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配置HRB500级非预应力高强钢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UPPC梁)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方法,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新的残余挠度与疲劳荷载作用挠度(瞬时挠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荷载作用下CFRP筋应力增量、受弯构件变形以及裂缝分布特征.方法设计制作4根简支试验梁,梁中以CFRP筋作无粘结预应力筋、普通钢筋作非预应力筋,对试验梁在两点进行分级加载,根据各梁试验结果对这类梁的受力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试验梁的裂缝分布比较均匀,且主要集中在纯弯曲段;混凝土的开裂对梁的变形及CFRP筋应力增量影响不大,而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后,试验梁变形及CFRP筋应力增量明显增大,且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受综合配筋指标影响显著;提出了以综合配筋指标为自变量的无粘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公式.结论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为开展这类梁的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15根HRB500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及2根HRB335级钢筋混凝土对比梁的试验,详细分析了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结果表明:HRB500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实测挠度比现行规范计算值略大,相对误差在6%左右,根据该试验和收集的部分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修正后适合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公式,且采用该修正后的公式计算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的跨中挠度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10根简支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以HRBF500钢筋作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特征、预应力增量、受弯承载力以及位移延性。试验研究表明:在达到极限状态之前,试验梁中受拉的HRBF500钢筋均已屈服;梁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较为突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实测极限预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仍基本成线性关系,但较规范GB 50010-2010中公式的计算值明显偏大,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平均为0.35;梁跨中的屈服位移较大,但位移延性较差,位移延性系数平均为1.67,且随综合配筋指标增大,位移延性系数减小。根据笔者及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预应力增量计算的建议公式,当极限预应力增量试验值〈450MPa时,该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根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对比分析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配置600 MPa钢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抗弯承载力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对试验梁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研究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钢筋强度等级及预应力度对梁挠度、极限应力增量及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非预应力筋钢筋强度可以提高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极限应力增量;提高非预应力筋的配筋率或者增大预应力度可以提高梁的极限承载能力但不会提高粱的极限应力增量。  相似文献   

6.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增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的规定的不足,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提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无粘结极限应力增量的实用简化计算公式,补充了《规程》的不足,拓宽了《规程》中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HRB500钢筋粘结性能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66个HRB500钢筋试件的拉拔试验,研究影响HRB500钢筋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锚固长度的减小、保护层厚度的增大、配箍率的提高、锚筋屈服强度及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会导致HRB500钢筋的粘结强度增大;此外通过对24个内贴片试件的分析发现,HRB500钢筋间的粘结强度峰值随着拉拔力的增长而逐渐内移,与其他类型月牙肋钢筋受力相比,峰值位置点有所前提.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关于体内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推导了基于结构变形的无粘结预应力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筋的应力变化的简化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简化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构吻合较好,可反映结构机理.  相似文献   

9.
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阐述了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板的破坏形态和特征,并讨论了预应力钢筋的不同布置方式对节点冲切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配置预应力钢筋的板既能提高冲切承载力,又能改善板柱节点的延性;预应力钢筋的配置位置和有效预应力的大小,对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较大,可有效提高承载能力.笔者提出了配置预应力筋的板柱节点构件抗冲切强度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现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的建议公式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试验数据,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并结合概率和数理统计知识,对所提公式进行分析研究,证明了该公式具有一定保证率,可用于工程设计计算中;同时,还推荐了美国学者A.E.Naaman等提出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公式,该公式计算虽较为复杂,但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国内外关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规定的不足,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提出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形式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现行规范JGJ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推荐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为基础,同时参考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318-08关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控制的有关设计规定,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的一种简便算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拉力作为构件截面外力,从而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转化为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已收集到的84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的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所建议公式的合理性,可供我国相关规范今后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混凝土构件中使用500MPa级高强度钢筋可以明显地减少用钢量,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并能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介绍了当前500MPa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500MPa级钢筋混凝土不同构件的试验,对500MPa级钢筋混凝土不同构件的主要试验研究成果作了阐述.同时对未来500MPa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在受荷过程中无粘结筋不符合变形平截面假定的特点,应用等刚度法编制了可用于考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的计算程序.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βs、预应力筋配筋指标βp、跨高比l/h、加载形式、预应力筋布筋型式、预应力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距离hp等参数对正常使用阶段极限状态下简支、连续梁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使用阶段无粘结筋应力增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在受荷过程中的无粘结筋不符合变形平截面假定的特点,应用等刚度法及弯矩-曲率非线性分析法,编制了可用于分别考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粘结筋应力增长规律的计算程序。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和大量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预应力筋配筋指标、跨高比、加载形式、预应力筋布筋型式、跨中预应力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等参数对正常使用阶段及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简支梁板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中无粘结筋在正常使用阶段和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基于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的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任意截面无黏结梁整个加载历史的非线性结构响应.无黏结筋的效应以等效节点荷载替代,由此可按普通有黏结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分析,其截面内力由外荷载和无黏结筋等效节点荷载共同引起.利用修正的Rodriguez截面分析模型,混凝土的贡献通过边界顶点定义的梯形单元来实现.导出了任意截面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的标准有限元公式.无黏结试验梁的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计算并不象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那样,由外荷载引起预应力筋的应变不能根据相应截面的混凝土的应变求得,其应力的计算比较复杂.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提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全过程分析模型,并研究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整个受力过程、变形发展、混凝土及无粘结筋的应力分布状态等.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工程结构的实际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工程实全铎后张法予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施工方法进行介绍,描述无粘结予应力的施工工艺原理和流程,并对预应力张拉质量进行评定,进一步说明了予应力技术在现代工业厂房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