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取自不同地区花生油加工企业的24个花生仁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总量(AFT)进行检测,挑选其中AFT高、中、低含量不同的3个花生仁样品分别进行低温压榨、高温焙炒压榨和正己烷溶剂浸出制油,检测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毛油和饼粕中AFT含量,分析研究花生仁品质及制油工艺对其毛油和饼粕中AFT含量的影响,探讨花生仁中AFT在不同制油过程向毛油和饼粕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23个花生仁样品中AFB_1含量为12. 45~33. 16μg/kg,平均值为20. 54μg/kg,AFT含量为14. 57~40. 48μg/kg,平均值为23. 45μg/kg;从花生仁原料中色选出来的变色霉变花生仁样品中AFB_1含量为91. 22μg/kg,AFT含量为99. 61μg/kg;用AFT含量不同(14. 57、40. 48、99. 61μg/kg)的3个花生仁样品分别制取的热榨、冷榨及浸出毛油中AFT含量分别为0. 48~40. 94μg/kg、0. 51~52. 82μg/kg、0. 34~13. 42μg/kg,平均值分别为13. 97、18. 06、4. 71μg/kg,分别是原料花生仁AFT平均含量的27. 10%、35. 03%、9. 14%,压榨毛油中AFT含量明显高于浸出毛油;用品质较好(AFB_1含量12. 45μg/kg)花生仁所制取的3个毛油中AFB_1平均含量0. 44μg/kg,仅为原料花生仁中AFB_1含量的3. 53%;用变色霉变花生仁所制取的3个毛油中AFB_1平均含量33. 39μg/kg,为花生仁中AFB_1含量的36. 60%,为国标限量1. 70倍。花生仁热榨饼、冷榨饼及浸出粕中AFT含量分别为11. 82~57. 96μg/kg、9. 51~52. 06μg/kg、16. 67~100. 00μg/kg,平均值分别为30. 25、25. 83、54. 62μg/kg,分别是花生仁中AFT平均含量的58. 68%、50. 10%、105. 96%,浸出粕中AFT含量明显高于压榨饼,AFT在花生饼粕中的迁移率和富集程度显著高于花生毛油。在花生油生产中优选花生仁原料并严格进行色选,是防范花生油和花生饼粕中AFB_1超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旨在为霉变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除提供技术支持,以自然霉变花生粕为实验材料,用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的AFB1。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脱毒条件,并对二乙烯三胺脱除AFB1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1、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45 min、二乙烯三胺溶液质量浓度10 mg/mL,在此条件下AFB1脱除率为95.5%;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AFB1可能的降解机制是其酮羰基与二乙烯三胺发生脱水反应,并且反应产物通过离心随着上清液被脱除。二乙烯三胺具有应用于花生粕中AFB1脱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花生粕存在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易超标、非淀粉多糖含量高和蛋白质品质不佳等缺陷,利用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乳酸片球菌)发酵结合复合酶制剂处理花生粕,可以综合改善其饲用品质。研究表明:处理后花生粕中AFB_1的去除率为94.6%,非淀粉多糖含量由30%降低至10.5%,蛋白质含量由47.8%提高至61.5%,大分子蛋白明显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小肽含量由5.36%提高至25.21%,必需氨基酸总量提高了19.67%,乳酸含量由0.7%提高至2.8%。经过生物技术法处理,花生粕的饲用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用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初筛,结合固态发酵降解黄曲霉毒素(AFB1)实验和抑制黄曲霉生长实验进行复筛,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经形态观察与16S r DNA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不仅对低AFB1含量(12.32μg/kg)的花生粕样品有88.23%的AFB1降解率,而且对高AFB1含量(145.17μg/kg)的花生粕样品也有81.39%的AFB1降解率,降解后其AFB1含量低于30μg/kg,符合国家对饲料中AFB1含量(≤50μg/kg)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花生粕酶解液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弱碱高温处理法、H_2O_2处理法和不同过滤介质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弱碱高温处理对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花生粕经过121℃,pH10,60min处理,黄曲霉毒素的破坏率高达84.5%,最终酶解上清液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为0.344ng/mL,达到欧盟安全标准;用H_2O_2处理,低浓度H_2O_2对于黄曲霉毒素的破坏很少,当浓度达到1600mg/kg,酶解上清液中的黄曲霉毒素达到0.104ng/mL,相对于不加H_2O_2处理的酶解上清液,其黄曲霉毒素减少率达94.87%,但高浓度的H_2O_2处理不利干酶解的进行;对于不同的过滤介质,以活性碳吸附去毒效果较好,但同时氨态氮的损失率高达7.03%。综合考虑实验的各方面因素,如成本问题以及脱毒后酶解的蛋白回收率和氨态氮含量问题,选择先在121℃,pH10条件下处理60min,酶解48h,然后用普通滤纸过滤进行脱毒处理,此时酶解上清液中的黄曲霉毒素达到0.244ng/mL。 相似文献
13.
