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施精益生产是当前中国企业的最好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改变世界的机器》和《精益思想》两书将精益生产和精益思维带到了中国,而精益生产方式曾使丰田汽车公司从较低的起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公司。那么什么是精益生产?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它有什么优劣?在中国能不能实施精益生产?如何来实施精益生产?根据与丹尼尔·琼斯教授的精益企业研究所合作在国内推广精益生产方式的实际感受,谈谈对这几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精益生产既是企业的一种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由于我们的传统社会文化关系,或多或少会有些相对消极的认识,可以从结合企业特有的人文环境、结合企业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结合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三个方面深入建设,将精益这种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管理工具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充分结合,不断积淀、改善,使之成为真正能够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自觉发扬的企业文化。实施精益生产方式要求我们既要努力追求卓越的结果.也要将我们的文化特征与精益思想充分结合,持续追求完善的历程,在永无止境的改进过程中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实现,推进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设计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将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的支撑条件分作设计性条件和改善性条件,并在仅考虑设计性条件的情况下对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的设计程序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研究,建立和阐述了相应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家电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也同样遭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电制造业为了能在其中很好的生存下去,甚至发展壮大,纷纷对自己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于是精益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它不仅使得家电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而且还提升了生产制造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以家电产业集团TCL空调器室内机精益生产线项目为例,探讨精益生产方式在TCL空调器现阶段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印包企业在制造业行业中拥有极为特殊的禀赋,作为早在工业革命前就出现的工业流程雏形的行业,一方面作为塑造信息的载体本身就能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伴随技术发展,生产工艺不断进步,效率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作为人类工业革命前就出现的行业,率先出现的地位也为其带来了产业结构长期不变,制作工艺相对机械等特点.当互联网赋予了信息传播质的改变,包装印刷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以变求生就成了首要问题,在这种竞争压力下,向管理要效益,以高质量管理造就高质量生产成为当今包装印刷企业的共识.而精益生产无疑凭借过硬的实践水平成了行业首选.那么如何具体的实施,笔者今天就借此文与读者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6.
7.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及制造资源计划管理思想综述与实施分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精益生产的历史背景,在分析了它与大量生产方式不同的基础上,阐明了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并描述了它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8.
9.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管理系统,生产过程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尽可能最佳的方式有效的利用资源,以达到消除浪费的目的。在制造企业中,企业领导者如何使员工更大作用地发挥其效能,是摆在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制造企业精益生产中领导力作用的研究和思考是一个具有时代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付梅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1)
厂内物流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是精益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厂内物流在生产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处于战略的高度.本文结合我公司推进精益生产4年来的实际生产经验,通过对LC公司厂内物流现状分析和改善的实例,希望能给国内的企业推进TPS,改善物流,节约生产成本提供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批量定制生产与精益生产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批量定制生产与精益生产方式都比大批量生产具有更大的柔性。本文从多方面对大批量定制生产与精益生产方式作了比较,表面这两种生产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从精益生产走向大规模定制生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精益生产由汽车工业中提出,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后,原先采用的大量生产模式必然被精益生产所取代。现在,全世界都在为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采用精益生产而努力。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结合使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技术支撑体系(续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方式(JIT)”技术支撑体系,特别着重分析了构成这一技术支撑体系的每一个技法的特殊作用,以及各个技法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丰田生产体系,并为实施准时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技术支撑体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方式(JIT)”技术支撑体系,特别着重分析了构成这一技术支撑体系的每一个技法的特殊作用,以及各个技法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丰田生产体系,并为实施准时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技术支撑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方式(JIT)”技术支撑体系,特别着重分析了构成这一技术支撑体系的每一个技法的特殊作用,以及各个技法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丰田生产体系,并为实施准时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conventional conveyor-based vehicle assembly systems have proved to be very efficient in terms of plant productivity, it has also been recognized as a system which puts too much pressure on peo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conveyor-based assembly lines, one that is designed to enrich the work environment of employees without sacrificing productivity. The reforming methodology suggested here applies the idea of cell manufacturing to the conventional conveyor-based assembly line system, but it does not require making any major changes to the existing hardware configurations of the plant. Benefits of the reformed line for workers include a longer cycle time, more balanced work loads, and greater protection against developing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uggested methodology, we built a virtual factory model and performed simulation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formed line.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lean buffering (i.e., the smallest level of buffering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to ensure the desired production rate of a manufacturing system) is analyzed for the case of serial lines with machines having Weibull, gamma, and log-normal distributions of up- and downtime.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1) the lean level of buffering is not very sensitive to the type of up- and downtime distributions and depends mainly on their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CV
up
and CV
down
; (2) the lean level of buffering is more sensitive to CV
down
than to CV
up
but the difference in sensitivities is not too large (typically, within 20%).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an empirical law for calculating the lean level of buffering as a function of machine efficiency, line efficiency, the number of machines in the system, and CV
up
and CV
down
is introduced. It leads to a reduction of lean buffering by a factor of up to 4, as compared with that calculated using the exponential assumption. It is conjectured that this empirical law holds for any unimodal distribution of up- and downtime, provided that CV
up
and CV
down
are less than 1.
Correspondence to: Semyon M. Meerkov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液压支架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及按精益生产要求实现拉动生产的工艺布局优化方法.结合项目案例提出具体方案,达成物流短捷,减少或消除生产中存在的7种浪费,为企业持续改进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