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70岩性油藏纵向含油层系多、岩相横向变化快、储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等基础资料,应用Petrel精细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路70岩性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重新落实构造和储层分布;通过对各小层储层物性分布特征的分析以及储量复核,认为该油藏物源来自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指出该油藏大王庄边界断层的上升盘区...  相似文献   

2.
地质建模技术在断块油藏综合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油田葡南一断块油藏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应用地质建模技术可实现构造模型的三维可视化,通过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了断块区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研究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使得剩余油的分布范围和剩余量由过去的定性描述变为定量,更精确的指导断块剩余油挖潜工作.针对葡南一断块目前剩余油分布状况的不同类型,制定了注采系统调整、复合措施等4套剩余油挖潜方案,进行对比优化,调整后已初步见到效果.该技术不仅有利于后期调整,而且为断块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HA-1区块T1储层勘探获得异常高产油气流.利用地质、测井、测试和地震资料分析该油藏的地质特点.测井与录井和取心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石英砂岩是其主要储层,多井资料划分的沉积相以及测井曲线在平面上的分布特点,表明T1储层是曲流河的边滩沉积,平面上其分布特征表明河道在西部近北西向分布,在HA-1井区转向北东向发育.地震资料的波阻抗反演资料得出储层分布特点与该结论一致.套后测试的外推油藏压力明显小于裸眼井测试获得的油藏压力,说明该油藏在空间上分布有限.导数分析表明其也是具有封闭边界的油气藏,其距封闭边界的距离不足700 m.多种资料综合研究表明HA-1井的T1油气藏是分布受曲流河边滩沉积微相控制、范围有限的砂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地质建模理论技术对高邮凹陷戴南组进行了沉积、砂体和成藏建模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高邮凹陷戴南组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3类有利砂体和3类隐蔽油藏类型的认识,经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藏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模型、岩石物性参数模型和流体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所使用的三维地质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充分应用油藏地球物理学方法 ,可以提高所建地质模型网络节点参数的准确程度。文中给出一些实例 ,利用地震均方根振幅剖面精细解释断层、恢复古应力场进行层面曲率分析、计算破裂值的平面分布来判断地质体的破裂程度从而建立构造模型 ;采用三维地震相干切片技术和多参数约束反演技术 ,定量地建立岩石物性参数分布模型 ,并解释单砂体骨架空间分布 ,建立单砂体骨架模型 ;利用地震连井剖面 ,综合测井、地质资料 ,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模式识别技术 ,对地震属性与油气藏关系进行聚类分析 ,建立流体模型 ,可以确定油、气、水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6.
河流相多层砂岩油藏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针对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多层砂岩断块油藏特点,通过细分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和储层参数研究,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和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和储层随机模型,对剩余油监测解释技术、剩余油挖潜的调堵和调驱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油藏剩余油定性和定量以及大规模油藏数值模拟综合研究,弄清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剩余油调整挖潜、降水稳油、增加可采储量措施,其矿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质统计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基于地震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降低储层建模中的不确定性。测井数据在垂向上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地震数据在横向上能大范围地反映地质构造和砂体变化等特征。因此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特点,取长补短,获得高精度的储层描述。笔者提出的方法,采用斯坦福大学的开源软件SGeMS中的多点统计算法模块模拟,将输入数据扩展为测井数据、训练图像及砂体概率。其中训练图像综合考虑地质分析中的砂体等厚图、地震反演结果切片、曲流河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并可手工绘制得出。砂体概率数据通过地震数据反演获得。通过地震约束,可以大大降低只存在测井数据模拟时的井间区域不确定性。训练图像的加入,增加了地质学家对储层的地质认识。建模结果在反映目标体形态的基础上更加忠实于原始地质特征,对于井位稀少的区域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建模与地震反演结合预测含油单砂体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含油单砂体形态及分布特征的预测是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根据渤海湾盆地G油田地质特征、地震资料品质及研究目的,选择稀疏脉冲地震反演方法,以泥质含量为地震反演目标,将地震反演技术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相结合,利用协克里金方法将测井解释结果与地震反演参数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泥质含量模型.三维地质模型所反映出的单砂体形态完全达到了油藏精细描述的要求,同时又很好地保持了原始地震属性参数的分布特征,使砂体预测的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在泥质含量模型的基础上划分砂体,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含油单砂体进行三维追踪和解释,得到含油单砂体及油藏的三维空间展布形态和分布特征,使油藏预测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基于PETREL的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精细描述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油藏地质建模是油藏精细描述的核心。本文介绍了PETREL三维可视化油藏地质建模软件的发展历程、功能模块及工作流程,并给出具体研究实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借助PETREL强大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和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功能模块,可以快速准确的分析油藏地质特征、建立油藏属性格架、明确剩余油分布情况,为勘探开发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储层地质模型10年   总被引:65,自引:10,他引:55  
