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行动的设计叫做“无障碍设计”。 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无障碍设计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取得较大进展,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无障碍设计的建筑规范。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更理想的物质生活环境,其居住条件(无障碍住房)必须得到设计重视。要想更系统地认知无障碍住房设计,将高层居住建筑中无障碍住房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主要为行动障碍者(下肢障碍)和老年人,重点阐述无障碍设住房的设计要点,结合实际经验,分析并总结高层无障碍住房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无障碍设施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功能要求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完善无障碍设施,营造无障碍环境,让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体现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关心的重要内容,是惠及人人、人人共享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4.
资料显示,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的出现,旨在运用现代技术履行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可见,无障碍设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和发展趋势。今天,我们离无障碍环境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简述我国无障碍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针对残疾人及老年人的无障碍设计问题,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强调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我国无障碍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建筑环境设计呼唤人文关怀——感悟无障碍环境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障碍环境设计确保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无障碍环境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障碍环境设计确保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约1.3亿老年人。建设无障碍设施,形成无障碍环境,既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所有社会成员出行和生活的重要设施。国际通行的概念是,无障碍环境一般包括物质、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无障碍设施是无障碍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从工程建设方面针对我国5类残疾人(视力残疾、听力和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中的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者,方便地参与社会生活所设置和建设的设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无障碍设计.它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共享"的环境.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1986年7月,我国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批准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开始实施无障碍设计,并有了自己的技术法规.在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和中国老龄委的推动下,无障碍建设从试点、示范、到全面展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今年10月即将在上海举行特奥会、2008年将在北京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将是对我国无障碍建设全面的来自国际的检验.因此,需要我们全面审视我国无障碍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存在的基本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保证无障碍建设健康发展,使残疾人、老年人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文明、和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浅谈室外环境全方位的无障碍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障碍设计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表现,体现了对广大老年人、残疾人的关爱。但目前人们以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认识还不够。因此文章从7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①坡道,②车库与停车场,③建筑出入口与过道,④休息设施与标志物,⑤绿化,⑥地面,⑦噪音。这对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障碍(barrier-free)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方便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设施,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无障碍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障碍环境不仅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有利于老年人、婴幼儿、伤病人等人群.对此达成共识将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道路无障碍是城市无障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不系统、不规范、不实用,这些问题给残疾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为此,建议:一、搞好规划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建设内容,重视统一规划。新建设施要强制纳入无障碍设计标准,严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关,把新建项目的无障碍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  相似文献   

14.
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三五"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划要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有无障碍需求的人群创造社会福利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既能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也可为老年人等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便利。本文以2012——2019年河南省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数据为依据,并总结河南省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尝试分析河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政策导向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无障碍环境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保障,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美、英是世界上无障碍设计历史较长、发展先进的国家,无障碍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覆盖保障对象广泛,已发展至通用设计或包容性设计阶段,并具有各自特色。新中国的无障碍设计开展较晚,但短短三十年在无障碍法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科研和民间意识方面与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总结美、英无障碍设计发展的趋势,将其特征与我国做以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我国无障碍设计事业的前进方向,即改善无障碍科研、残疾人组织作用、公众参与以及法规执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残疾人,老年人问题日益关注,一些大中城市分别建造了老人之家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城市规划设计上也考虑到无障碍设计,并结合我国国情,正在研究制定无障碍设计的规范,而目前我国小城镇往往忽视这方面的问题。按联合国规定,老年人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即为老龄型国家。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0年我  相似文献   

17.
“无障碍设计”在日本的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人与残疾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瑞典、丹麦、美国等国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就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取得很大进展。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做法。日本把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物质环境及便利条件的建筑设计称为“无障碍设计”,其目的是提高这部分人日常生活的自立程度,扩大他们的生活圈。一基本情况日本现有人口一亿二千万,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总数大于总人口的10%。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后,板房区成为当地居民一两年内的临时住区,区内老年人、残疾人这一特定的弱势群体生活状况广受关注。针对四川省北川县擂鼓板房区这一典型代表,从居住空间、信息、物质及社会环境四方面调查其弱势群体的无障碍生活现状,归纳分析发现问题,并对目前重建永久性住区构建无障碍环境从居住方式、住宅设计、外部空间规划、法制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对未来灾后新建临时住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无障碍场所中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出行及生活必须的场所,而这些场所中的电气设计相关的求助呼叫系统、无障碍电梯的设计、灯具开关等无障碍配套设施的设计细节关系到相关场所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相似文献   

20.
户外空间中无障碍设计走向通用设计的研究,意义在于在把空间使用对象从特殊人群扩大到所有人,为老年人或残疾人与正常人生活在一起提供了方便性,无论是对老年人、残疾人还是普通人都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调查户外空间中无障碍设施,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在户外空间中的活动情况,确立了无障碍向通用设计发展的前提。进而结合户外开放空间中的环境分析,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使用人群的需求原则相结合,尝试一种更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探索性地提出了构建户外空间通用设计的建议。我国正处于户外开放空间建设的高峰时期,以通用设计为原则,具体为不同使用者考虑,营造全体参与"人人共享"的户外空间是对和谐社会最好的诊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