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一、概述随着TFT-LCD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宽视角模式已经成为业界追求的目标。目前主流的TFT-LCD宽视角显示技术有TN+Film模式、夏普的CPA模式、富士通的MVA模式、日立的IPS模式、三星的PVA模式及现代的FFS模式。  相似文献   

2.
时序控制器TCON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TFT-LCD的显示原理、系统结构和时序控制器TCON的设计方案。该模块设计主要为减少中、小尺寸TFT-LCD时序控制器的芯片管脚数,提高通用性,与一般TCON只能驱动2~3种分辨率的面板相比较,该设计支持8种显示模式。实现对TFT-LCD面板的时序控制,产生源驱动器模块和门驱动器模块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Vcom的极性控制及显示模式控制,实现对模拟RGB信号的显示控制,源驱动器和门驱动器的时序控制信号可兼容多家LCD面板的时序要求。支持16:9和4:3的TFT-LCD面板。该设计可灵活应用于市场上大部分的中、小尺寸TFT-LCD面板。产品可应用于车载电视、便携式DVD等。  相似文献   

3.
手机用TFT-LCD Source Driver电路模块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高武  魏廷存  张萌  李丹 《液晶与显示》2006,21(2):179-184
SourceDriver电路模块是彩色TFT-LCD驱动控制芯片的关键电路之一,其功能是将数字图像显示数据转换成模拟驱动电压,从而驱动TFT-LCD显示各种彩色图像。本文从TFT-LCD的驱动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手机用TFT-LCD的低功耗、小面积的SourceDriver电路体系结构,用0.25μm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显示26万(26×26×26)色,支持132RGB×176分辨率的手机用TFT-LCD驱动控制芯片中的SourceDriver电路,电路面积约15mm×0.6mm。Hspice仿真结果表明,SourceDriver电路的响应时间为1.49μs,静态功耗小于1mW。  相似文献   

4.
AV TFT-LCD的显示效果和驱动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在对AV TFT-LCD的驱动机理论述后,分析研究了VCOM、VGH和VGL、DCLK、HSYNC和VSYNC、DE等各驱动信号对AV图像显示效果的影响行为,并提出了得到最佳显示效果的解决方案,对TFT-LCD的良好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TFT-LCD显示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通过增加片外显示存储器,由FPGA产生TFT-LCD所需的控制时序并完成总线仲裁逻辑,实现CPU和LCD模块对显示存储器的共享访问,有效的降低了CPU的负荷.该方案可灵活配置LCD时序和总线仲裁策略,以适应不同场合的TFT-LCD显示驱动需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文中简单介绍了基于该方法的设计思路,并给出了一个驱动3.5寸16位(65536色)320×240 TFT-LCD显示屏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反射型TFT-L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笔记本电脑和台式PC机的监视器都采用薄膜晶 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TFT-LCD的特点是已具 备相当高的分辨率和彩色活动图像显示能力,而且还有足 够的显示亮度。但因为TFT-LCD需要背照光源透射过LCD板,因而美中不足的是功耗可观,又占居一定空间。 TFT-LCD的厚度和重量制约了它的更广泛应用,例如,它 不符合便携式应用领域的要求。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试图通过不用背照光 的方法,探讨实现薄型化、重量轻和低电力消耗的新型TFT-LCD。因为这种方法是利用周围的光线反射显示图 像,故称反射型(Reflective type)TFT-LCD。实际上, 真正实现明亮显示的反射型TFT-LCD,必须解决诸多的 研究课题。本文以NEC功能器件研究所现在已经开发出的  相似文献   

7.
整体概况 回顾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CRT、PDP、TFT-LCD、SED、OLED、电子纸等显示技术相继问世.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显示器仍只是CRT、PDp及TFT-LCD等三种.  相似文献   