裘怿楠  贾爱林 《石油学报》2000,21(4):101-10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经历了从手工作图到完全三维可视化的整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同时,在储层预测方面,也开始由一般的地质统计向随机模拟和预测的方向发展。在另一方面,为了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地质模型,发展适合于我国陆相碎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近年又开始了储层地质原型模型的建立和积累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地质知识库,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预期将对我国储层表征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回顾我国储层地质模型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定量概念模型的建立;(2)地质模型的快速发展阶段;(3)地质模型的重点发展阶段;(4)储层露头精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强  王伟峰 《石油学报》1995,16(1):32-37
本文提出的四级油藏地质模型是对油藏类型、储集体几何形态、储层参数、流体性质、孔隙结构等宏观微观性质的定量概括,它能反映油藏形成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对于油气开发起指导作用,对于新区勘探开发又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在开发设计阶段预测储层分布的新方法。新方法利用地质统计学技术将地震孔隙度反演数据、测井孔隙度初始模型与地质综合研究成果相结合 ,最终形成储层孔隙度模型 ,从而预测储层的分布。该方法综合应用了地震、地质和测井等各种基础资料 ,克服了常规储层预测只注重地震资料的缺陷 ,它对于构造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油田的储层预测比较有效。应用该方法对渤海南堡 35 - 2油田的储层进行了预测 ,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项地震资料解释新技术 ,与传统的二维解释技术不同 ,它基本抛开了原来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工作思路 ,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和零闭合差等特性 ,通过全三维解释形成地质认识 ,并通过层面可视化评价三维空间中的层面。该项技术结合相干体技术可进行复杂断层的解释与组合 ;采用种子点自动追踪模式解释波阻抗界面 ,落实构造形态 ;直接在三维空间上寻找和雕刻特殊地质体 ,研究储盖组合等。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的效率和成果精度 ,所获成果更为直观、可靠 ,在 HY7- 1构造等实际“靶区”取得了诸多地质上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早期评价阶段应用Boolean方法建立砂体连续性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健  裘怿楠  肖敬修 《石油学报》1994,15(Z1):171-178
Boolean方法是随机建模技术的一种简单方法,上要用于早期评价阶段建立砂体连续性模型和隔层模型.本文讨论了Boolean方法的基乍原理及其相应的算法,并给出了建立A油藏A1-1~A1-4砂层组砂体连续性模型的应用实例.该方法使用灵活,模拟结果比较贴近地质概念.  相似文献   

16.
PETREL软件在油藏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定量形象分布油藏三维参数及几何形态、提高井间地球物理特性的内插精度来提高油藏精细描述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它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多角度观察和描述油藏,加深地质研究人员对油藏地质特征和油藏参数分布的认识,为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开发的一体化、高级可视化应用奠定基础,从而为油田详探、制订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了解地质建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Petrel软件按照由点到面到体的建模基本步骤,建立了新疆油田A区块的构造模型、断层模型、属性参数模型,从而为油藏的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地质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开发后期调整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以八区克下组油藏为例,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次建立三维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结合油藏实际地质情况,利用沉积相和趋势面的控制建立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SN油田S109井区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 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 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对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了检验和修改,从而建 立起符合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分布,为后续油藏数值模拟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博士庄地区下第三系油藏描述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刚  曲志浩 《石油学报》1998,19(4):30-34
薄层砂体横向预测是油藏描述的关键性技术环节.运用地质、测井约束条件下的地震综合反演技术,提高了波阻抗剖面的分辨率和储层物性参数的预测精度,对博士庄地区下第三系内陆河湖相薄层砂体进行了以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为主要内容的油藏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石油成藏系统的研究思路,预测了该区下第三系沙二、三段含油目的层系的石油运聚成藏条件、富集规律及其有利的圈闭类型和勘探方向.综合分析认为,博士庄地区沙二、三段含油层系在不同构造区分别属于3种圈闭类型及相应的5个油藏,其中尤以XL10井沙三段断鼻构造油藏、G103井沙二段岩性构造油藏和G43井沙三段构造岩性油藏最具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地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牛20、纯41、桩74、大芦湖等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胜利油区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地质模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该模型充分利用三维地震、地质、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以定量研究为主要方法,以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和储层模型研究为基础。裂缝模型研究是关键,主要包括野外和岩心裂缝研究、测井方法研究裂缝密度、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方法预测裂缝走向、现今应力场模拟方法研究裂缝的连通性及分析压裂裂缝的展布方向和储层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等。储层非均质地质模型研究主要包括测井资料解释模型的建立、层间非均质研究、层内非均质研究和平面非均质研究。该模型在胜利油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