以花生粕为原料,选取花生粕中蛋白质、氨基酸、总黄酮、总糖、灰分几个关键营养指标为检测对象,研究巨大芽孢杆菌发酵花生粕去除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最优条件(料水比1∶1.1,种子液培养时间12 h,接种量10%,发酵温度35.90℃,发酵时间64.32 h)下,发酵花生粕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后除总糖被菌体细胞利用有所减少外,其他几个成分含量都有所提升或者基本不变,特别是总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分别提高了25.16%和5.08%;巨大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去除花生粕中AFB1工艺基本不会造成花生粕营养价值的降低,而且对花生粕品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火麻仁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火麻仁粕为原料,分别用碱法和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蛋白质,经试验结果分析,在固定功率200W,提取温度为25℃时,得出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占空比为20∶20s/s,pH值8.5,料液比为1∶10,超声波辅助浸提时间为30min,蛋白质提取率达83.6%;而单纯碱液提取的最佳条件为:pH值8.5,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90min,温度为50℃,提取率仅为71.0%。超声波辅助碱液提取麻仁蛋白质的提取率比碱液提高12.6%,可在室温下进行并且大大缩短提取时间。超声波辅助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蛋白质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以沙棘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沙棘籽粕蛋白,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10、料液比1:12、温度60℃、时间60min。后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提残渣中的蛋白进行水解,最适提取条件为:pH8.5、碱性蛋白酶加酶量240U/g、料液比1:10、60℃、60min。通过碱提、酶法两步提取后,总提取率为67.24%。并对其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等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性质受pH、温度、盐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大,在等电点pH5.0附近时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的数据最低。 相似文献
18.
19.
为考察酸法去酰胺改性条件对花生蛋白改性效果和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以去酰胺度、水解度以及二者比值为评价指标,分析硫酸浓度、花生蛋白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去酰胺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改性条件,并对改性花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微观结构与溶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浓度、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是花生蛋白去酰胺改性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硫酸浓度与反应温度也会显著影响蛋白水解。花生蛋白去酰胺的最优条件是:0.30 mol/L硫酸,质量浓度5.5%花生蛋白溶液,85 ℃反应2 h,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脱酰胺度为66.98%±0.54%,水解度为10.56%±0.27%,二者比例为6.34。去酰胺改性基本不影响花生蛋白的一级与二级结构,却会影响蛋白聚集形态,并显著(p<0.05)提高蛋白溶解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黄曲霉菌对不同品种花生感染后的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比较方法的适用性,更能从研究品种中发现对黄曲霉菌抵抗能力强的品种。从辽宁省风沙所和葫芦岛市选用18种花生品种,用黄曲霉NRRL3357菌株接种花生仁培养7 d,根据传统分级标准得到的感染指数,分析花生的抗黄曲霉感染的能力;利用半定量薄层层析法和精确定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的黄曲霉毒素质量浓度,确定花生的抗黄曲霉毒素合成的能力。同一品种表观评估法观测的黄曲霉感染指数与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黄曲霉毒素的质量浓度基本一致,鉴定出2个高抗黄曲霉感染和黄曲霉毒素质量浓度低的花生品种,分别是阜花11和白沙101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