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击实仪,对粗粒土进行了击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粗颗粒含量对粗粒土的最大干密度影响较大,其中粗颗粒含量为70%是粗粒土最大干密度变化的分界点;最大粒径对粗粒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影响较小.粗粒土的最佳含水量随粗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且当粗颗粒含量大于70%时,粗粒土中细粒土的含水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
门克庆煤矿的中转水池堤坝填筑材料采用煤矸石和细砂。为了得到填筑材料压实后满足规范要求的相对密度,需通过堤坝填筑试验研究确定。试验分为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碾压试验,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制定出了煤矸石含量P5、干密度ρd、相对密度Dr3个因素相关图;通过现场碾压试验,得到了煤矸石和细砂的在最优填筑比例下达到填筑标准的相关压实参数。以废弃材料煤矸石作为拟加固中转水池的堤坝主要填筑材料,既可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也可以减少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洋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砂砾料是大坝(土石坝)填筑料的主要材料,为了确定砂砾料在筑坝过程中的压实质量控制指标,使压实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进行了砂砾料的现场碾压试验,确定了现场施工设备条件下,砂砾料的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及加水量等碾压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砂砾石大坝填筑碾压的相关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疆砂砾石填筑大坝进行碾压试验,验证坝体填筑设计压实标准的合理性、检验22 t自行式振动碾的适用性及其性能的可靠性。本试验主要采用室内相对密度试验、现场的碾压测定出碾压遍数、碾压沉降及相应密实度及其他试验参数,通过试验参数列表、试验参数包络线图与设计标准值的比较,得出最佳砂砾石填筑方案,同时也确定大坝填筑时的施工碾压控制参数,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苏丹Abu Rajala土石坝为均质土石坝,为了保证大坝坝体填筑质量,保证施工工艺的可行、合理,在坝体填筑前对填筑料进行了碾压试验,通过碾压试验为坝体填筑提供了合理的施工参数、施工工艺。重点对碾压试验的方法和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针对兰州市北滨河路银农段路堤填筑施工,探讨高填方填筑碾压控制工艺。采用碾压遍数、松铺厚度、含水量作为控制压实度的现场试验研究指标,将试验数据拟合出这些参数的相关关系方程式,以此方程式计算施工控制参数,并将检测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检验,以验证方程式的正确性,为控制高填方填筑质量提供施工工艺数量指标,以指导全面施工。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5,(11):320-322
设计了EPS颗粒的堆积密度和颗粒密度测试装置,开展了5个EPS颗粒样品的堆积密度和颗粒密度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回归分析发现,EPS颗粒的颗粒密度与堆积密度呈现显著线性相关,研究结论为轻质混合土和轻质混凝土中各掺料的配比设计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工程坝体填筑料碾压试验成果报告,确定坝体填筑时使用的碾压机械、铺料方法、铺料厚度、碾压遍数、行车速度等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云阳县北部新区滨江路建设需对经过的两大冲沟进行筑堤回填,回填高度达40余米。由于工程区缺乏回填的土料,拟采用工程区附近的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的粘土岩开挖弃料进行回填。为了解用于填筑路堤材料的碾压特性,需对粘土岩填筑材料进行现场碾压试验,但在勘察时进行标准碾压试验费用较大且费时,考虑到施工前需进行标准的碾压试验,因此,在勘察期间采取快速的碾压试验来验证,试验表明粘土岩开挖弃料作为筑堤材料可满足设计要求,用于工程填筑,节约大量的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0.
在吉林省引嫩入白供水工程中,输水总干渠大部分明渠采用风积砂填筑,其填筑控制指标如何确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为此,通过风积砂物理性质,风积砂的击实性能及相对密度试验研究,并参考有关标准明确了风积砂筑渠设计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
红砂岩粗粒土流变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斌  张家生  安关峰 《矿冶工程》2006,26(6):16-19,24
对风干的红砂岩粗粒土及饱水红砂岩粗粒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和压缩流变试验研究,针对每组试验进行了试验前后土样的级配分选试验,以此研究红砂岩粗粒土在不同受力状态、受力时间和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颗粒破碎程度,从粗粒土粗颗粒破碎的角度解释红砂岩粗粒土的流变机理以及水对红砂岩粗粒土流变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和应力状态对红砂岩粗粒土颗粒破碎和流变影响很大,在压缩流变试验中,湿土样的破碎指标Bg为145.04,最终流变量为15.5%,而干土样B,为88.44,最终流变量为9.86%,干土样的破碎率由大到小排列为:流变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将红砂岩粗粒土的流变机理归结为粗颗粒的破碎效应和细颗粒的填充效应,并将流变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型三轴仪与大型直剪仪, 对粗粒土、加筋土强度变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直剪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竖向荷载下粗粒土和加筋粗粒土剪切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类似, 应力应变曲线均出现应变软化现象, 但软化特性变化不大; 加筋土法向位移-剪切位移变化曲线表现为法向应力越低, 剪胀现象越明显; 粗粒土加筋后的内聚力增加, 但是内摩擦角却降低。三轴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围压条件下粗粒土和加筋土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表现为应变硬化型, 围压越大, 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越陡, 应变硬化特性越明显, 最大主应力差越大; 围压越低, 剪胀作用越明显, 越容易由剪缩发展到剪胀, 反之围压越高, 则剪缩作用越明显; 当轴向应变较小时, 加筋效果不明显, 随着轴向应变的逐渐增大, 加筋效果逐渐发挥。加筋土的内聚力明显大于粗粒土, 而内摩擦角基本上相等; 利用三轴试验结果对邓肯-张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表明邓肯-张模型能合理地确定粗粒土与加筋土的强度以及切线弹性模量, 但难以描述和确定粗粒土的变形特性和切线泊松比, 且不能反映粗粒土的剪胀性。  相似文献   

13.
