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挡土墙文化的概念,从挡土墙总体规划入手,阐述了挡土墙设计的方法与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山地住区建筑组合与布局设计要素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富于变化与流动,具有很强自然生态的肌理性,有利于创造山地住区空间层次丰富的结构形态。本文力求从空间控制—组合方式,结构控制—平面布局,层次控制—竖向关系,轮廓控制—立面组合4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化的设计体系,便于形成随地赋形的生态有序的规划布局,使建筑、空间与场所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天安金域兰湾的设计实践,总结了山地居住区的形态特征,设计主导思想,并从总体规划、单体建筑设计、绿化景观设计、挡土墙的布置与设计等多角度介绍山地居住区设计的常用设计手法,对山地居住区的建筑个性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十分崇尚自然山水,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给人的感觉是赏心悦目的,因此人们希望把这种山水名胜景物化到一种可居处的特定环境中,置身其中,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并且认为“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望可行,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巴渝之地江河纵横,雄川峻岭,或温婉,或雄奇,均自然天成,为典型的山地形态,有较好的自然山水环境基础,自古以来其城市建设就与山水环境息息相关,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自然环境,而这一地区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阶段”,城市居…  相似文献   

5.
针对建筑学低年级设计课程中概念提取困难的问题,以建筑学二年级山地酒店设计课程为例,研究如何通过明确设计目标而提取核心设计概念的问题。从社会层面、情感层面、理性层面3个层级进行研究,旨在系统性地培养学生掌握提取设计概念的逻辑和解决概念落地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人、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建筑师意识。  相似文献   

6.
陈竞 《住宅产业》2022,(10):64-6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地住宅小区在城市建设中日渐增多。室外排水管网作为住宅小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场地形,在保障管网通畅性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及后期维护难度。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通过解析山地住宅小区单体与总平的关系,了解室外污水管网在工程中的特点,对室外污水管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位于我国山西中部的霍山,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古代山体崇拜和宗教祭祀的圣地。霍山南麓的广胜上寺,其选址与布局皆蕴藏着古人因借地势地貌的营造智慧。因此,文章以广胜上寺建筑群为例,依据中国古代山地建筑营建的空间格局理论,梳理寺院的历史变迁及布局发展,对其“合形辅势”的人工营造理念与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进行可视化论证。运用GIS技术建立三维地形图,通过三维地形建模、视域分析等方法,对其选址及营建特征进行探索,并对建筑群的空间关系模式进行可视化解读,从而探寻并佐证中国古代山地建筑选址营建活动中所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建筑要回到场所,建筑令场所精神显现,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人类栖居的有意义的场所。以安岳县龙鼎凤山居住小区的方案设计为例,运用场所精神理论对山地住宅的设计进行指导,以期实现人们回归自然的居住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找到一种可操作的城市设计方法。以山地城市形态为切入点,辩证地应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对山地城市形态的重点要素进行重点控制,而对非重点要素采取引导性设计。  相似文献   

10.
张蕊 《建筑与文化》2014,(8):147-148
在城市生态空间的形态理论中选择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了该理论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最后阐释“设计结合自然”理论对于控规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中应注重和解决的问题,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结合旅游学、景观建筑学进行研究,对山地及滨水地带旅游开发和旅游度假村建筑设计作了有益的探索。认为风景旅游地区的开发应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环境特征确定相应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嘉兴市中小河流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那么,如何提高河道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水平呢?本文概述了嘉兴地区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工程的现状,对嘉兴市河道整治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山大威海分校建设中,通过对地域条件的分析、保护和利用,对具有山海特色的校园规划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江楠  王丹  杨露 《重庆建筑》2006,(2):34-37
建筑景观照明作为强调建筑物夜间存在的一种手法,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一味地追求国际化而忽视了地域特色,又导致建筑物缺乏内涵与文化。本文以笔者曾经参与的重庆万豪国际金融中心景观照明设计大赛为例,说明了地域文化在建筑景观照明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郁枫 《华中建筑》2004,22(2):115-118
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应涵盖其人居环境形态、生活习俗、地域文化等诸多方面。我们以浙江柯桥“三桥四水”历史地段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试图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并探索一种物质环境保护与生活习俗保护并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规划布局以展现“岭南水乡”的岛屿式生态景观环境为依托,强调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空间交融,将核心建筑组团图书馆、中央教学楼和校史厅的建筑中庭、岭南庭院、欧式水苑与以湖面、岛屿、中心景观水轴为主体的校园大环境融为一体.设计充分发挥传统岭南建筑群落组合灵活多样的特色,使建筑整体构图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变化,同时借鉴了南欧建筑源自古典美学的形体表现方式,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塑造出澳门大学新校区建筑独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考察计成及同时期相关观念中,造园理水的重要 性。辨析“理水”及《园冶》语境下“掇山”概念后,梳 理相关论述,明确《园冶》理水内容并不完全涵括于《掇 山》。在计成的实践构思中,山、水具有贯穿造园流程的环 境背景、设计前提及造园要素3层意义。反映在《园冶》文 本中,理山、理水的内容与造园流程和要素的论述结合分布 于全书,而《掇山》主要论述要素化的山、水,形成独特的 山、水论述框架。为《园冶》理论研究及园林创作实践的 山、水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欧雷  焦自云 《华中建筑》2013,(10):97-102
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以盐城的聚龙湖商务商贸区为例,详细介绍构建低碳示范区的规划措施,包括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建立绿色交通、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等内容,以期对后续的低碳城市发展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热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夏热冬冷地区热桥是否需要做保温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该文抛开热桥对结露的影响,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不同建筑形态的实例工程进行模拟定量研究,分析了热桥面积百分比的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及热桥部位有无保温层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考虑热桥部位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公用建筑空调能耗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空调能耗受负荷影响因子的影响情况,给出的影响因子排序为设备负荷〉照明负荷〉人员密度〉室内设计温度〉新风量〉窗墙比〉外窗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外墙传热系数;进一步研究围护结构的影响因子与空调节能的关系,拟合得到节能率与围护结构影响因子间的回归方程,用于指导建筑空调节能设计及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