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从输电线路实际运行环境和运行条件出发,对雷电造成输电线路故障的成因进行分析;阐明了雷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以及采取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对输电线路维持电力系统持续、可靠供电的重要性;从输电线路日常维护的角度对现采取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就提高输电线路防雷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银川地区输电线路多次发生雷击跳闸事故,雷击对输电线路的危害需要引起供电企业足够的重视,本文对银川供电局输电线路6类雷击跳闸情况进行现状分析,结合雷击故障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雷措施,进行防雷措施的比较,以达到减少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故障中由雷电导致的输电线路跳闸占有极大比例,防雷是雷雨活跃地区电网的重要安全工作.通过分析雷电对于输电线路和电网的危害,指出当前采取的主要防雷措施及其缺陷,提出综合防雷的方法及其重点,对电网安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35kV及以下架空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的分析,探讨跳闸原因,提出了一些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价和综合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雷击引起输电线路跳闸事故增多,严重危及输电线路安全,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大威胁。通过对华北电网公司直属单位近年来的雷击故障统计分析,掌握了防雷重点线路和线路的重点防雷区段。通过应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仿真系统对华北电网500 kV昌顺线和220 kV兴榆线进行雷击故障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输电线路综合模型,对全线路进行雷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线路防雷性能,进行防雷多参数综合优化分析,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雷击故障是我国目前输电线路的主要故障,从电网安全运行考虑,要求尽量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文章通过对上海电网泗祥4145/4146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防雷改造前后的防雷性能以及利用蒙特卡洛法进行全面分析,上海电网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杆塔高度偏高,提出了两种线路防雷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地区输电线路的雷击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对比分析了新型防雷设备改造前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情况,对输电线路防雷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雷电发展的先导模型为研究基础,分析地面物体上行先导对雷电先导的诱导作用,并仿真计算现阶段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常用防雷方式的保护原理及范围,研究窄走廊非同塔多回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装置的相互作用,提出线路间存在一定的防雷屏蔽作用及屏蔽范围的计算方式,并以典型雷击故障进行验证,最终提出适合于窄走廊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基本防雷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9.
防绕击应是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重点,以华东电网天瓶5406线为例,阐述故障情况,进行故障计算,分析故障原因,确定了以防绕击为主的防雷策略,深入分析了超高压输电线路中的8项基本防雷措施,分析其利弊,并根据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特点,最终采用了安装线路避雷器和可控放电避雷针作为天瓶5406线防雷改造的主要措施,这种综合防雷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因雷击引起的跳闸故障较多,文中对铜陵地区22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进行故障统计,分析影响线路反击、绕击跳闸的接地电阻、绝缘配置、杆塔高度、地形、保护角等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因素,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提出相应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评估技术作为掌握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明确防雷重点的有效方法,已得到各级运行管理部门的认可。地形地貌和杆塔结构作为线路绕击防雷性能的影响因素,是防雷评估时需获取的重要基础参数。为研究获取全档距地形地貌参数和杆塔结构参数的技术,以及将这些参数应用于防雷性能评估的方法,提出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建立线路走廊三维模型,根据此模型提取差异化防雷评估所需的全档距地形地貌参数和杆塔结构参数,进而进行全档距绕击防雷性能评估。经与山区典型220 kV线路比对,评估结果与实际雷击故障记录吻合良好,充分说明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雷电天气会导致输电线路故障率增加,对大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有重要影响。针对不同雷电水平下的输电线路具有不同的故障率,依据地闪密度划分雷电水平区域,分区建立输电线路故障率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抽样原理,在考虑雷电天气下的大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分别对雷电天气和输电线路进行蒙特卡洛抽样,确定雷电天气状态和输电线路状态,生成确定的系统状态,然后进行大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最后给出在考虑雷电天气下的大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流程,并通过算例说明雷电天气对电力系统可靠性充裕度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架空输电线路跳闸故障智能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向阳  钱冠军  李鑫  高峰 《高电压技术》2012,38(8):1965-1972
