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硝酸铈铵/乙二胺四乙酸(CAN/EDTA)为引发剂,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HEC)与丙烯酸-2-羟基丙酯(HPA)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CAN和EDTA为22mmol/L,单体HPA为0.31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值最佳,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接枝聚合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质量比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阳离子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淀粉7.5g,AM15g,引发剂浓度0.4mmol/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5h,m(DMC):m(AM)为1:3,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36.18%,接枝效率为79.8%,阳离子度为19.2%。  相似文献   

3.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反应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晓丽  李炳海 《塑料》2005,34(6):6-9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研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存在。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螺杆转速以及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苯乙烯(St)作共单体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引发剂含量较低时,用苯乙烯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二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PC)为引发剂,采用高压溶液法制备了丙烯腈-聚丙烯接枝共聚物(APG)。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DCP)浓度、单体(An)浓度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聚苯乙烯溶液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迎春  黄磊 《塑料》2001,30(5):57-58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聚苯乙烯(PS)的二甲苯溶液,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制备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物的溶液接枝反应.讨论了接枝对聚苯乙烯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合适的丙酮或四氢呋喃中将α 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到ABS上,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定性的表征。通过滴定法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等的表征研究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种类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接枝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接枝底物,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制备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CMC/AM质量比、MBAM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聚合的最佳条件为:CMC/AM为6/1~7/1,交联剂MBAM为0.003 g,引发剂为单体质量的1%~2.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3.5 h。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制备了衣康酸(IA)熔融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螺杆转速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苯乙烯(St)作共聚单体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t共聚单体可显著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9.
借助超声波促进接枝反应的原理,以二甲苯作为助剂,将接枝单体丙烯酸(AAC)和引发剂与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进行接枝反应,对影响接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改变引发剂类型,引发剂用量,接枝时间和预浸泡温度来提高聚乙烯薄膜的接枝率。经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丙烯酸(AAC)成功接枝到聚乙烯薄膜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2.5%、丙烯酰胺与腐植酸钠质量比(g:g)50:1.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醋酸酯接枝己内酯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冰醋酸为溶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将取代度为2 4的二醋酸纤维素水解为取代度为1 4的醋酸纤维素(CA)。以此醋酸纤维素为接枝骨架,ε 己内酯(ε CL)为接枝单体,在辛酸亚锡的引发下,合成了醋酸纤维素/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CA g PCL)。研究了反应物纯度、原料配比、引发剂与单体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接枝效率(G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40℃,单体ε 己内酯与醋酸纤维素的质量比为4∶1,引发剂辛酸亚锡与单体ε 己内酯的摩尔比为0 005,反应时间为16h,C%,GE%和G%分别为46 8%,65 2%和122 1%。  相似文献   

12.
刘懿霆  杜亚男  宋毅恒  刘亭  徐军 《当代化工》2013,(12):1661-1664
以叔碳酸乙烯酯(VeoVa)为醋酸乙烯酯的共聚单体,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当用SDS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单体配比VeoVa:VAc为2:8,引发剂量为0.7%时,合成出的叔醋乳液吸水率最小;当用反应型乳化剂DNS-86,用量为3g时,其他配比不变,合成出的叔醋乳液吸水率最小。  相似文献   

