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城内有“先农坛”,取名先农论坛乃借“先农”之名。翻阅辞典,“坛”的第一个注解是“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多用土石等建成。”这种“坛”,全国各地有很多很多,而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先农坛却如凤毛麟角,供帝王亲祭及“亲耕享先农”之地的皇家先农坛,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京的先农坛。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统治者视农为本,自然首先要祭祀开创原始农业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周易》《管子》等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资料,炎帝神农氏时代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创始时期,“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  相似文献   

2.
喝茶治百病     
我国盛产茶叶,根据记载,茶叶很可能是最早作为药用植物被人们发现的。汉代司马迁《史记》中《三皇本纪》中提到:“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这里提到的“赭鞭鞭草”,人们认为便是茶叶。可见茶叶在一开始便与医药联系在一起了。战国早期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东汉的《增广本草》进一步指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充分说明了茶的医疗保健作用。唐代陈藏器在巨著《本草拾遗》中极力推崇茶是“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宋代淳照年间日本学者荣西禅师,在他的《养生记》中曾说:“茶乃养生之仙学也,延年之妙方也。” 《美国健康基金会》主席约翰·温斯伯格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茶内所含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语见《论语·乡党》,是一条孔子语录。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此句注释说:“食以五谷为主,故不使肉胜食气”。食气,即五谷之气,谷物营养价值之所在。“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是我国古代重要食论之一,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我们民族自古以农立国,是种谷、食谷的民族。人们习惯地说自己是吃五谷长大的,吃饭长大  相似文献   

4.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 毒,得荼而解之”。这里说的“荼”(茶的古体字),指野生茶树,这是《神农本草》上所记载的文字。《晏子春秋》中也叙述  相似文献   

5.
绿茶与抗癌     
绿茶与抗癌王浩(安徽枞阳科技研究所邮编246702)中医古籍称“茶为万病之药”,这不免有些夸大,但绿茶能增强人体的兔疫功能,防治疾病,健脑提神,却是众所共知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明朝李时珍也说:“茶主治喘急咳...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梨是甜美爽口的果中佳品。可是,在中国古代食疗典籍里,这水果却被赫然冠以“有毒”,二字,如,著名的《千金·食治》即云其“味甘,微酸寒、有毒”。不仅如此,有许多个人并不认为有毒的食物,在食疗古籍中也被标上“微毒”、“有小毒”之类提示语,例如:桃,“微甘,有小毒”(《食鉴本草》卷上);胡瓜(黄瓜),“甘寒,有小毒”(《本草纲目·菜部》);肉(猪肉),“味辛、平,有小毒”(《千金·食治》);莴苣菜,“性冷,微毒”(《饮食须知》卷上),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7.
饮茶对人体的好处,在我国古书中早有很多记载.《神农本草》一书中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即现在的茶)而解之”.东汉名医华陀的《食论》中也提到:“苦茶久食,益思意”.明代顾元庆的《茶谱》中更有详细的记载:“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  相似文献   

8.
话茶     
茶叶原产于我国.相传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已利用野生茶树叶子作药料医治疾病.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后得茶解之.”《神农本草》也有“萘(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  相似文献   

9.
5元明时代的文献元·贾铭《饮食须知·卷五》:醋:“味酸甘苦,性微温。解鱼、肉、瓜,菜毒。米醋乃良。多食损筋骨,伤胃气,不益男子,损齿减颜,能发毒。不可同诸药食。服茯苓、丹参、葶苈药者忌之。凡风寒、咳嗽及痢疾、脾病者勿食。贾铭(约1266~1374),该文献为饮食卫生与营养类著作。元·韩奕《易牙遗意》:醋:“用粳、糯米,不拘糙与白皆可。以七升五合,水浸三日炊饭,白曲一斤半,称水二十五斤和匀,入瓮,厚纸五层密封。五十日熟。二醋下水十二斤,三醋下水八斤。春秋二社皆可造。亦有以米罨成黄子者”。又法:“正立伏日,粳米糙白皆可,粞亦可。五…  相似文献   

10.
《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古‘茶,字)而解之”。可见我国在远古时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唐代著名药物学家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中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百病之药”,足见古人对茶叶药理功能之推崇。历史上以茶叶作为药用方剂的单、复方  相似文献   

11.
吃狗八记     
狗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饲养的目的除了狩猎、警卫、使役(如拉车)等以外主要是“食其肉”。作为观赏“宠物”是以后的事。中国小孩子五、六岁发蒙读的《三字经》就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食”。我国古代设“犬人”(管狗的官,见周礼)是为了杀狗祭神,当然最后还是人吃了。孟子见梁惠王,劝他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应爱惜物力,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章句  相似文献   

