。本系统由配套瓣一个“V”型锥和一个涡洲流量计以及与电子数据记录仪相连的和压力传感器组成。这些基本机械仪器既坚固又便宜,适于油田监控。实际的蒸汽驱动实验已经证实了此套装置的可行性。实验结果导致了Coalinga油田的所有注气井都地改用这项新技术。自从蒸汽用于提高采收率法采油以来,石油工业就在寻找一种测定蒸汽干度和蒸汽流量的方法,以利于驱  相似文献   

5.
以专家知识和现场经验为基础,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稠油开发领域的蒸汽吞吐中,开发了蒸汽吞吐的专家系统(ESSS)。通过访问现场专家,搜集现场数据及查阅文献等手段,收集了大量有关蒸汽吞吐工艺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建立了蒸汽吞吐等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在知识库中,以产生式规则来表示知识,利用树形结构组织知识库,采用面向目标的推理技术。该专家系统包括三个基本的工能模块,能来用筛选宜于采用蒸汽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Stothert-Christenso工程公司的K,W.FOO最近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阐述了用数据表程序来简化复杂且繁锁选择蒸汽伴热线的计算方法,在有可利用的相关的主管线数据的情况下使大量的计算工作能在几分钟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方法 应用计算油气进质储量计算方法--容积法、对实际采油量及最科采油油量进行脱气原油体积收缩量校正。目的 确定和评价蒸汽吞吐开发的合理井距。结果 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蒸汽吞吐降压开采过程中溶解气油比和原油体积系数的变化,可确定不同蒸汽吞吐开发阶段的合理井距。结论修正容积法确定稠油蒸汽吞吐开发的合理吉距具有参数取简便,计算简单的特点,与井距研究的其它该当具有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尚思贤 《特种油气藏》1999,6(4):44-47,58
方法 使汽水两相流通过KZQ-I型蒸汽取样品产生重力分离,取出液态水样,进行离子分析,测出蒸汽干度。目的 解决浅层稠油油藏井下蒸汽干度直接监测问题,以便执行最佳蒸汽干和采油工艺。结果 自行设计的井下盖汽器准确,误差≤5%;对吞吐井、面积驱含3种不同井下管柱进行直接监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井下蒸汽干度监测真实、可靠、方便;经常监测井下蒸汽干度对执行最佳蒸汽干度的采油工艺,选择合理的井下管柱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稠油热采试井研究及软件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 在对实际生产测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注汽井测试工艺,并对热采试井分析过程编制了解释软件。目的 研究出一种有效的稠油注蒸汽热采监测技术,使热采试井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结果 科尔沁油田庙5-82-42井采用蒸汽吞吐开采,首轮注汽后焖井期间,采用毛细管压力计按改进的测试工艺测得压降曲线资料,应用热采试井软件进行了解释,以此解释结果,对同一汽驱井组庙5-80-46井进行粘土防膨胀  相似文献   

10.
注蒸汽采油时,蒸汽凝析液的强碱性会对油层造成较大的伤害。初步探讨了高温条件下蒸汽凝析液对地层的伤害机理。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JJ-8和JJ-9降碱剂,并对其注入工艺及腐蚀性进行了研究和测试。室内研究表明JJ-8和JJ-9降碱剂可有效降低蒸汽析液的碱度,减轻蒸汽凝析液对地层的伤害程度,提高注汽效率。降碱剂在单6东部超稠油区块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L-QYQ-1型井下蒸气取样器可用于井口和井底的蒸气取样,是单锅、单井注蒸气过程中测定蒸气干度的必备工具。它适用于井底温度360℃以上,压力达200公斤力/平方厘米的条件下采集湿蒸气中的液相。用这种取样器作了22井次井下取样试验,其中18井次获得圓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齐40区块蒸汽驱先导性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蒸汽驱可作为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有效的开发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油藏工程方法对蒸汽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思路、方法及转驱时机进行了研究。并对齐40区块蒸汽驱单井采液能力及注入能力、井网井距优选、蒸汽驱操作参数、射孔方式进行了优化优选。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曙一区杜84块馆陶组沉积相、储集层特征及隔夹层分布情况后认为,馆陶组油层具备大幅提高单井产能的静态地质条件。利用油藏工程计算和数值模拟手段,综合分析确定影响蒸汽吞吐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后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并研究相应的技术对策,包括物性夹层上下驱泄复合开发、优化注汽井点、合理控制汽腔操作压力、以泄定采等。  相似文献   