8.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36(7):16-16,59
<正>TFT-LCD是液晶平板显示家族中最主要的成员。虽然国产品牌TFT-LCD电视机及显示器随处可见,但事实上,我们正在使用的TFT-LCD电视机及显示器其面板几乎全部是用国外设备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平板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产业的主流。在平板显示中,LCD、PDP、OLED等应用比较广泛,尤以LCD所占比重最大。赛迪顾问数据显示,目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显示)器件占据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其尺寸也在不断扩大。TFT-LCD已经占整个液晶产业收入的90%以上,而在TFT-LCD中又以14英寸以上的尺寸为主,占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 TFT-LCD 显示单元间耦合电容、液晶材料介电各向异性对象素电极电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其显示特性。分析了引起 TFT-LCD 显示残象、闪烁以及影响灰度的主要原因,并介绍改善图象质量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的移动设备设计规则,基于PenTile RGBWTM算法开发了a-Si TFT移动液晶显示屏。将AFFS模式和PenTile RGBWTM算法相结合,制作的TFT液晶屏获得了超过200 cd/ m2的高亮度,500∶1的高对比度,以及达到VGA标准,可以清晰显示互联网网页的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Zara Domain是高PPI TN型TFT-LCD制成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为了提高产品品质,急需改善Zara Domain。以3.97in TN产品(PPI 235)为例,Zara Domain发生率30%,对产品良率影响较大,文章结合生产情况对Zara Domain发生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改善Zara Domain的方法。首先,产品设计上可以通过增加平坦膜改善彩膜侧平坦度。其次,材料上可以选择高预倾角的配向膜以及低Pitch的液晶分子。最后工艺上优化摩擦强度和对盒后冷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设计,材料,工艺三方面改善,最终生产过程中Zara Domain发生率1%,提高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应用于TFT-LCD单片集成驱动芯片的Top-down设计技术,并成功开发了一款26万色、176RGB×220分辨率的TFT-LCD驱动芯片.该芯片是典型的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采用0.18μm HV CMOS工艺制造.在26万色显示模式下,芯片的静态功耗是5mW,输出驱动电压的建立时间(0.2%误差范围内)小于26pμs.  相似文献   

14.
手机用彩色TFT-LCD驱动控制芯片的驱动电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TFF-LCD彩色液晶显示屏被广泛应用于中高档彩屏手机中。TFT-LCD驱动控制芯片作为手机主机与TFT-LCD显示屏之间的接口电路,控制和驱动显示屏的彩色显示,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显示画面的质量和系统功耗。文章从TFF-lED的驱动原理出发,提出了手机用26万色彩色TFT-LCD驱动芯片的驱动电路设计方法,包括gamma校正电路,gate driver电路和source driver电路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最后给出了Hspiee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FFS(fringing field switching)技术作为三大主流广视角液晶显示技术之一,与IPS/VA相比有高开口率的优势。然而由于其存储电容易受制程偏移的影响而较容易产生显示不均,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对设备精度要求十分严格。本文介绍一种新的FFS器件结构,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由于制程偏移造成的显示不均。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船载加固显示器的最新发展。对比和分析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特性,根据最近几年PDP的使用状况,提出必须用TFT-LCD替代PDP,进而对船载加固显示器的几个关键技术作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辉祥  黄光明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3):128-130,136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CPLD的TFT-LCD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增加片外SRAM,以提供显示缓存。并使用CPLD实现两大主要功能,一是产生TFT-LCD要求的时序信号,二是协调TFT-LCD和MCU对SRAM的读写访问。相对于常见的TFT-LCD控制器,该设计方法优势明显:结构简单,并且性价比高,驱动小尺寸TFT屏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FPGA的TFT-LCD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Verilog HDL设计的行、场扫描时序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的TFT-LCD控制器。该控制器在修改行、场扫描时序后可以驱动不同分辨率的TFT-LCD,具有很好的移植性。  相似文献   

19.
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的工艺设备和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FT-LCD是当前平板显示器(FPD)的主流显示器.从整个产业链上对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的工艺、设备、材料及发展趋势作一概要的介绍,为大家初步了解第五代TFT-LCD生产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