13.
以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为引发剂,进行了聚乙二醇(PEG)存在下的醋酸乙烯酯(VAc)本体接枝聚合,考察了各VAc:PEG配比下聚合速率、PEG上PVAc的接枝率、PVAc的接枝效率、PEG的被接枝效率以及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配方中VAc配比的增加,聚合速率与极限转化率明显增加,聚合反应出现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当VAc:PEG配比较大时,综合速率参数K随聚合时间不断上升,当VAc:PEG配比较低时,K随聚合时间呈下降趋势.各VAc:PEG配比下PVAc的接枝率几乎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线性地增加,接枝效率则几乎不随聚合时间而变;接枝率的大小正比于VAc:PEG配比,接枝效率则普遍较高,低VAc:PEG配比时,接枝效率可达95%以上;PEG的被接枝效率虽随转化率和VAc:PEG配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总体仍较低,表明聚合体系中有相当多一部分PEG未被接枝.高的VAc接枝效率和低的PEG被接枝效率表明,该Graft From接枝聚合体系中,可能存在着Graft Onto的接枝聚合机理.根据定义用来计算PEG-g-PVAc的数均分子量,发现随聚合转化率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常数,配方中VAc浓度越大越大;由GPC测试、PVAc普适校正计算发现,接枝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5~2.5 之间,且随单体浓度和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这些均与聚合体系的凝胶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VAc/BA/AA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原料、丙烯酸(A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改性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钠(MS-1)为新型乳化剂体系,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VAc/BA/AA共聚乳液胶粘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单体及种子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m(VAc)∶m(BA)∶m(AA)∶m(APS)∶m(OP-10)∶m(MS-1)=83∶14∶3∶0.4∶1.25∶0.25、w(种子单体)=17%(相对于总单体而言)时,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过硫酸钠作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叔碳酸乙烯酯(VeoVa10)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醋酸乙烯酯(VAc)的共聚改性单体,采用先预乳化后半连续滴加法制备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探讨了搅拌速率、共聚单体配比、聚乙烯醇(PVA)和引发剂含量等对改性PVAc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VAc ...  相似文献   

16.
黄丽立  卓猛  金珊  孙杰 《化工科技》2012,20(3):21-2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α-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选择合适的溶剂,在78 ℃C条件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油溶性三元共聚破乳剂.实验考察了单体配比、溶剂种类以及引发剂用量对合成破乳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对产物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并对其进行了红外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溶剂以及引发剂均存在最佳用量,即m(单体)=36 g,单体质量比m(MMA)∶m(BA)∶m(MAA)=1∶9∶2,m(乙酸乙酯)=15.4 g,m(引发剂)=0.6g为最佳合成条件,得到的破乳剂相对分子质量大,破乳效果好.在ρ(破乳剂)=300mg/L时,脱水率可达95.75%.  相似文献   

17.
以VAE[醋酸乙烯酯(VAc)-乙烯共聚物]为种子乳液、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叔碳酸乙烯酯(VoeVa10)为VAc的共聚单体、OP-10为乳化剂、己二酰肼(ADH)/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交联体系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甲醛次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型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VAc/VoeVa10/DAAM共聚乳液;然后在反应后期加入后交联剂(ADH),得到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结果表明:当w(PVA1788+PVA1799)=3%、m(PVA1788)∶m(PVA1799)=1∶1、m(VoeVa10)∶m(VAc)=(10~15)∶100、w(氧化剂)=0.3%、w(VAE)=10%、w(OP-10)=2%、m(ADH)∶m(DAAM)=(0.5~1.5)∶1.0且w(DAAM)=2%时,相应乳液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稳定性,并且其涂膜柔韧性和粘接性能俱佳。  相似文献   

18.
宋志雄  陈国咨 《广州化工》2014,(10):109-111
制备有机硅-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乳液。研究了有机硅、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乳化剂含量、乳化剂配比、引发剂含量、保护胶体对乳液聚合和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的最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该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耐水、耐侯、耐酸碱、耐污染和稳定性能。该三元共聚醋丙乳液能良好应用于制备普及型内墙建筑涂料。  相似文献   

19.
何斌鸿 《山东化工》2011,40(11):1-3
采用四氯化碳为引发剂,三氯化铁与丁二酸复合物为催化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对苯乙烯、丙烯腈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苯乙烯和丙烯腈物质的量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原料配比n(苯乙烯):n(丙烯腈)为3:1;引发剂用量为12.5mL,三氯化铁与丁二酸复合催发剂的量分别为0.2865g,0.1180g;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48h。  相似文献   

20.
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丁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研究了温度、引发剂用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单体(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质量分数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80℃,x(BPO)=0.6%(相对于苯乙烯与马来酸酐),n(苯乙烯)∶n(马来酸酐)=1∶1,w(单体)=15%(相对于混合溶液),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9%。采用13CNMR、IR、GPC、元素分析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TG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结合共聚物的元素分析与13CNMR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