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苍蝇>是萨特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缩的一部经典剧作,这部作品成功的将他的哲学理论与文学剧作结合到了一起,充分体现的萨特的文学要积极介入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顾长卫的电影<孔雀>和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认为两者均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方式,有相似的家庭构造.实际上,这两部不同体裁、相同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对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同时又可视其为-部以叙述为主的文学著作.人们多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左传>,在此从文学的角度对<左传>进行研究,分析其女性形象,探讨其形象的类型、特质以及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将它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作比,比较二者的不同,得出其女性形象的特殊处.  相似文献   

4.
戏剧是西方文学的主要文类,约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的西方文学作品以戏剧的样态存在.戏剧是要表现冲突的.意蕴深刻的剧作,其冲突并不局限于人际冲突,也包括境况冲突.境况只有在与人发生关系时才有可能成为冲突.将境况人化是剧作家表现境况冲突的有效途径.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初步尝试了境况的人化.奥尼尔在<琼斯皇>中绝妙地实现了境况的人化.奥尼尔在三个方面发展了丹纳的艺术哲学.借助于境况的人化,奥尼尔赋予其剧作以深刻的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5.
塞缪尔·贝克特独有的表现形式导致了其作品的歧义或多重阐释性.代表作品<等待戈多>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蕴含着多种阐释可能.本文从人文主义传统入手,从理性缺失和"扭曲"的时间两个方面,分析剧中人物,以及其体现出的对理性与感性的颠覆、对时间的瓦解,以及对信仰的藐视,揭示<等待戈多>中所体现出的反人文主义倾向,从而进一步揭示二战后人类精神荒芜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叙事视角的选择:--叙述主体弱化成为一个不太正常的人 (一)<秦腔>的叙述方式是作者写作目的的直接结果 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说:"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而作者的树碑子的目的是要写出一部能够反映清风街方方面面的文章,这样的目的造就了该小说的新式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7.
<入殓师>是2009年在美国奥斯卡电影节获奖的一部日本电影,这部电影中隐含了东西方文化的博弈和冲撞,既有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表现出西方文化的强力影响.影片中主人公坚持自己的理念,对抗社会和家人要他放弃工作的压力,坚持自己喜爱的入殓师工作.影片在观念的深层表现出了回归日本传统"家"文化的愿望,叙述了小林父子关系从紧张到和解的过程,对"家"文化中血缘亲情关系的保持和传承表现出了非常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表现出创作主体立场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纠结状态,在这种纠结中又表现出对于传统性的倾斜.这样的价值立场在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如<怀念狼>、<废都>乃至<秦腔>、<高兴>与<古炉>中仍然有着充分的表现,而<浮躁>则是其滥觞.它展现了中国一代乡土作家在价值立场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小团圆>似乎是一部非典型的张氏小说,小说叙述琐碎内敛,改变了以往张爱玲的华丽和阴晦,却在真挚平淡的叙述中,书写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以及作为背景的旧式家庭的没落,大家族遗老遗少无法自处.而新式女性在爱恨里纠缠,无法找到出路的末路之悲.  相似文献   

10.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和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各自的代表作<呼啸山庄>和<包法利>里都使用象征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并赋予其深刻的隐喻意义,用这种象征性的手法来烘托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主要对<呼啸山庄>和<包法利夫人>两部作品中的自然现象"风"的描写和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进行比较,来探讨它们对小说的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恒的闪烁着绚丽的色彩.而<女部>是<说文解字>中最大的部类之一,<女部>系统构建了最为繁杂的语义场,蕴涵着最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本文运用"字以族分"的方法就<女部>中的"婴"字,从字音、字形、字义及文化内涵方面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人们的生活史诗,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感受对爱情的最真挚描绘,感受最质朴和贴切人心的爱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相似文献   

13.
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下文简称<教程>)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问世后,在文学界掀起轩然大波.陈思和的<教程>创作特色是重视作品,重视潜在写作的重要性.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选取的书写角度不是文学的历史,而是"历史"中的文学.在笔者看来,这两部显示了作者创作个性的文学史,并不适合作为教材,但对于后来的研究者却不失为一个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歌德的<浮士德>在情节和思想上对<圣经·约伯记>的继承和超越<浮士德>的开篇和结尾与<约伯记>相似,两者具有深层意义上的联系约伯为自身辩白的行为隐约表现了人类不愿任上帝摆布的自我意识,但<约伯记>总体表现的是"上帝万能"的思想,而<浮士德>则全面展示了人的情感与理性,以人为中心,提出了理想人生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人情关系模式是电影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剧作模式,贯穿于这一类影片的主线是影片中人物情感关系的变化过程.如<闻香识女人><雨人><中央车站><为戴茜小姐开车><甜蜜蜜>等.此类影片的基本叙事结构为:相遇一相斥一相许/认同一结局.相许/认同阶段通常会设置一个关键的情节点,这个情节点的意义在于冲破剧中人物原来的相斥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走向一个新的,正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希区柯克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悬念大师,其影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风格独具的叙事手法,赋予"悬念"以全新的含义.希区柯克的多部经典作品中,曾先后多次使用"楼梯"这一空间造型,其背后的深层涵义也历来为人们所探讨.本文将"楼梯"与"门"结合起来,以<精神病患者>、<群鸟>中的两场戏为例,从镜头语言、音响效果以及剪辑节奏等方面,分析希区柯克是如何在这种空间造型组合中营造悬念的.  相似文献   

17.
唐末、宋初的两部禅宗语录<祖堂集>与<景德传灯录>中共使用了10个选择连词,都是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中产生的.其中选取式连词明显多于析取式连词,双音节连词明显多于单音节连词.二书中选择连词基本一致,<景德传灯录>中出现了连词"为是".在使用频率上,不管是选取式还是析取式,<景德传灯录>均明显高于<祖堂集>.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从爵士乐多种乐器的即兴演奏和演奏方式的即兴变化两个方面体现叙述声音的多重性和叙述方式的多变性,全面系统地阐释着小说的爵士乐式即兴叙述特征.<爵士乐>成为反映美国黑人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一曲爵士乐演奏.  相似文献   

19.
<后汉书>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立有<皇后纪>的史书.这个变动是范晔有意而为之,有着丰富的内涵.<皇后纪>将东汉皇后独立于男性世界之外,对皇后们进行了更详细的描写,从而表现了他对皇后这个女性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邗上蒙人的<风月梦>是晚清第一部狭邪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文本主要以扬州城以及城内的风土人情为描写对象,运用文言兼白话的语言生动地叙述了当时那个繁花似锦类似于"秦淮河畔"的"风月场"上的"夜生活",是处处挥金如土,夜夜灯红酒绿.就是这样一个"肉欲横流"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情爱生活都在这烟花柳巷中飘动,带着令人厌恶的铜臭味和令人同情怜悯的悲惨境况.作者用自己在扬州妓院30年经历的观察写作这部小说,以一个"过来人"的立场,揭露了妓女骗人的伎俩,也对沉迷于酒色的男子进行规劝,警醒后人,莫误入这害人不浅的风月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