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的快速崛起以及各种类型的近代建筑大规模地集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包括建筑师执业制度在内的中国近代建筑制度体系的保障,本文以1929年3月颁布的《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作为研究个案,对其相关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藉此深入制度层面探析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执业状况,这对于优化改进中国当前的注册建筑师制度乃至整个建筑制度体系,都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筑学作为强调实践技能的专业,其教育的成效有着直观明确的评判标准。对于教学改革来说,目标的指向为培养目标和体系构成。不同国家和地区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的异同.导致职业教育效果的差异。对欧洲、日本、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职业实践在学习阶段的介入情况及其相应结果,以及职业实践对教育培养目标的影响。指出要提高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执业水准,加强研究机构与实践机构的交流对于职业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建筑师在城市与乡村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在重大项目的方案原创方面,中国建筑师参与的却很少,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出现真正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和杰出的建筑作品。在设计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5.
“16名中国建筑师——理智与情感”演讲的题目是借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的书名意在向人们昭示。解读参展建筑师的作用要从他们个性化的逻辑和心理出发。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部分。每一座城市中的建筑都是文化与历史的结晶,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土设计的原汁原味最能体现出当时、当地的文化,社会人文的气氛,也就是这样的建筑才是我们自己的建筑。然而,早在改革初期“洋建筑”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了。 相似文献
7.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自老一辈建筑师所建立的建筑知识体系。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体系与外部和现实存在差距,这使得他们所继承的必然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反映在建筑实践上,80年代的中国建筑实践呈现出一种既有传承又有分裂的状态。文章试图将这两个建筑师群体放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讨论,从而分析两个群体的思想及实践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建筑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外国建筑师们捷足先登,他们在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03年德国建筑师罗克格来青岛创业,后于1911年进京执业并迎来了事业的巅峰,他在我国近代建筑师制度的发展、西方建筑文化和技术的引进及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化转变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载入中国近代建筑的史册。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底.记者走进位于南礼士路建威大厦四层的金田建筑设计公司.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忙碌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中国当代女建筑师黄汇.无数的优秀设计作品及无数先进设计理念的论述专著.都印证着这位知识女性饱满的工作热情及对社会发展的无限美好憧憬。采访中,笔者的情绪也随着黄总的言语而起起伏伏.由此也真正感悟到.一个站在社会大我角度而审视自我。追求卓越、造福社会的人.是怎样的一种风度与修养。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模仿、符号化、仿古、写意四种解决传统、现代问题的策略,分析了这四种方式的利弊和文化价值,以帮助建筑师解决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建筑师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现状与困惑、机遇与挑战,阐述应对策略及创作理念,进而说明中国当代建筑师正在崛起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海外建筑师不断涌入中国,与国内建筑师共同开创了中国建筑融合、发展与创新的历史局面。我们应正确地看待这种交流与合作在中国建筑设计发展中的作用,辨证地分析其利弊,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光伏建筑是一个多学科应用的领域,建筑师需吸收新知识,在项目中与各专业协作,从整体性节能的策略考虑,将光伏技术巧妙的融入到建筑形体中。该文中分析了建筑师在光伏建筑设计中面临的阻力和解决策略,并指出光伏建筑设计中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身份认同通常因为不属于建筑史的研究范畴而受到忽视,但近代上海的中国建筑师们却面临着如何建构这一历史命题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展览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互动方式。本文通过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考证,展示出中国建筑师在职业角色、文化属性和社会地位三个层面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取得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分析,研究了中国建筑师创作环境的变化,给合外国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师的启示,探讨了中国建筑师的困境与出路,以保证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国际建协(UIA)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的发展历史沿革,并对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各版本修订要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以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联席主席的视角,介绍了委员会的工作动向,并结合目前国际建筑职业实践的发展对我国建筑职业实践的现状及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建筑师职业实践所面临挑战的关键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