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福克纳在小说叙事中的实验性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一批先锋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深受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叙事时间、意识流等叙事方法上.<在细雨中呼喊>采取了回顾视角下的"无我叙事",带来了强大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张力;小说运用记忆逻辑结构作品,变线性时闻为心理时间,增加了小说的叙事密度;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和王蒙两位作家积极探索实践了"中国的意识流小说",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共性,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审美追求都有关系,他们在"意识流"创作技法的选择上存有一致性,但在价值取向、叙述策略等方面却同中存异.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注重心理描写、反传统、反常规的基本特点,又具有以逻辑顺序为主线,以典型环境和典型事件展现人物形象等"东方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并非只有意识流写作,该小说中存在着意识流技巧与现实主义技巧并置,意识流叙述内部呈现"复调"状态等特点,象似性理论为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及其成因提供了理论支持.福克纳并非为意识流而使用意识流写作,而是让形式从内容中自然生发,"形神合一"才是作者的最高艺术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些年歌剧<图兰朵>在国内的不断升温,这个外国人臆想的中国传说在其"源头"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而上世纪90年代魏明伦据此改编的川剧<杜兰朵>则让中国评论界统一地认为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本文着重从歌剧和川剧版本的结局入手,来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成因,同时往常一直被人们忽略的西方文化对川剧<杜兰朵>的影响,在本文也会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传统中作为文体的"史诗"概念逐渐演变为"史诗性"这一审美范畴.随着国外小说及理论的引入,"史诗性"与中国传统的史传传统结合成为中国当代小说最高的审美追求和评价标准.植根于关中地区久远的<诗经>、<史记>之史传传统,陕西作家的创作往往有更深的史诗情结.以柳青、杜鹏程为代表的"革命正史"写作,纪"史"有余,"诗"意欠佳.<白鹿原>以"民族秘史"纠"革命正史"宏大叙事之偏,执着于对民族精神、民族命运的探求,对历史进程中人物文化心理的摹刻;巧设叙事的历史时空,多维透视史诗人物形象,臻于"史"与"诗"的完美融合,丰富发展了了陕西文学的"史诗性"写作传统.  相似文献   

8.
由于古代学者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误识,<桃花源记>长期以来被归入"游记类散文"或"记传类散文".实际上,<桃花源记>不是散文,而是一篇小说,并且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中国人"有意作小说"的时间,并非鲁迅所主张的始于唐朝,而是始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9.
对17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卡拉姆金<可怜的丽莎>作品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进行了语言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与喜爱.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三言两拍>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以及老舍、王蒙等中国现代作家的著作集:他还是一位中国文学研究家,对17、18世纪中国文学颇有研究,也是俄罗斯公认的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权威.他就是莫斯科大学中国文化与翻译理论教授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沃斯克列先斯基,中文名为华克生.  相似文献   

11.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和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各自的代表作<呼啸山庄>和<包法利>里都使用象征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并赋予其深刻的隐喻意义,用这种象征性的手法来烘托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主要对<呼啸山庄>和<包法利夫人>两部作品中的自然现象"风"的描写和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进行比较,来探讨它们对小说的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果戈理和鲁迅先后写过同名小说<狂人日记>.两部小说自问世起,围绕其影响、借鉴的研究问题就不断被探讨.本文将主要围绕两部小说的意象,比较作家不同的主题思想,以及蕴藏在文字背后作家的心理真实.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产生极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作家把他们的注意力投向了人的精神世界活动,来探索发现现代人在充满危机的世界中的挣扎与挫致.在连一时期的优秀作家中,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小说家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最优秀的悲剧小说之一,被文学评论家们奉为圭臬.福克纳对语言的运用以及对结构衔接的天衣无缝,充分证明他是一个创作技巧的大师.本文主要讨论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所采用的写作技巧,即意识流、多角度叙事和神话模式.与传统小说相比,这部小说语言艰涩,句子冗长,加上意识流、内心独白、多角度叙事等手法,给读者造成很大的阅读困难,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技巧的运用,可以使读者进八一个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小说中所蕴舍的深意.  相似文献   

14.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非洲题材小说中的名篇.小说主人公哈里对过往生命的审视和醒悟,是作家本身生活现状的缩影.当我们大胆地用后殖民的理论来重读这一经典小说时,不难发现文本中充斥着殖民者的话语和西方中心论与种族优越论的帝国霸权主义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小说<荆棘鸟>自1977年问世以后,不仅走红美国,而且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杨销小说",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是整个80年代最畅销书之一当我们为男女主人公之间凄美绝伦的爱情而潸然泪下的同时,我们也为梅吉在与命运杭争中体现出的爱情自主意识而肃然起敬,这也许是直到现在这部小说依然深深打动亿万读者的真正原因所在吧.女性的自主意识是女性个人自我发现、自我审视、自我定位、自我完善的一个新的理念,感悟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拉美世界只有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可以媲美.<百年孤独>的出版,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学风.魔幻现实主义也被认为是具有创意的写作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践约传>以<西厢记>崔张爱情故事为基本框架,用清末北京通行的官话加以改编,成为清末西方人学习汉语口语的上佳教材.<践约传>的编写者通过经心结撰.掺人大量日常口语,以新颖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践约传>不但在传递语言功能的同时成功地将<西厢记>故事带入汉语学习者的视野,自身也获得了独立的文本价值.它同清末西人汉语教科书中被编选的其它小说戏曲作品一样,在汉语教学史、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外传播史中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20世纪开始引入意识流作品,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本土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中国的意识流文学作品逐渐表现出了区别于其他地域作品的特点,这使得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本文就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阿城在当代文坛的地位是伴随小说<棋王>的问世而得以迅速确立的."三王"及随后出现的系列作品使阿城成为了"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文本中的主人公都存在一种共性的依民间场域为故事叙述背景而凸显出来的文人气质.这种气质也是阿城内心所追求的自我气质在其小说文本中的完美映照.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表现出创作主体立场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纠结状态,在这种纠结中又表现出对于传统性的倾斜.这样的价值立场在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如<怀念狼>、<废都>乃至<秦腔>、<高兴>与<古炉>中仍然有着充分的表现,而<浮躁>则是其滥觞.它展现了中国一代乡土作家在价值立场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