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差异输导特征及成藏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莺歌海盆地为典型的伸展-转换型盆地,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天然气具有差异输导特征,这种差异输导体现在盆地尺度、区带尺度和输导体尺度上,中央底辟构造带为泥一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深部天然气沿底辟断裂垂向远距离运移到底辟顶部及其周缘的浅层及中深层砂体中成藏。输导体主要以垂向断裂和裂隙为主,莺东斜坡带则为复合输导系统,输导体为砂体、不整合和断裂组成;莺东斜坡输导特征分段性明显,从北段、中段到南段输导性能逐渐增强,具有明显差异输导特征。伸展-转换型盆地的这种差异输导特征对天然气运聚成藏及天然气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泥一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决定了中央凹陷、带天然气具有环底辟优势聚集分布的特征,复合输导系统影响莺东斜坡带天然气运聚则具有多样性,天然气各段差异聚集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盆地结构及天然气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莺歌海盆地是在地幔隆起拉伸作用和沿红河断裂的走滑作用双重机制控制下,在红河断裂带向海延伸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断陷坳陷双重结构.莺歌海盆地的演化经历了断陷形成期和坳陷形成期两个阶段,在不同的演化阶段热沉降和红河断裂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可划分为中央底辟带成藏模式和莺东斜坡带成藏模式.底辟热流体的活动为盆地中央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聚集场所和动力条件,高压封存箱内的天然气以涌流方式多次向上释放并聚集成藏.而莺东斜坡带上的天然气藏是盆地深部生成的天然气在水溶对流机制的驱动下运移到斜坡带上并在储盖配置良好的部位聚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泥底辟带是一个热流体非常活跃的地区。根据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地质规律,目前已在泥底辟带浅层天然气勘探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迄今为止在盆地所获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主要源于浅层勘探领域。昌南区是泥底辟带中南部热流体上侵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颇具代表性。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对该区\"泥底辟热流体地震模糊带\"的剖面和平面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和总结出昌南区泥底辟热流体活动的地球物理特征及独特成因。  相似文献   

4.
莺歌海盆地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富集关系探讨   总被引:54,自引:19,他引:35  
指出:莺歌海盆地是新生代发育的一个高温盆地,其高地温场及高大地热流值主要集中于盆地中部坳陷区的泥底辟构造带;由于热流体活动的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性侵入,导致了CO2等非烃气及烃类气运聚富集亦县分区分块与分层性。认为泥底辟发育演化及热流体上侵活动是控制天然气尤其是CO2等非烃气运聚乃至富集成藏的主导因素,而CO2等非烃气与烃类气的运聚时间及运聚通道的差异,则是控制和制约烃类气与非烃气差异运聚及富集成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莺歌海盆地属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新生代高热盆地,其高地温场及高大地热流主要集中于盆地中部莺歌海坳陷泥底辟构造带,因此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尤其是晚期泥底辟热流体活动控制了天然气及CO2的运聚富集规律。同时,由于热流体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性侵入,导致了壳源型CO2及烃类气运聚富集的差异性和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富集特点。总之,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是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根据CO2与烃类气的地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可以分析和预测其运聚规律,为天然气勘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莺-琼盆地高压成因输导体系特征、识别及其成藏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琼盆地为新生代的高温高压快速沉降盆地,通常伴随着热流底辟体的发育,形成了异于常压盆地的油气输导体系,由地层深部压力释放形成的底辟和裂缝是莺-琼盆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研究利用沿层三维地震相干分析及曲率分析技术对莺-琼盆地高压底辟型和裂缝型输导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识别,研究其空间展布特征及演化过程,结合天然气同位素及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手段,综合分析了高压成因输导体系与研究区天然气充注、散失及富集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底辟型和裂缝型输导体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由深向浅阶梯状发育的特点,其中底辟型输导体系通常发育在莺歌海盆地的中央坳陷带,裂缝型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盆地热流底辟的边缘、斜坡近凹区的高压地层中。底辟型输导体系的发育演化历史可以划分为增压期、穿刺期、平衡期、释放期和塌陷期五个阶段(类型),具有增压期深部充气、穿刺期浅层成藏、平衡期复合成藏、释放期翼部成藏、塌陷期破坏成藏的成藏规律。裂隙型输导体系具有高压和构造两种成因,天然气具有浅部早、深部晚的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气源区和成藏模式入手,对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有利勘探领域进行了分析和划分。莺-琼盆地依构造划分出“箕型”、“复合型”和“碟型”三类凹陷(坳陷),后两者具有高压特征,是富生气凹隐(坳陷)。以天然气主运移方向和气藏压力为依据,共分出纵向、横向和纵向-横向3大类共6亚类成藏模式。根据气源区和成藏模式所得认识,指出天然气有利勘探领域分布在6个地区: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带;琼西披覆北斜带;莺东斜坡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莺—琼盆地成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①莺歌海盆地烃源以裂后拗陷期的中新统烃源岩为主,晚期泥底辟活动对气藏的破坏作用不严重;②钻探证实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是烃源断裂,能否形成富集高产的富烃气藏,主要取决于主运聚输导系统与储盖组合良好的圈闭的有效配置;③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中新统海相泥岩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④琼东南盆地主要成藏组合类型是渐新统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的下组合系统和中新统下生上储、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的上组合系统;⑤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东方和乐东区2口深探井的钻探成果证实,异常高温高压(压力系数大于2.0)地层系统中仍然存在具高突破压力、封盖能力强的泥岩封盖层;⑥莺歌海盆地烃源岩时代新、生排烃时间晚,有利于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成藏,资源量及勘探潜力大,应排在中国近海5个含气盆地(凹陷)之首。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流体势场演化对天然气运聚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建立莺歌海盆地受埋藏深度和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孔隙度演化函数.然后利用该孔隙度函数求出地层古厚度和古埋深;选取“改进的Phillipone公式”压力计算模型预测出古地层压力,并通过实测地层压力对其进行误差校正;最后根据古埋深和古地层压力计算古流体势。通过综合分析成藏期至今的流体势场演化过程,发现流体势场演化及分布特征对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控制在不同地区、不同层位有明显差异。总体上讲,坳陷区生成的天然气有向低势区聚集的趋势.东方1-1构造带和莺东斜坡带为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油气成因类型多样,纵向上生储盖组合良好,是莺歌海盆地有利的天然气聚集指向区。从骨架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和其上砂体以及三者的组合特征,对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断层应力环境、断层与砂体对接情况、断层活动期与成藏期的关系、骨架砂体发育程度和不整合面及其上砂体的分布等5个因素对该输导系统作了初步评价,发现莺东斜坡带北段为一般输导系统,中段为较优质输导系统,南段为优质输导系统。  相似文献   

11.