12.
食异与食俗     
食异与食俗,似乎有因果关系。有了前人的女异,才有后人的食俗。食异者起着开创作用,承担风险,是应该受到尊敬的。食俗则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上古时期,曾有“神农尝百草”之说,说是神农氏为战胜病沿,尝百草制良药而中毒数十次。有了他的食异,才有了《神在百草经》一书。鲁迅先生称第一位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这话极是。那储柱形态狰狞且凶恶横行之状,谁人有吃它之念!但毕竞有人首尝,始知它肉味鲜美,致使今天的翟肴蟹识,成为人们公认的美食,屯就成为了一种食俗。由此联想起来,世间可吃的、不可吃的,事先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据说,饮茶是从发现它的药用价值开始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而解之.”这里的“萘”,即指茶(因原无“茶”字).唐代陈藏器曾在《本草拾遗》中说:“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茶为万病之药.”《神农本草经》亦云:“苦萘久服,令人悦志.”东  相似文献   

14.
一般都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这是今人的语言,古医籍并无此语。我却认为中医中药皆源于饮食。 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中华民族的饮食,是经过中医药筛选过后而定型的。从而,这种饮食最适应人体生存与健康的需要,或者说,最适应中华民族体质的需要。 “医食同源”说,常常是根据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来加以论证的。《史记·补三皇本纪》谈及“神农氏以赭  相似文献   

15.
漫话腊八     
“腊”,在我国古代本是一种祭礼.当时,“腊”与“猎”同,周代夏历十二月,有猎禽兽以祭祖先的风习,叫做“腊”.直到秦代,才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以后历代沿袭至今.“腊月”是古代一种盛大庆典,不亚于当时的年节.《礼记·月令》载:“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天宗.”即是说,人们在每年十二月宰牲蒸酒,举行欢庆仪式,求天地、祖宗保佑来年丰收.到了南北朝  相似文献   

16.
“侑”是相佐相助的意思, “以乐侑食”就是在宴会中用乐 舞来助兴佐餐。以乐侑食之风, 历史相当早。《周礼·天宫·膳 夫》上便有了“以乐侑食”的记 载。《诗经·唐风·山有枢》也 说:“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 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 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人 室。”周朝的大典、大宴,用大 雅乐;一般的宴会,用小雅乐。 小雅之乐不仅用于宫廷中,而且 也用于一般的贵族之家,如《诗 经·小雅·鹿鸣》说:“我有嘉 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 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 心。”这种弹瑟弹琴,其乐融融 的宴饮气氛是热烈的。自周朝  相似文献   

17.
传说,当年神农遍尝百草,尝出莱类甚多,已收入《神农本草经》之中。明代的李时珍用自己独道的眼光和严谨的科学方法,把天下可食之莱都写进自己的《本草纲目》里,说这些非但是菜,更是药物,可以医治人类的疾病。由于蔬菜、粮食、水果等食物与其他草木一样,都有各自的“四气”(即寒、热、温、凉)和“五味”(即甘、  相似文献   

18.
慈菇别名甚多,如白地栗、剪刀草、燕尾草、水萍、搓牙、茨菇、茨菰、水慈菰、茈菇等。《本草纲目》注解:“慈菇,一根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尔雅翼》说慈菇“岁有闺则十三实”。 慈菇是我国所特有一种普通蔬菜。早在唐代以前就开始人工栽培。《唐本草》、《日华本草》、《图经本草》、《药性论》、《救荒本草》和《梦梁录》、《齐民要术》等书均有记载。慈菇甘甜酥软,带有一种淡淡的苦香和麻涩味,象煮熟的土豆。可煮、可炒、可烩、可油炸、可煎食,荤素皆宜。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在回忆录中谈到当年他在宫中…  相似文献   

19.
酱,从古至今在中国烹饪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过肉、鱼类酱已经大大减少了,果蔬类酱增多了。〈尔雅·释名》曰:“酱,将也。制饮食之毒,如将之平祸乱也”。孔子说:“不得其酱不食”。清《调疾饮食辩》曰:“用酱取其咸,而且鲜,比盐较美”。今用酱料调制几款滋味鲜美、新颖独特的菜肴,供您参考。 一、酱酥肉莲花 此菜以猪肉、莲花为主料,辅以鲜嫩配料,用辣酱、芝麻酱配制,成菜色呈枣红,酥脆嫩香,具  相似文献   

20.
漫谈酱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在中国古代烹饪中占据重要地位,“酱,八珍主人也;醋,食总管也。反是为。恶酱为厨司大耗;恶醋为小耗。”(《清异录》)由此可见古人把酱看作是调味的统帅。故孔夫子说:“不得其酱不食。”疏云:“不得其酱不食者,滑鱼脍,非得芥酱则不食也。” 酱在中国古代的含义比较广泛,据《说文解字》中说:“酱,醢也,从肉酉。”段注(一)从肉酉:“从肉者,醢无不用肉也。”由此分析酱字是指肉酱。其实,古代不只有肉酱,也还有用米、麦、豆、果、鱼等制成的各种酱。《周礼·膳夫(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