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子东 《粘接》2005,26(4):31-31
大日本油墨和化学品公司(DIC)首次开发成功一种新型高性能液体环氧树脂,其特点是黏度低、柔韧性好、粘接力强、收缩小、纯度高。兼具弹性体和橡胶材料的弯曲柔性和耐180℃反复弯曲试验;粘接力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1~4倍;固化收缩率为传统环氧树脂1/5~1/10;氯含量比普通液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低80%。该环氧树脂新产品可在电子尖端技术材料、特种涂料、高档胶黏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子东 《粘接》2005,26(4):31-31
大日本油墨和化学品公司(DIC)首次开发成功一种新型高性能液体环氧树脂,其特点是黏度低、柔韧性好、粘接力强、收缩小、纯度高。兼具弹性体和橡胶材料的弯曲柔性和耐180℃反复弯曲试验;粘接力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1~4倍;固化收缩率为传统环氧树脂1/5~1/10;氯含量比普通液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低80%。该环氧树脂新产品可在电子尖端技术材料、特种涂料、高档胶黏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子东 《粘接》2008,29(12)
从沈阳市东南化工研究所获悉,该所已成功研发并生产出第2代双酚A型环氧树脂——THE系列坚韧环氧树脂。其突出特点是强度高、韧性好、还耐热,综合性能优于应用量大、面广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一步拓宽了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我国环氧树脂生产、科研及开发应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较全面地综述了自一九五七年环氧树脂在我国工业化生产以来国内环氧树脂开发研究的主要品种,尤其是近十年来开发的新品种,并对国内开发研制的各类环氧树脂品种的特点、合成路线、性能及其主要用途作了扼要的介绍.最后,概述了国内环氧树脂生产、科研和开发应用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姚颖 《中国胶粘剂》2007,16(11):3-3
上海理亿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成功一种新型结构的环氧树脂IER-0350,除具有环氧树脂的系列优良性能外,其固化物具有柔韧性、弹性、高延伸率、高模量及抗冲击强度,此外其与双酚A环氧树脂的相溶性良好,可调节固化物的柔韧性和弹性。该新型树脂适用于中、高温固化,基于该产品的优越性能,其在电子、电气和精密元件等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环氧树脂的开发和应用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石宁 《热固性树脂》2000,15(2):30-33
详细介绍了近期环氧树脂开发应用情况,指出高性能环氧树脂的开发主要集中于耐热、耐湿热、增韧等方面,其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涂料、电子电器、建筑、粘合剂、复合材料等。  相似文献   

7.
《云南化工》2015,(2):40-43
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粘接性,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交联密度高,内应力大,因而质脆、耐疲劳性与抗冲击韧性差,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综述了合成高弹性环氧树脂的理论和方法,并探讨了高弹性环氧树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对低聚糖的性能、应用作了概述。薯芋类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产量高,种植区域广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利用薯芋类淀偻生产低聚糖,是淀粉深加工开发另一糖源重要途径。薯芋类是可再生绿色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多种经营发展,而且对脱贫致富、保护环境,推动西部大开发,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热点话题聚焦──生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改革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朱镕基总理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并建议将生漆产业的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抓。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央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生漆行业相关地区,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黄河流域大江南北到处涌动着“要想富,种漆树”的春潮。国务院涉农部委以及生漆行业在这次西部大开发中有什么长远规划?已采取了哪些措施?本刊特采编相关信息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腐蚀性、高耐久性、高抗渗性、养护周期短等优点,在工程上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微波固化是加速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固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树脂基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微波固化环氧树脂的原理、方法以及改善措施。在快速固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环氧树脂混凝土与待修补混凝土界面结合性以及防水性能的方法,可为获得综合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泛的新型环氧树脂混凝土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