丘陵沟壑地区的高速公路、机场、土石坝在进行建设时常采用高填方工程,高填方工程存在工后沉降难以计算、预测和控制等问题。本文系统调研了现有的高填方工程案例,通过查阅不同工程概况下的高填方工程相关文献与现行规范,总结了高填方工程的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分析了填方高度、土体类型两个主控因素对工后沉降规律的影响,发现粗粒土和细粒土的工后沉降机理、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基于两种不同类型土体的高填方工程,简要阐明了产生工后沉降的机理与诱因,分析了两者工后沉降变形规律与主控因素的差异,总结了细粒土的计算理论模型与粗粒土的估算经验模型,以及其他常用的高填方工程工后沉降预测模型。从提高原软土地基承载力、增强填料本身强度、增设防排水措施三方面列举了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工后沉降防治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高填方工程的工后沉降预测与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影响室内击实试验成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室内击实试验击实功的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不同堆置状态粗粒土剪切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堆置条件下排土场粗粒土的力学响应规律,开展了终排土体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和在排土体快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固结排水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先弹性后屈服再弱硬化的规律,体积-应变曲线有拐点,低围压时先剪缩后剪胀,高围压时以剪缩为主。在排土体快剪试验具有峰值强度,100~400 kPa时,峰值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20%~30%之间,且剪应力-位移曲线呈弱化趋势;600~1 200 kPa时,峰值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30%~40%,随剪切位移增加,土体抗剪强度基本保持恒定或略有增大。不同堆置状态排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代力  邓杰 《矿产综合利用》2022,43(3):113-120+147
针对川南典型硫铁矿区特殊的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和土壤特征,在矿区污染评价中开展土壤调查方法实验。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污染负荷指数计算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合对比研究元素在不同层位、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富集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层位之间元素富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采样层位是影响元素总体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表层土壤具有更高的元素总体富集程度,反映矿区污染特征的亲硫元素组合在粗粒级土壤中具有更明显的分布倾向性。建议优选区域适宜性较高采样层位为表层土(0~10 cm),样品制备粒级为-2.00 mm。   相似文献   

17.
粗粒土是一种天然填筑材料,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大量学者对加筋粗粒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但对直剪过程中颗粒破碎特性尚无人研究。本文采用大型直剪仪,对粗粒土和加筋粗粒土进行了直剪试验研究,研究了其直剪力学行为与直剪过程中的颗粒破碎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和垂直压力越大,峰值强度越大;加筋后,黏聚力均大幅提高,而内摩擦角有一定程度的减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土工格栅除了受到与土的摩擦力外,还受到土体对横肋的阻挡力,阻挡力大幅提高了黏聚力;由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颗粒破碎率均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垂直压力越大,颗粒间的接触越紧密,相互作用越剧烈,破碎率越大。同时在相同垂直压力下粒径越大,破碎越严重。加筋后颗粒破碎率显著降低,加筋可以有效防止颗粒破碎。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西部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季节冻融作用对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矿山排土场的稳定性影响问题日益突出。以西藏某高海拔多金属矿山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温大型直剪仪开展了排土场粗粒土在全融状态下和冻融交界面的剪切试验,并考察砾粒组含量对两种状态下粗粒土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全融粗粒土,其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呈现应变硬化特征,而冻融交界面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呈现应变软化特征。同一砾粒组含量条件下,相对于融土,冻融交界面抗剪强度约是其2倍,主要原因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冻融界面处冰的胶结作用增加了土体的粘聚强度,试验条件下这一贡献量值约在50~60 kPa;二是冻融界面处水分的润滑作用有所减弱导致滑动摩擦增加,且粗颗粒表面的冰包裹作用增强了颗粒之间脱离咬合的咬合摩擦,因此其内摩擦强度同样大于融土。随砾粒组含量增加,融土、冻融界面黏聚力显著减小,而内摩擦角显著增加,但相较于融土,冻融界面处黏聚力减小幅度较小而内摩擦角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对比中美两国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编制方式和内容差异,完善和优化我国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北方草原区与美国怀俄明州为例,系统对比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水文恢复标准的差异,揭示了我国相关标准的完善方向。结果与结论:①我国地貌重塑柔性表达不足,可更充分体现注重恢复采前地貌和景观协调并相应调整参数范围等;②土壤重构质量控制,可考虑根据矿种和复垦方向丰富土壤质量选择性指标;③我国植被重建质量控制局限于可测指标的定量数值,宜完善植被种类和重建时限标准,设定采前参照区并使用数理统计核验复垦质量;④根据采前信息增加水环境恢复的相关控制标准;⑤推动当前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研究成果有助于变“末端控制”思维为全过程管理,变后端刚性指标阈值控制为参照采前基准信息,变注重生产能力为恢复生态功能,提升复垦质量管理全程化、科学化、精准化和普适化。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分布在全国各地近千件土样腐蚀性测试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我国各类土的极化电流密度及腐蚀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性,它不仅与土中易溶盐含量有关,而且与成土地质条件、气候等密切相关。同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测试工作中应注意事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