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滩稠油油藏属于普通二类边底水稠油油藏,热采基本以吞吐转周为主,目前多轮次蒸汽吞吐开采己处于中后期,含水大幅上升、单井产量低、周期油汽比低、吞吐周期短、总采出程度低。本文结合新滩油田油藏的发育特点、开发特征,针对CO2驱油机理,对CO2复合吞吐工艺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出CO2复合吞吐具有降粘增能,延长吞吐周期的良好效果,并逐步在现场试验和应用了43井次,累计增产原油3.0662万吨,增油效果显著,延缓了稠油产能的递减,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得到改善,工艺改善后在新滩油田有着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这一工业的血液的需求越来越强,在我国的油田中,稠油油井在已经探明开采的油井中占据了一部分比例,在稠油油井的开采工艺中,使用蒸汽吞吐进行稠油的开采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开采技术。蒸汽吞吐稠油开采工艺使用至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现今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稠油开采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蒸汽吞吐的采油原理以及开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蒸汽驱油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开采方法。本次在楼112井区实施的1个井组蒸汽驱试验取得一定效果,对构造简单、油层分布零散的小油藏将来转驱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欢17兴隆台经过20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采出程度已高达45%,特别是目前处于吞吐后期的情况下,随着吞吐油汽比的逐年下降,吞吐效果逐年变差,在现开采条件下,针对不同油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实施配套的油化措施,优化注汽工艺,提高老井注汽效率,区块开发形势得到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
稠油资源在我国分布较广,储量也很多,约占石油总储量的五分之一。然而目前,稠油的开采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利用和改善稠油蒸汽的吞吐技术,以促进稠油油藏的开采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6.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入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7.
蒸汽吞吐开采方法又称循环注蒸汽方法或周期性注汽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技术相对简单、投资较少、产能增加快且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对于普通稠油和特稠油的开采工作几乎没有风险。自1960年美国成功实施后,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在世界各国稠油开采中广泛应用。我国80%以上的稠油是以蒸汽吞吐方法开采的。  相似文献   

8.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入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9.
气体吞吐具有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界而张力等优点。气体吞吐适用范围很宽,不存在严格的限制条件,既可用于高渗透率的油藏,也可用于低渗透率的油藏,既可用于稀油,也可用于稠油的油藏。在XX油田进行的气体吞吐采油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实践证明,利用气体吞吐采油是能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降低含水,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cO2吞吐是一种针对单井进行的提高采收率措施,其不依赖于邻井的流体驱动,涉及的油藏范围小。具有资金投入少,作业周期短,回收成本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通过CO2注入地层原油PVT参数变化实验,确定该区块CO2吞吐的主要作用机理,通过cO2吞吐长岩心模拟实验,确定不同影响因素对于CO2吞吐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cO2注入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峡沟开发试验区异常低温、低压、低渗透、低速、普通稠油油藏,使用传统开采技术难以提升试验区产能,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论证应用蒸汽吞吐技术可行性。本文中在西峡沟开发试验区应用蒸汽吞吐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蒸汽吞吐开发技术的配套技术与工艺参数,为蒸汽吞吐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田莉 《中国科技博览》2011,(35):187-188
稠油蒸汽吞吐开发后期,面临“三高、一低、一快”,即:高吞吐轮次、高采出程度、高含水、压力水平低、递减快,要保持区块产量规模。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是基础,是进攻性措施的物质储备。稠油蒸汽吞吐属降压开采,边部压力相对较高,措施效果明显,合理利用边部水体能量,均衡动用储量,仍使我们当前保持区块产量规模的重要举措。区块内部主体,实施提升压力水平,改善驱替效果的可行性实验,为二次开发提升油藏整体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互层状超稠油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井间汽窜严重是制约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之一,且随着油井周期吞吐轮次的增加,汽窜矛盾更为突出。汽窜直接影响吞吐井注汽质量,受窜井亦因汽窜导致含水上升产油下降,进而影响区块整体开发效果。为此,从汽窜机理分析入手,收集汽窜井相关情况,结合储层参数和监测资料,摸索汽窜规律,研究了相应治理对策,提出了一套汽窜防治可操作性做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深层稠油开发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石油开采工作的难题,原油粘稠、流动性差,在井底和井壁附近的流动非常差,给采油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不过近几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勘查领域和采集行业石油勘探和采油工艺的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这一行业难题也有了解决办法,既针对深层稠油油藏,利用CO_2吞吐技术,实施CO_2早期吞吐,使稠油开采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文中就CO_2吞吐技术的作用机理和注意问题等内容展开讨论,希望本文中的一些个人建议能对深层油藏稠油开采工作有所帮助,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人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低产低效井的原因分析、研究和治理,揭示了蒸汽吞吐开采的低产低效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对蒸汽吞吐开采的稠油低产低效区块的综合治理和改善稠油井吞吐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庆油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西部斜坡稠油油藏的勘探工作也逐渐展开,它是油田持续稳产和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之一。蒸汽吞吐是稠油热力试油的主要手段,近几年在西部斜坡蒸汽吞吐试油了11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勘探稠油井蒸汽吞吐储层分类及试油工艺的总结,优化蒸汽吞吐选层及试油工艺,指导稠油蒸汽吞吐试油施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应用状况,为进一步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在对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3种油品稠油油藏水平井生产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其开采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其开采特点既有与直井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的生产特点;投产条件及吞吐周期内加热长度和加热半径的不同是造成水平井自身开采特点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具有不同水平段长度和目的层厚度水平井的开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目前的注汽和工艺技术条件下,目的层厚度对生产效果的影响程度较水平段长度明显一些,提高水平段的动用程度将是改善现有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天然的条件下形成的油藏中讯在这大量的石油资源,但是对于开采技术来说,因为油藏的类型及原油特性的不同,技术也有较大的差距。其中种,稠油也称重油,它是一种具有高粘度特性的重质原油。正是因为它在油层之中的粘性较大,流动性也较弱甚至有的不能流动,一般的开采技术很难对它进行经济的有效的开采。对于稠油的粘度大和一些油藏结构的不同,开采工艺也随之改变。当今,热采技术已经成为了稠油开采当中的关键手段,热采技术同样的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的对于油藏开发的技术工程上面。稠油油藏的热采技术中包括了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等等重要开采的工艺。其中,蒸汽吞吐是我国最常运用的技术,它主要也是对裂缝性质的稠油油藏进行开采。最近几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热采技术的完善创新,使得稠油开发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向进 《中国科技博览》2013,(15):289-290
曙光油田是一个以稠油开发为主的老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采出程度高、吞吐轮次高、地层压力低,已进入吞吐开发中后期。为改善老区开发效果,曙光油田加强了水平井部署力度,利用井间加密水平井、叠置水平井等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但随着水平井吞吐周期增加,产量递减快、水平段动用不均、井间汽窜干扰,严重制约着水平井正常吞吐开发。本文通过运用数字化处理、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等技术,揭示了影响曙光稠油水平井生产效果的根本因素,提出适宜稠油水平井开发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