14.
稠油井分层配汽工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法针对油井各小层油层物性的差异,将油层物性相近的小层划为一个注汽单元,各注汽单元之间用热力封隔器封隔开,然后采用蒸汽分配器对各单元进行定量注汽。目的解决高周期吞吐后,渗透性好的油层在注汽时重复利用,而渗透性差的油层在注汽时吸汽量较少或不吸汽,从而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和产油量下降的问题。结果1995年在欢喜岭油田齐40块共进行了3口井的分层配汽工艺试验,有效率达100%,累计增产原油2036.1t。结论分层配汽工艺可以做到在注汽时一次管柱按地层需要合理注汽,既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作用,又发挥高渗透层的剩余能量,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5.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河南稠油热采井的汽窜问题,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体系的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通过发泡剂的静态性能评价和单双管连续驱替实验,确定了最佳发泡剂质量分数和最佳气液比,优选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推导出最佳气液比在地面条件下注氮气量与蒸汽量之比约为40:1左右,单井汽窜的泡沫调剖段塞注入量为0.1 PV左右。2007年,经过现场7口井的氮气泡沫调剖试验,措施有效率85.7%,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措施后平均单井注汽压力与措施前相比上升0.6 MPa,有效封堵了热采井的汽窜通道。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氮气辅助蒸汽驱中各注采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优选最佳注采方案。以JY油田J2区块的11-12井组为例,采用CMG数值模拟软件的STAR热采模块,通过模拟各种氮气辅助蒸汽驱方案,分别评价了注气量、采注比、蒸汽干度、注汽(气)速度及油藏特征参数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最佳注采方案。结果表明:氮气辅助蒸汽驱过程中氮气注入段塞的体积应小于0.6HCPV,采注比以1.4左右为宜,氮气段塞注入前,蒸汽干度越高越好,而氮气段塞注入后,蒸汽干度控制在50%以上,提高注汽(气)速度以提高采油速度。最优注采参数组合为氮气注入体积0.2HCPV,注入速度为140 m3/d,采注比为1.6。试验井组开展氮气辅助蒸汽驱后单井平均产油量从1.8 m3/d提高至5.9 m3/d,单井平均含水率由97.2%下降至67.8,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研究成果为重质油藏开展氮气辅助蒸汽驱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蒸汽驱最优方案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方法应用油藏工程概念及成功的蒸汽驱经验,提出了一个公式化的蒸汽驱最优方案设计新方法用的设计出最优的蒸汽驱操作条件,提高蒸汽驱采收率。结果利用油藏深度、油层厚度、单井注汽能力及排液能力,可以简便地设计出蒸汽驱的最优方案(包括布井方式、井网密度、注汽速度及排液速度等)。结论该方法只适用于一般稠油油藏垂直井蒸汽驱最优方案设计;只有准确得到油藏的实际注入能力和排液能力,才能设计出最优方案;防止油层污染,最大限度地发挥油井产能,是蒸汽驱取得较好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稠油单井吞吐注汽工艺的需要 ,设计了长柱塞注汽转抽两用抽油泵。这种泵采用在中间接箍上开槽的结构实现注汽转抽 ,注抽转换简单 ,需要注汽时只要下放柱塞 ,露出注汽孔 ,即可注汽 ,抽油时上提柱塞即可正常工作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大大节约了作业费用和时间 ;同时针对稠油含砂严重 ,在结构设计上还使泵具备防砂功能。这种泵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采油一厂和采油五厂获成功使用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蒸汽吞吐后期的厚层稠油油藏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完善,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潜力小,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了合理开发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未动用储量,运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论证了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直井—水平井立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有效性,分别针对双水平井与直井平面上的井距、双水平井纵向上的井距和水平段长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部水平井(注汽)和直井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直井扩大了蒸汽平面的波及效率;下部水平井通过排液发挥调节作用,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提高了油藏动用程度.对于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与直井井排的距离为50 m,双水平井纵向井距为25 m,水平段长度为350~400m时,开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三维相似准则设计并建立了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实验模型,对影响注蒸汽采油过程的重要油藏参数进行了比例模化,研究了3种不同井网的蒸汽吞吐后注蒸汽采油接替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与直井汽驱和水平井注汽直井采油相比,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方式高产期较长,采油速率高,实验采出程度可达到70%. 对于油层厚度为10~15 m的浅层超稠油油藏吞吐后期,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是可选的接替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