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湖调蓄水库是调节南水北调中线和引黄来水的平原水库,堤基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壤土、砂壤土、粉细砂层,其中粉细砂、砂壤土层的渗透系数较大,库区存在多条古河道,堤基部位有可能产生渗漏、渗透变形等地质问题。库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经判别,水库蓄水后砂壤土、粉细砂层存在地震液化问题,必须对堤基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才能保证水库安全蓄水。  相似文献   

2.
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及其诱震地点、强度等是受水库区地质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因而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预测主要是依据库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本次在分析和研究有关水库区的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地质类比、概率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库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诱发地震强度为微震,最大震级预测为3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堤防工程堤基砂土地震液化计算参数取值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选取正常高设计水位计算工程正常运用时地下水位埋深的观点,对堤防工程堤基砂土地震液化正确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矿震对地面建筑物破坏的影响以及矿震震源所能影响到的范围,本文以老虎台矿830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统计学、地质动力区划等方法研究矿震对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影响及矿震震源影响范围。以83003综放工作面发生过的几次较大矿震为对象进行分析,应用经验公式计算出不同震级、不同烈度的矿震所对应的震中距,为矿震对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及震源影响范围给出了参考。根据老虎台矿微震监测系统记录到的微震震级和抚顺地震台提供的地震里氏震级,应用数学方法拟合了微震震级与地震里氏震级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现场调查证明了这种方法来预测矿震对地面的影响是可行的,对研究矿震对地面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震探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的地区,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已作为一种先进的勘探技术被普遍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成功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曹云  肖武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8):186-188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3600km,由于堤防形成年代久远,堤身填土复杂,碾压密实不均,堤身与堤基结合面不紧密,加上堤基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因此每年汛期堤身、堤基和岸坡险情频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归纳了堤防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思路和方法,讨论了堤基工程地质分类方法,最后谈了对长江堤防工程几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潮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全长2.66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曹古寺水库除险加固,包括库区开挖、大坝防渗处理及护坡、溢洪道及放水管拆除重建。潮河河道堤基地质结构属粘、砂多层结构。根据堤基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河谷现状和历次险情分析,潮河河道堤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渗透稳定和岸坡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震是由于人工开采活动引起的地震,有关岩爆倾向的硬岩金属矿山方面的矿震研究却很少.以冬瓜山微震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从矿震事件数、震级大小以及定量地震参数时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矿震的每时、每天分布特征、震级大小以及累积体积和累积矿震能量的时间分布特征,为金属矿矿震监测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露天矿爆破地震效应与降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决定和影响露天矿采场爆破地震效应的因素分析入手,根据马兰庄铁矿存在的地震效应问题和矿山具体的地质地形和生产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大量地震监测资料,提出降震、减震的措施,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天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所涉及的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场地类别的划分、抗震地段的划分、液化判别、软土震陷、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发生于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鄂西归盆地西部的龙会观5.1级中强地震是三峡地区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大一次地震,震中距三峡工程坝址60km,其发震构造前人多数认为是东侧的牛口断裂。研究发现,除龙会观以北11km的周家山一带发育一条延长仅4km的小断层外,地表并不存在北北东向、长达50km的牛口断裂。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研究龙会观地区发育的几条断裂构造,其成果表明高桥断裂带可能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同时也揭示了高桥断裂带为活动性较弱的工程活动断裂,而且其远离三峡大坝坝址,将不会影响三峡大坝及水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监测台网在矿山地震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大同地震台网的地震记录,计算出了燕子山煤矿采空区塌陷引起的矿山地震和老杨沟煤矿顶板坍塌的地震基本参数;通过灾害调查确定了塌陷中心的位置,并对老杨沟煤矿顶板坍塌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利用地震监测台网不仅可以定位矿山地震,而且还可以定位矿山地震引发的塌陷,对矿区生产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对平原县化工产业园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进行评价,初步了解本区域的断层发育情况,在断层隐伏区和潜在隐患区开展工程地震探测工作,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在测区内布置了两条二维地震测线,利用地震勘探探测化工园区断层隐患。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南煤机的实际情况,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设计。在不同的影响参数条件下,考虑地震作用,进行地震时程分析,以降低这类厂房的地震风险,深入探讨设备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改善主设备抗震性能,以降低西南煤机煤气化厂房地震风险,对推广厂房建设以及制定抗震设计规范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断层是影响矿震发生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粘滑失稳理论分析了断层处的矿震机理。然后利用SOS微震监测系统,对记录到的某矿断层处的震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了震动波的速度、加速度特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断层处的矿震机理符合粘滑失稳理论。  相似文献   

16.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underground rock include vertical dislocation and horizontal deformation, and the energy released by mine earthquake can be calculated basing on deformation energy. So put forwards the prediction for degree and spread of mine earthquake according to the underground rock’s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The actual number of times and spread of mine earthquake on site were greatly identical to the prediction. The practice proves the possibility of prediction for mine earthquake 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rock’s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and sets up new approach of mine earthquake prediction. Supported by the Education Research Project of Liaoning (20060388); Liaon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oject (06A07)  相似文献   

17.
刘岩 《煤炭技术》2008,27(4):100-101
采空区作为地震盲区历来被地震勘探方法所回避,近年来,由于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地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地震勘探方法在采空区上亦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并在一部分地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从而大大拓宽了地震勘探方法为矿区服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蓄水后,诱发地震震源浅、烈度高,对震中附近建筑物和枢纽副坝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根据水库区地震地质、渗透环境条件,并结合地震活动资料,宏观预测后期水位抬升13 m后,潜在诱震区为丹库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宋湾—瓦房沟及林茂山—凉水河—带,考虑到水体荷栽的影响效应增加甚微,地震强度Ms <5.0级.  相似文献   

19.
The velocity of an over-burst coal seam is about 1/3 compared to a normal coal seam based on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Thi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basis to confirm the area of coal and gas burst by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ique. Similarly, the simulation result of the theoretical seismic model shows that there is obvious distinction between over-burst coal and normal coal based on the coal reflection’s travel-time, energy and frequency. The results from the actual seismic data acquired in the coal and gas over-burst case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laboratory and seismic modeling; that is, in the coal and gas burst region, seismic reflection travel time is delayed, seismic amplitude is weakened and seismic frequency is reduced.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ique is promising for use in distinguishing coal and gas over-burst regions based on the variation of seismic reflection travel tim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Supported by the Key Program of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973) of China (2006CB202208); the CBM Important Project of 2008ZX05040-003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