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信息     
攀钢首轮IF钢试验成功 FIRST PRODUCTION TRIAL OF IF STEEL COMPLETED SUCCESSFULLY AT PANZHIHUA STEEL   攀钢与重庆大学联合开发成功中间包无碳覆盖剂,使之彻底消除了使用碳化稻壳导致的中间包增碳问题的困扰。为开发IF钢和超低碳钢新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轮IF钢试验,已获成功。其中最大难点是控制成品钢中碳含量,攀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终于将碳含量控制在<30×10-6的水平,从而使LD-LF-RH-CC的工艺流程顺利进行。进入轧制阶段后,由于事先消除了热轧终轧温度低这一限制性因素,保持高温终轧,因此顺利通过热轧关。攀钢首轮IF钢冶炼及轧制试验的成功,使其有望成为我国第3个能大批量生产IF钢的厂家。  相似文献   

2.
攀钢与重庆大学联合开发成功中间包无碳覆盖剂,使之彻底消除了使用碳化稻壳导致的中间包增碳问题的困扰。为开发IF钢和超低碳钢新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轮IF钢试验已获成功。其中最大难点是控制成品钢中碳含量,攀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终于将碳含量控制在<30×10~(-6)的水平,从而使LD-LF-RH-CC的工艺流程顺利进  相似文献   

3.
提高热轧板终温度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统计、分析了大量热轧生产数据,包括加热温度、开轧温度、中间坯厚度、轧制速度、成品厚度等,找出了影响热轧终轧湿度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序,并提出提高热轧终轧温度的可能方案,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为攀钢生产IF钢和极薄规格产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统计、分析了大量热轧生产数据,包括加热温度、开轧温度、中间坯厚度、轧制速度、成品厚度等,找出了影响热轧终轧温度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提出提高热轧终轧温度的可能方案,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为攀钢生产IF钢和极薄规格产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根据攀钢热轧生产工艺流程 ,建立了带钢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温度偏差≤± 15℃。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轧制速度、轧制节奏、轧制道次、加热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热轧板卷终轧温度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热轧板卷终轧温度的技术措施。经现场大生产实际应用 ,可以满足冷轧冲压系列钢板尤其是超低碳IF钢对热轧高温终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攀钢IF钢生产中碳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攀钢IF钢生产中碳的控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攀钢IF钢的碳含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规热连轧极限规格生产问题,轧件温度、粗轧中间坯稳定性、带钢对中特性、轧机间隙精度是影响薄规格高强钢生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轧机终轧温度、轧机加速度、粗轧中间坯控制策略、轧机对中特性的研究与改进、轧机间隙管理精度的提升等措施,提高了轧制稳定性,使安钢成功开发并批量轧制1.5 mm厚度750MPa强度级别的热轧带钢.  相似文献   

8.
 采用润滑轧制,在不同压下率、终轧温度及退火制度下,研究了IF钢铁素体区热轧时,不同工艺参数对IF钢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压下率增加,r值提高;终轧温度下降,r值略微增加;高温退火可使变形铁素体充分再结晶,从而提高r值。ODF织构分析结果与检测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黄镇 《特殊钢》2020,41(1):58-60
研究了终轧温度(880~935℃)对热轧中碳含硼钢40B实际晶粒度的影响。在开轧温度990~1010℃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圆钢轧制节奏,实现不同的终轧温度,得出终轧温度降低有利于改善Φ32mm热轧中碳含硼钢的实际晶粒度。通过试验生产实践,并分析圆钢头、中、尾部1/2半径区域的纵向金相组织,发现当终轧温度在880~890℃时,热轧中碳含硼钢40B的实际晶粒度最细小且均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Ti含量的变化和Nb-Ti复合对IF钢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Δr的影响。揭示了Ti和Nb对固碳和固氮的作用和{111}织构生成的关系,Nb的添加有利于降低Δr值。同时,通过热轧工艺的变化和提高冷轧压缩比的试验,分析了工艺对于Δr的影响,认为终轧温度对Δr的影响不大,提高冷轧压缩比有利于IF钢{111}织构的形成,对降低IF钢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Δr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集热轧实际生产中IF钢轧制过程奥氏体单相区轧制与两相区轧制的各机架轧制温度、轧制力参数,与轧制模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IF钢热轧精轧过程中奥氏体、铁素体相变区域以及影响模型轧制力预报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轧制过程中厚度波动、板形异常的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郑芳  郑磊  王国栋 《钢铁》2007,42(3):60-64
研究了不添加任何贵重合金元素的经济型热轧TRIP钢.在实验室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不同碳、硅、锰含量的试验钢,经控制轧制和随后二阶段控制冷却获得3 mm厚的热轧TRIP钢薄板,分析研究了经济型热轧TRIP钢中碳、硅、锰等元素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贵重合金元素的情况下,通过合适的轧制与冷却工艺可使碳的质量分数为0.09%时获得TRIP效应;增加碳、锰含量可以提高钢的抗拉强度;锰含量对性能的影响规律与碳含量有关;硅可以在不影响伸长率的情况下提高钢的强度.仅通过控制钢中的碳、硅、锰含量,在相应的轧制和冷却条件下可获得600 MPa级和800 MPa级热轧TRIP钢,其强塑积分别达到21833 MPa·%和24650 MPa·%.  相似文献   

