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6):F0002-F000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由国家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建,是我国轻工和食品工程领域以培养高层次食品科技人才为主,层次齐全(博士后,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的重要教学科研基地之一,本学院的食品和制糖学科均成立于1952年,其中食品专业是当时教育部设立的唯一“食品工学”专科专业,制糖学科于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于2008年10月19~23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全球食品科技界最重要的综合性盛会,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2120名业界代表齐聚上海。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品科技:从2020到203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向。其次,针对未来食品需要应对的挑战,讨论未来食品在供给和功能方面需要达到的要求。基于食品合成生物学的“人造食品”以及基于食品感知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将成为未来食品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未来食品的研究与应用。最后,对我国食品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机械》2007,23(2):8-9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即以最能影响世界食品领域的两大国际组织——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IUFoST)及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为交流主线,以与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食品科技组织交流为基础,坚持团队优势,派出以年轻人为主的“活力阵容”,充分发挥“民间国际交流主渠道”的功能,有效实现了国际交流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食品发展的十大趋势(续篇)[美]ElizabethSloan本文是《食品科技杂志》(FoodTechnol-ogy)两年一次的系列报告的第二篇。1994年我们发表了第一篇(译文见《广西轻工业》1995,(1)),当时的预测现在正逐步变为现实。如199...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食品工艺学家学会(InstituteofFoodTechnologists,IFT)主办的’98美国食品工艺学家学会年会和食品博览会(IFTAnnualMeeting&FoodExpo’98)于1998年6月20~24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为了推动我国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学习世界先进的食品工业科学技术,促进我国食品科技的进步,提高食品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增进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拓美国和美洲市场,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轻工行业分会接受IFT邀请,共同组织了中国食品添加剂代表团,由协会理事长尤新任…  相似文献   

7.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4):F000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由国家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建,是轻工和食品工程领域以培养高层次食品科技人才为主,层次齐全(博士后、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的重要教学科研基地之一。本学院的食品和制糖学科均成立于1952年,其中食品专业是当时教育部设立的唯一“食品工学”本科专业,制糖学科于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3):F000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由国家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建,是我国轻工和食品工程领域以培养高层次食品科技人才为主,层次齐全(博士后、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的重要教学科研基地之一。本学院的食品和制糖学科均成立于1952年,其中食品专业是当时教育部设立的唯一“食品工学”本科专业,制糖学科于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3):F000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由国家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建,是我国轻工和食品工程领域以培养高层次食品科技人才为主,层次齐全(博士后、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的重要教学科研基地之一。本学院的食品和制糖学科均成立于1952年,其中食品专业是当时教育部设立的唯一“食品工学”本科专业,制糖学科于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相似文献   

10.
保证食品安全的抗菌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保证食品安全的抗菌剂陈祥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27)食品科技工作者总是努力在以下三个基本技术达到食品的保藏:(1)物理方法,如加热、干燥或冷冻;(2)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3)添加化学防腐剂。保藏剂这类化合物用于延缓或阻止食品的化学...  相似文献   

11.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制备简单、可控性良好、易功能化、仪器便宜、工艺简单、对材料要求低、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科技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食品科技领域的四方面主要应用:食品包装材料开发;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开发;食品载体技术开发;食品添加剂开发,并从纳米纤维制备技术角度对每一个应用领域进行了亚类分类。本文将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用于食品科技领域提供总结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郭飞 《中国食品工业》2023,(13):108-110
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以“大食品体系”为基础的食品产业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培育兼具食品科技与工程知识和食品经济与管理知识的跨学科复合性的专门专业人才。本文全面归纳和剖析了大食品体系的中职食品产业体系课程的开设情况、课程特点和优势,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跨专业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16日,由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中心主办,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塞内加尔国家食品科技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和南南(北京)生物技术中心共同承办的”2012中非食品南南合作国际会议”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14.
功能(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美,日对功能(保健)食品定位的异同点,讨论了在功能(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研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世界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对开发军用食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当今世界食品科技发展趋势,介绍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保鲜技术,生物技术,开发功能性食品,医学食品,最后,提出对开发军用食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食品科学》2005,26(10):I0001-I0002
由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编辑部主办的“功能食品与营养产业论坛”于2005年8月20~21日在南京钟山宾馆顺利召开了,本次会议参会代表240余人,来自国内29个省市100余所高校、20余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e)秘书长Poms博士应邀出席此次会议。会议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农业部农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e)的支持赞助。大会征集了300余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择优发表于《食品科学》杂志,论文涵盖了功能食品研究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食品产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第一大产业,也是新业态和新产品蓬勃涌现的重要产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有效推动食品产业全链条协同创新发展,本研究采用分区域统计的形式,从各地区食用农产品资源、食品工业营业收入、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食品产业资源禀赋情况,基于食品科技研发投入、创新资源分布、企业创新力量等角度梳理我国食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深度剖析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科技力量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为优化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及会议(IFT FOOD EXPO.2006)于2006年6月24日至28日在美国南部城市奥兰多举行,经中国贸促会批准,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和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共同组团参加,展出面积522平方米,展团由国内58个企业95人组成。  相似文献   

19.
《肉类研究》2007,(3):57-57
2006—2007年是中国肉制品行业的品牌宣传年。为推动中国肉类食品科技水平的有效提升,倡导科学、严谨、扎实的学风,鼓励肉类食品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宣传近两年肉类食品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优秀成果,实现品牌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提高名牌肉产品的知名度,扩大理性消费,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肉类研究》杂志社与大连瑞安八珍食品有限公司将共同举办2006-2007年度“瑞安八珍杯”肉类科技论文大赛。大赛不仅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和奖励,还将在《肉类研究》杂志上刊登大赛及获奖情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新型食品添加剂──Gellan Gum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型食品添加剂──GellanGum赵谋明,彭志英(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广州五山510641)1前言GellanGum是美国Kelco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多糖,这使得Keclo公司获得1993年食品科技人员学会(IFT)颁发的食品科技工业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