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乙烷一步氧氯化制氯乙烯是氯乙烯单体新路线研究的重要动向。据报道,美国鲁姆斯公司开发的“Transcat”法已于1972年2月工业化,并有两个以上的其它公司买了它的专利。有人认为,乙烷一步氧氯化制氯乙烯的工业化是乙烯路线转向乙烷路线的里程碑。所列举的氯乙烯生产成本比较数据为:电石乙炔法,8美分/磅;乙烯氧氯化法,3.2美分/磅;乙烷一步氧氯化法,2美分/磅。经济比较对乙烯路线转向乙烷路线有利。另据报道,鲁姆斯公司根据其开发的从乙烷制氯乙烯的技术,研究出所谓“通用氯化法”,用于处理氯化羟残渣,并制得氯乙烯。  相似文献   

2.
以乙烷裂解制乙烯为切入点,围绕乙烷裂解制乙烯的工艺特点、工艺研究最新进展及国内外乙烷裂解装置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乙烷作为最有潜力替代石油资源裂解制乙烯的原料之一,其裂解制乙烯工艺具有多种优势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1前言1,1一二氟乙烷(简称为二氟乙烷,HFC-152a)是重要的含氟化工原料,也是制取偏氟乙烯单体的主要原料,后者主要用于氟橡胶及聚偏氟乙烯的生产。近年来,又因其ODP值为零,被推荐作制冷剂使用。王爱富公司已建成由乙炔与无水氢氟酸反应制取二氟乙烷的生产装置。为进一步发展二氟乙烷生产,满足市场要求,进行了乙炔氟化反应过程宏观反应动力学特性试验。2试验装置流程、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2.1试验装置依实验流程图建立好试验装置(见图1)。2.2实验过程实验时,乙炔由乙炔钢瓶经过减压阀进入于冰、乙醇冷浴的钢瓶,以除去乙炔瓶…  相似文献   

4.
张珊  张焕玲  李春义  王国玮 《化工进展》2020,39(6):2390-2398
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随着乙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乙烷脱氢已成为乙烯增产的重要途径。乙烷脱氢制乙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乙烷脱氢催化剂逐步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烷脱氢制乙烯的研究现状,然后从催化剂制备方法、性能以及应用等方面对乙烷催化脱氢催化剂和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催化脱氢是低碳烷烃转化为烯烃的有效途径,烯烃选择性高,受到热力学平衡限制,能耗较高。氧化脱氢由于氧化剂的引入打破了热力学平衡限制,能够有效抑制焦炭的生成,减少能量消耗。然而,深度氧化反应难于控制,乙烯的选择性低。因此,选取合适的催化脱氢催化剂,尽可能提高乙烷单程转化率、降低能耗是乙烷脱氢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乙烯原料向着轻质化发展,乙烷、丙烷成为重要的裂解原料,乙烷-丙烷混合裂解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乙烯原料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对乙烷-丙烷混合裂解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一维和二维模拟,根据一维、二维模型轴向和径向的流速、温度、原料及产物浓度分布,分析其混合裂解规律。径向的传递过程会降低裂解温度,所需供热量减少,同时径向自由基的返混促进了管中心原料的裂解,因此二维模型中乙烯和甲烷的浓度高于一维模型。乙烷-丙烷混合裂解的链引发阶段只有丙烷参与,乙烷参与了链传递过程,反应体系内自由基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后才生成乙烯和丙烯。  相似文献   

