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做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模式研究型企业因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更需要提升管理效率.管理体系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的以及应用过程会影响到它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效果,系统开发完毕后在企业被空置、流于形式的现象大量存在.如何使管理信息系统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辅助工具需要从系统建设目的和建设过程开始研究.本单位立足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以满足管理人员日常管理需要为目标,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将管理体系信息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全面信息化时代,更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身处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知识管理是我们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随着知识爆炸和头脑风暴的风靡,知识管理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本文主要是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获取、加工、交流、创新等几个过程出发,重点介绍用MindManager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仅能梳理了显性知识,更能挖掘隐性知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充分拓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庄彩云  陈国宏 《控制与决策》2019,34(7):1521-1528
协同知识创造对于企业维持和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知识外溢会对企业的竞争力造成威胁,从而使企业在创新网络协同知识创造决策时陷入两难困境.鉴于此,通过构造由一个核心企业和n个从属企业组成的创新网络在协同知识创造过程中知识投入决策Stackelberg博弈模型,引入知识内溢系数、私有知识、知识外溢损失等变量,探讨知识溢出下,网络成员的知识投入决策和知识产出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与从属企业的知识投入比和知识投入总量与协同知识创造绩效和知识内溢收益之和有关,而与私有知识外溢的损失无关;集群创新网络协同知识创造机制得以运行的条件是核心企业的知识创造收益(即知识创造绩效与知识内溢收益之和)足够大;核心企业的知识投入比与其边际收益和知识内溢系数正相关,与从属企业的边际收益和知识内溢系数负相关;协同知识创造过程中从属企业会根据其边际收益和知识内溢系数按比例分配知识的投入比.  相似文献   

4.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对于每个行业的组织都是影响深远的,工程咨询机构作为典型的知识驱动型企业,在处于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其传统知识管理策略也遇到了很大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在以知识作为服务产品的咨询机构中,如何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并运用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团队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并开发了面向任务的团队知识创新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从团队创新知识的记录和查询、知识结构的可视化以及创新知识的识别和评价几个方面来支持团队的知识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持续竞争力,而知识管理则是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协同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介绍了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和具体功能实现,分析和总结了系统开发实施的经验和教训,为电力研究型企业的协同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化主体间的六类知识转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论文首先指出了研究企业信息化中知识转移问题的重要性,然后重点讨论了企业信息化主体间的六类知识转移:合同型转移、指导型转移、参照型转移、约束型转移、竞争型转移和适应型转移.  相似文献   

8.
中小型软件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宽宏  殷人昆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7):1116-1119,1126
越来越多的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认识到员工的知识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而且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概括了这些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中小型软件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说明了知识管理与CMM/CMMI的关系,并给出了知识管理与软件过程管理的结合模型,介绍了一个软件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分享了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带来了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要想更好地应用所得知识,就要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构建一个知识管理系统,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和创新的过程,让企业中的信息和知识不断地在知识系统中循环,成为企业中的智慧资本。  相似文献   

10.
教学资源建设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教学资源重复开发、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阐述了利用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四个转化过程,指出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教学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教学资源解读与内化、教学资源的反思与共建、教学资源的创新与共生四个方面来分析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从而使学校教学资源达到共享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以业务流程管理为中心向以知识管理为中心转变,针对这一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制造企业资讯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在基础型系统之上,增加多个可由客户定制的增值子模块,包括:信息策略定义子系统、互联网信息抓取子系统、信息研发协同子系统、跨部门知识管理协同子系统。该平台的实施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技术更新、市场开拓可起到有效的决策支持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姚丽娜 《微机发展》2006,16(5):204-207
办公自动化是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使办公自动化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更高的挑战,也使得办公自动化系统有了发展的契机和突破点。从全局性出发,主要对OA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及当前的体系结构和开发平台、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B/S与C/S两者结合这一体系结构适合国内企事业单位OAS建设,Lotus Domino/Notes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13.
会议正日益成为企业运作管理与企业知识形成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会议管理对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现阶段会议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企业知识形成的过程,提出了一种会议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会议系统,不但能够对会议的议题、文档、记录、决议等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而且还构建了会议知识库以实现会议知识的查询与回溯,从而提高了企业知识形成的效率,并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会议知识。  相似文献   

14.
陈梓展  陈晨  毛宁  陈庆新 《微机发展》2007,17(11):187-189
会议正日益成为企业运作管理与企业知识形成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会议管理对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现阶段会议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企业知识形成的过程,提出了一种会议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会议系统,不但能够对会议的议题、文档、记录、决议等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而且还构建了会议知识库以实现会议知识的查询与回溯,从而提高了企业知识形成的效率,并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会议知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管理的过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过程企业设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的集成化设备管理模式,将设备管理知识化、系统化,设备工艺可靠性与设备运行可靠性结合,建立以共享技术解决基于工艺指标、流程监控、设备管理的企业能力平衡模式,实行以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综合管理。并进而提出了设备管理的知识模型体系,包括设备优化控制模型、设备运行成本模型、经济评价决策支持模型、设备故障诊断模型、设备运行评价与更新决策模型等。知识建立与发布以企业设备管理业务流与决策流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不断积累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经验,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改进提供了许多支持,成为一个企业宝贵的财富。因此,对于一个企业知识成果的管理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对企业知识经验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知识成果的共享、留存、管理、交流、学习,专门讲述了知识库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企业逐渐开始重视知识管理在本组织的应用。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入手,分析企业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改进策略,以期为企业今后能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与提升综合实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XML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XML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XML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把XML技术引入到知识管理系统中,构建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最后,介绍了基于XML知识管理系统Eknowledge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
一种面向管理对象的知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本质进行分析,在讨论企业知识门户(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EKP)优势的基础上,借助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种面向管理对象的知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并给出了系统的框架模型、运作模式以及这种系统的实例应用,对将来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S的本体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知识积累后,如何与其他的战略伙伴进行有效的共享是当前企业知识管理的一大难题。引入了基于多Agent系统(MAS)的本体概念,采用框架系统对客观存在的概念、关系和规则进行描述,对企业联盟中不同企业间的术语进行统一的定义,使其能够被机器理解,从而消除机器交互时所产生的歧义,充分发挥Agent主动性、协作性等特征,实现企业之间的本体交互,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