ݺ-�������ѹ������Ȼ���˾۹�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莺-琼盆地位于海南岛以南,是一个年轻的高温超压新生代沉积盆地,它由彼此相邻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组成。存在异常高温有水层、气层、泥拱常及一号断裂带东南部,寺温多数大于4.0℃/100m。该盆地异常高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晚期快速沉降、压实与排液不均衡、新生流体作用、水热增压作用、压力没破裂带或渗透性地层传递等因素所造成。通过分析盆地温压场特征,认为异常温压对生储盖层和天然气运聚有明显的影响;高地温梯度使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机制及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地分析了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机制及主控因素 ,阐释了盆地内异常超压的发育背景及成因 ,指出异常压力是天然气运移的主驱动力 ,而流体压裂则产生了天然气垂向运移输导网络。强调底辟活动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与演化的主控因素———底辟活动控制圈闭的形成并为浅部圈闭成藏提供深部烃源 ;底辟的幕式活动控制天然气藏的多次成藏和演化。通过对影响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各主要因素的分析 ,认为具有构造背景或特殊遮挡条件、成因类型多样的非构造圈闭隐蔽油气藏是莺歌海盆地今后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辽东湾地区70余口探井实测的静温静压数据以及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数据,对辽东湾地区地温场、地压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它们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该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多位于辽西低凸起高地温梯度区。辽东湾发育深、浅2个超压体系,浅层超压体系主要对应东三段,深层超压体系主要对应沙三段,油气藏主要位于超压区的边缘或常压区。深、浅2个超压体系在北、中、南部地区发育特征的差异控制油气分布层位的差异性,北部地区沙一、二段是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中、南部地区则以东二段为最主要的含油层系。辽东湾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上下2套温压系统能量差较大,油气垂向运移动力强,趋向于在温压系统分界附近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研究莺一琼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高温环境促进了有机质的热演化作用,缩短了烃源岩的成熟时间;储盖组合好,孔隙型的储集层利于天然气富集,具有超压的盖层提供了优异的封闭性能;圈闭多,类型丰富;构造活动提供了天然气运移的通道;烃源岩晚期排烃的特征保证了气田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扩散而损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莺一琼盆地天然气中烷烃碳同位素普遍较重,以煤成气为主;莺歌海盆地由于具有流体幕式充注的特点,混有生物成因气。CO2成因比较复杂,莺歌海盆地既有壳源有机成因CO2,又有壳源无机成因和壳幔混合成因CO2;琼东南盆地CO2为无机成因,包括壳源无机成因CO2和幔源无机成因CO2。图7表1参31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莺 琼盆地成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 :①莺歌海盆地烃源以裂后拗陷期的中新统烃源岩为主 ,晚期泥底辟活动对气藏的破坏作用不严重 ;②钻探证实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是烃源断裂 ,能否形成富集高产的富烃气藏 ,主要取决于主运聚输导系统与储盖组合良好的圈闭的有效配置 ;③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中新统海相泥岩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 ;④琼东南盆地主要成藏组合类型是渐新统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的下组合系统和中新统下生上储、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的上组合系统 ;⑤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东方和乐东区 2口深探井的钻探成果证实 ,异常高温高压 (压力系数大于2 0 )地层系统中仍然存在具高突破压力、封盖能力强的泥岩封盖层 ;⑥莺歌海盆地烃源岩时代新、生排烃时间晚 ,有利于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成藏 ,资源量及勘探潜力大 ,应排在中国近海 5个含气盆地 (凹陷 )之首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天然气的成藏过程是指天然气从源岩排出后的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可以用气藏成藏保存阶段单位圈闭面积内的充注速率与散失速率的差值,即天然气净聚集速率定量表征。根据净聚集速率的高低,可将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划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个级别。根据对典型气藏的解剖和大量气田的统计,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主要受气藏成藏期源储剩余压力差、输导体系的类型和输导效率、盖层的厚度和排替压力3方面因素的控制。在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条件下,中、高效成藏过程的的主要地质条件是天然气成藏期的源储剩余压力差大于25MPa,具有汇聚型输导体系,气藏盖层厚度大于40m和排替压力大于15MPa。利用上述指标可以对盆地范围内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和预测高效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DF1-1构造中深层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具有明显的走滑拉张特征,是一个高温高压盆地.盆地中央凹陷带泥拱和热流体底辟非常发育,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DF1-1-11井的钻探结果说明: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成藏,储层的好坏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强度有关,沉积相带以低位三角洲和低水位扇为主.中深层气层CO2含量较低,天然气组成具有明显的多源多阶混源复合特征.从DF1-1-11井看,中深层气层在高保真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弱亮点反射,气层预测的难度比浅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