6.
彭跃坤 《乙烯工业》2004,16(4):52-55
介绍扬子乙烯装置乙烷裂解炉的改造情况和运行现状,分析了乙烷裂解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技术特点与国内外乙烷裂解制乙烯产业现状,重点对美国乙烷出口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及我国采用进口乙烷制乙烯项目的投资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乙烷裂解制乙烯具有生产成本低、乙烯收率高、装置投资少等优势,是北美和中东地区生产乙烯的主要工艺路线;面对美国乙烷出口以及我国乙烯市场产能不足、需求旺盛的现状,我国企业加快布局进口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很有必要,但也存在产业链复杂、进口乙烷原料不足等风险,建议国内企业谨慎投资,防止项目投资过热带来的原料供给风险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贫乏,裂解原料主要来自炼厂装置产品,包括轻烃、石脑油、柴油和加氢尾油。在我国裂解原料结构中,以石脑油和加氢尾油液体裂解原料为主,乙烷和丙烷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来自乙烯装置的循环乙烷和循环丙烷。近年来,随着炼油装置的升级改造以及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使得乙烯装置使用乙烷和丙烷作为裂解原料的比例逐渐增加。当前,乙烷和丙烷均以混合方式裂解。通过研究工业裂解炉裂解乙烷、丙烷和乙丙烷的裂解产物收率,与乙丙烷混合裂解相比,乙烷和丙烷单独裂解降低甲烷收率,提高了乙烯、双烯、三烯和高附产品收率,从而提高了乙烷和丙烷的裂解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乙烷/乙烯分离过程中,缺乏高效稳定的乙烷选择吸附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双金属微孔MOF材料MUV-10(Mn),通过吸附分离的方式,实现了乙烯中低浓度乙烷的高效分离。采用XRD、SEM、TGA、比表面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确认和分析,详细测试了MUV-10(Mn)对乙烷和乙烯单组分气体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选择性和吸附热的计算。结果表明,MUV-10(Mn)在室温下的乙烷吸附量高于乙烯对于乙烷/乙烯混合气的选择性为1.42,且具有高的酸、碱和水蒸气稳定性。混合气体穿透实验表明,MUV-10(Mn)能够高效去除乙烯中的低浓度乙烷,得到高纯乙烯气体,在乙烯提纯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乙烷蒸汽裂解过程能耗高,并排放大量CO_2和NO_x,亟待开发乙烷制备乙烯的新反应途径。近年来美国页岩气的大量开采提供了丰富的乙烷资源。通过选择性活化C-H键将乙烷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乙烯产品是页岩气资源高效利用的新途径。本文综述了催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催化剂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近年来催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并详述了反应机理,最后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乙烷—丙烷混合裂解中乙烷与丙烷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乙烷对丙烷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以及丙烷对乙烷的促进和抑制作用,而乙烯选择性便是这些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之一,乙烯选择性既与乙烯生成速度有关,又与原料消耗速度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乙烷—丙烷混合裂解乙烯选择性存在负偏差,本文还对Froment等人处理这一问题的不妥之处作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张博  陈晓霏  赵思尧  周欣 《化工学报》1951,73(10):4255-4267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材料,聚合级乙烯工业纯化的关键挑战是去除其中的乙烷杂质,这一步骤难度大、能耗高。近年来,以乙烷选择性吸附剂为核心的吸附分离纯化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该技术可在温和工况下高选择性分离出乙烯中的乙烷杂质,显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乙烷选择性吸附剂(特别是乙烷选择性MOFs)的研究进展,并归纳阐释其选择性吸附机理。同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可行的乙烷选择性吸附剂的设计策略,指出当前开发高效乙烷选择性吸附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何盛宝  王红秋  王春娇 《化工进展》2018,37(9):3283-3287
乙烷裂解制乙烯与传统石脑油制乙烯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装置投资少、乙烯收率高等相对优势,但中国进口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原料稳定获取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总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正在建设和规划的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共15个,其中全部或部分依赖进口美国乙烷资源的项目多达13个。文章从美国乙烷资源量、本土需求量、出口量、出口终端能力、海运能力以及中国进口乙烷接卸和储运能力、对乙烷原料的需求量等多个环节对获取进口乙烷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设定不同油价情境,对以进口乙烷为原料的裂解装置的经济性和竞争力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美国乙烷出口量、出口设施能力、海运能力以及中国进口乙烷接卸和储运能力等多个环节仍存在不确定性,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规划引导,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对待,深入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避免一拥而上。  相似文献   

14.
张博  陈晓霏  赵思尧  周欣 《化工学报》2022,73(10):4255-4267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材料,聚合级乙烯工业纯化的关键挑战是去除其中的乙烷杂质,这一步骤难度大、能耗高。近年来,以乙烷选择性吸附剂为核心的吸附分离纯化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该技术可在温和工况下高选择性分离出乙烯中的乙烷杂质,显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乙烷选择性吸附剂(特别是乙烷选择性MOFs)的研究进展,并归纳阐释其选择性吸附机理。同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可行的乙烷选择性吸附剂的设计策略,指出当前开发高效乙烷选择性吸附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氯乙烯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段明哲  张志刚  张栋博 《化工进展》2014,(12):3164-3169
从氯乙烯(VCM)传统工艺和新工艺的研究热点着手,介绍了氯乙烯生产工艺。发现传统工艺包括电石乙炔法、乙烯法、乙烷法研究集中于关键催化剂的研究,电石乙炔法中无汞催化剂开发尚不成熟,其研究进展将制约电石乙炔法前景,乙烯法关键催化剂尚未实现国产化,乙烷法催化剂研究尚不成熟且难度较大。乙炔二氯乙烷重整催化法是正处于开发阶段的新工艺,尚需进一步论证且经工业化示范后方可实现工业应用,该技术过程清洁、成本较低,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发展前景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原料乙烯装置的收率特点比较,直观展现乙烷裂解的特殊性。基于1 000 kt/a乙烯装置裂解乙烷原料,假定天然气、乙烷、电等方面的价格,获得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回收氢气的成本。若以天然气作为氢气热量替代方式,氢气回收的成本取决于天然气的价格,天然气价格较高的地区,其回收氢气的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如用乙烷作为热量替代方式,乙烷价格较低时,其氢气回收的成本与煤制氢相当,市场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三氯乙烯生产乙炔氯化工序中影响四氯乙烷收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四氯乙烷收率。  相似文献   

18.
乙烷氧氯化制备氯乙烯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进 《中国氯碱》2004,(3):14-16,31
介绍了乙烷氧氯化制备氯乙烯的合成工艺及研究过程,并将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与国外其他几种制氯乙烯的方法对比分析,还介绍了欧洲乙烯公司开发研究乙烷氧氯化制备氯乙烯的情况,指出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工艺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影响四氯乙烷收率的因素。通过调整乙炔与氯气的配比,改变氯化系统的真空度、反应温度和氯化塔液位,并补加催化剂,提高了四氯乙烷产品的收率。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添加稀土镧, 氧化镧、硝酸镧和氯化镧,对载铜活性炭吸附剂分离乙烯/乙烷的影响.测定了乙烯,乙烷40℃吸附等温线.乙烯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镧的添加效果最佳.合适的添加量在11.2%(wt)附近,可使乙烯的选择性提高到原来的两倍以上. 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数据表明, 添加适量稀土镧增大了吸附剂孔的比表面和孔体积, 特别是对微孔,因而更有利于提高吸附剂表面的利用率.通过SEM对稀土络合吸附剂的形貌观察可知,稀土分散于未被活性组分CuCl利用的活性炭表面.由于稀土对乙烷吸附量极小,从而极大抑制了活性炭载体对乙烷的物理吸附,这是此复合吸附剂提高乙烯乙烷分离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