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但国内还没有直接的监测技术能实现输电线路故障原因辨识。为此,介绍了架空输电线路跳闸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及其在广东电网中的应用。诊断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输电线路故障性质识别及故障精确定位,其中故障性质识别包括雷击和非雷击故障识别,雷击故障识别包括绕击和反击识别;故障精确定位是基于分布式行波监测技术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在线测量行波电流传播的等效波速来减小弧垂、波前畸变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输电线路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在广东电网17回输电线路挂网运行,通过与变电站故障录波装置、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诊断功能对比,分析了该系统在故障原因识别和定位方面的优越性。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输电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在故障区间定位、精确定位、指导故障点查找、故障定性和防雷分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绕击防护的新措施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针对当前输电线路故障开断重要原因的雷电绕击事故阐述了输电线路雷电屏蔽体系的构成、绕击发生的原因及绕击防护新措施的思路,提出了地线上加装水平侧向短针的绕击防治新措施。雷击模拟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短针长度大于间隙的临界电晕半径时,该措施能显著防治绕击事故。根据长间隙放电理论、现场运行经验和模拟试验结果提出实际线路加装长度20cm或稍长的侧针,保护范围约6m。  相似文献   

15.
许颖 《电网技术》2003,27(6):73-76
介绍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1999年制订的《6—1150kV电网雷电和内过电压防护导则》关于110—1150kV架空线路防雷保护部分中的新内容和新观点:(1)在防雷保护计算中增加了用第1脉冲和后续脉冲雷电流幅值和陡度多数;(2)架空线路绝缘子串中个数选择增加了“为了保证线路绝缘25年不检修的运行周期,实施在绝缘子串中增加绝缘子个数”的条款;(3)架空线路允许雷击跳闸次数的选择依据是线路断路器操作资源准则;(4)分析架空线路运行耐雷指标时指出:①110-22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主要起因是反击闪络;②33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主要起因大致反击闪络和绕击闪络各一半;③500-75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主要起因是绕击闪络:④提高115kV架空线路耐雷性要靠使用负保护角避雷线的直线杆塔和耐张转角杆塔:⑤提高架空线路不间断供电可靠性的后备措施是自动重合闸。  相似文献   

16.
地处高山的雷达站和自动气象站,以及高压变压器等设备非常容易遭受雷击,是因为设备供电一般是由架空高压线输送而来,架空高压线容易遭受直击雷或者感应雷入侵所致。为了有效防止高压变压器和末端设备遭受雷击,本文在不明显增加工程成本条件下,设计一套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策略,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埋地方法,并运用LC低通滤波器理论证明埋地铺设方法的效果,实现了高山输电高压线路和末端设备有效防雷。实践表明,输电线缆可靠埋地,埋地长度越长防雷效果越好,一般要求埋地长度30 m以上,防雷效果就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准确辨识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类型对于改进防雷设计、实现差异化防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以雷击输电线路后三相导线暂态行波电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小波能量谱的雷击故障识别方法。根据不同雷击情况下的小波能量谱分布特点,构建了相应特征量及故障识别判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雷电流参数及波形的影响,对于绕击未闪络、绕击闪络及反击三种雷击类型均能准确识别。通过合理选择判断阈值和电流行波监测点,可分别避免雷电冲击电晕及线路末端折反射波对算法准确性的影响,因此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绕击是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研究雷电屏蔽模型对线路雷电绕击计算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几何法、电气几何模型法和物理模型法在绕击计算中的特点和应用条件,并对220 kV输电线路典型杆塔进行了绕击耐雷性能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几何法来源于小模型试验,与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电气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都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方面的过电压保护一直受非常重视。但系统内每年均会发生较多的各种过电压事故和障碍,其中雷击珧闸在线路故障跳闸中所占比例最大,而在运行工作中。因计算雷电绕击率较小。一般较易忽视雷电绕击问题。分析达州电业局电网220kV代余线发生的雷击跳闸,探讨电力系统的雷电绕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