13.
《特殊钢》2017,(5)
0.017%C 316L/0.076%C 310S钢与0.160%C Q345钢复合坯经1 200℃2 h加热,开轧1 150℃,终轧1 000℃,道次压下量20%~25%,轧制5道次,轧成试验用复合板。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复合板中不锈钢的伪二元平衡相图,得到了316L和310S钢在轧制温度下析出碳化物的临界碳含量分别为0.082%和0.076%,并利用菲克第二扩散定律对碳在热轧不锈钢-低碳钢复合板中的浓度分布进行分析计算,据此得出316L钢和310S钢碳的扩散距离分别为10μm和12μm(碳在316L钢中扩散距离为7μm),并与草酸腐蚀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复层用316L钢的复合板的耐蚀性优于310S钢。  相似文献   

14.
10MnPNbRE钢厚、中板轧制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稀土》1974,(3)
本文分析了产生热轧铌钢脆性的原因,提出“低温”大压下量终轧的10MnPNbRE 钢中、厚板轧制工艺,给出初步生产试验结果,进一步讨论了铌钢轧制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攀钢冶炼IF4钢转炉、精炼、连铸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冶炼控制技术及控制水平,对超深冲钢IF4中碳含量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IF钢的生产提供指导。IF钢的成品碳质量分数平均降低到18×10-6左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合金成本低廉的C-Mn-Cr化学成分设计,通过层流冷却段的水冷—空冷—水冷的三段式冷却模式和低温卷取,成功在1 580mm机组上试生产580MPa级热轧双相钢。对试生产钢卷进行了性能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去轧钢头部弱冷区域,整卷性能均匀,马氏体比例可稳定在10%左右。进而得出当前采用的恒速轧制方法有利于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均匀性控制的结论。试生产中在终轧后实施了2种不同的中间温度,轧制结果显示2种工艺方案下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攀钢研究院在鞍钢开展了2017年首轮TA2纯钛中厚板热轧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过去轧制的厚薄规格板坯,由于加热出炉的坯料温度不均导致镰刀弯等板型缺陷,后期表面处理要增加工序,产品成本居高不下。针对上述问题,攀钢研究院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轧制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成功解决了轧制薄规格板  相似文献   

18.
IF钢碳含量不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攀钢IF钢RH处理过程终点碳含量偏高及不稳定的问题,对IF钢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RH处理前钢水[C]及a[O]、真空度、脱碳时间、钢包耐火材料及合金增碳等是影响IF钢碳含量偏高及不稳定的主要因素.RH进站[C]含量高于0.045%,终点碳含量与进站碳含量成正比关系;最小真空度越低,脱碳时间越长,终点碳含量就越低.为保证攀钢IF钢碳含量合格,应将RH进站钢水碳含量控制在0.030%~0.045%、a[O]控制在(500~700)×10-6,加强设备监控与维护以维持足够的深真空时间和进一步降低真空度.为减少RH处理后期钢液增碳,在保证真空室不结冷钢的前提下应使用渣线部位不含碳的钢包及低碳合金.  相似文献   

19.
杨浩  周晓光  刘振宇  王国栋 《钢铁》2013,48(1):75-81
 通过热模拟试验和实验室热轧试验,结合含Nb船板钢的CCT曲线,重点研究了超快冷条件下试验钢中Nb在相变区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变形后快速冷却至600℃保温不同时间时,得到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组织,而在650℃等温时,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含量随等温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不同温度下保温,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析出相粒子的数量有所增多,尺寸也有所增大;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910℃终轧+超快速冷却工艺,相比于850℃终轧+层冷工艺组织中的粒子析出量大大增加,微合金的析出强化作用得到加强,得到轧件的强度相比于低温终轧并没有降低,说明超快速冷工艺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Nb的析出强化作用,提高含Nb船板钢的强度,而且可以适度提高试验钢的终轧温度,降低轧制力,提高轧制节奏。  相似文献   

20.
刘自权  马子洋 《河北冶金》2020,(8):32-34,79
在对高强IF钢HC210IF、HC250IF热轧变形抗力热模拟试验及金相组织检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轧制温度对变形抗力及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IF钢热轧变形抗力随轧制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且轧制温度在850℃时变形抗力均达到最低点; 900℃高温轧制时,其微观组织中晶粒更加细小均匀,低温铁素体区轧制时晶粒粗大且大小不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