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哈尔加乌组(C2h)及卡拉岗组(C2k)油藏特征,认为有效烃源岩、有利岩相带和断裂带、邻近生油凹陷的古构造以及后期的改造作用,是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储层复杂,油气以纵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距离有限,有效烃源岩对油气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控制作用。继承性发育的古凸起、古构造,为多期运聚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火山活动受深大断裂的控制,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深部位生成的油气沿断层或裂缝向隆起部位运移聚集成藏。溢流相上部亚相是有利火山岩储集相带,火山角砾岩储集性能和含油性最好,其次为玄武岩和安山岩。构造运动、风化淋滤产生的微裂缝有效地改善了储集空间,油气主要赋存于裂缝沟通的火山溶孔中。指出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条湖凹陷、条山凸起、苇北凸起和南缘冲断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对该区的石炭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盆地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测重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等研究成果,对三塘湖盆地断裂及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认为,盆地中2条主断裂呈北西向展布,坳陷带内的北西、北北西、北东、近东西和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切断了主断裂;由于盆地长期处于挤压应力之下,使得盆地整体呈"两隆夹一坳"的构造格局,坳陷带因受断裂活动影响,形成了凹凸相间分布。三塘湖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断层控制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川西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近期,川西新场地区首次在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试气获工业气流,溶蚀孔洞和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如何准确预测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成为推动该地区勘探进程的关键。利用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资料明确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并采用相干、倾角、方位角和曲率属性等地震裂缝预测方法识别裂缝发育带的平面展布特征。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裂缝以中低角度为主,走向为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和近东西向;研究区中东部构造裂缝相对发育,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西南部发育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网状”层间裂缝,其中北东向裂缝规模较大。综合多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预测结果与新钻井吻合较好,为下一步评价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底断裂对松辽南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松辽盆地南部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和东西向3组基底断裂,受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表现为伸展、走滑和挤压多种活动性质.以长岭凹陷、英台四方坨子两个地区为例,分析了基底断裂对盆地区域构造格架、二级构造单元和次级断层形成与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岭凹陷发育北东向的基底断裂,控制北西向次级断层带的形成;英台四方坨子地区沿嫩江存在一条北北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与北东向的哈拉海等基底断裂共同作用,使次级断层展布方向以南北向为主;北西、南北向次级断层对形成大面积断层岩性油藏有重要控制作用;北西向基底断裂呈右行走滑性质,主要起到调节北东向断裂带延伸方向的作用;北东向断裂带、近南北向的嫩江断裂带附近是下一步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搞清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成因和分布,从分析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和控制油藏形成的因素入手,指出火山岩岩相、优质烃源岩、断裂和不整合是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优质烃源岩为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提供了充足油源;不整合和广泛发育的断裂不仅为火山岩储层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下部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下步油气勘探应在二叠系条湖组剥蚀线和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剥蚀线之间近水体的火山岩风化壳发育区展开,有利区带为牛东东南缘、马北构造带和马东构造带。  相似文献   

6.
多属性相干分析在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储层裂缝的准确预测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遵循相干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相干系数、倾角和方位角等属性,综合地质和测井资料,预测了目标储层裂缝发育带的空间展布。利用模糊识别技术,在沿层相干切片上计算出裂缝密度和裂缝连通性,从而圈定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利用获得的裂缝属性图件,对储层的宏观和微观裂缝发育带做出较好的预测,从而识别和评价潜在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7.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成藏要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成全 《吐哈油气》2008,13(3):208-213
石炭系地层在三塘湖盆地广泛发育,沉积了巨厚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并建造了巨厚的火山岩系,形成了独立的含油气组合。岩相、岩性决定了火山岩储集层的先天条件,为后期风化淋滤奠定了基础;火山岩储集层经历了两期风化淋滤,形成了产状和产液能力均不同的两套储集层;鼻状构造背景形成油气运移的低势区,决定了油气运聚方向;后期构造裂缝的形成改善了储层渗流特性,决定着储层产液能力。在分析油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三塘湖盆地北东向展布的鼻状构造带是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有利的勘探领域,而淖毛湖、汉水泉乌通等勘探及认识程度较低的凹陷是下步风险勘探领域;南缘逆冲构造带是寻找孔隙一裂缝性油藏的有利勘探领域。对该区的石炭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星  潘良云  闫群  赵建儒  魏军  方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Z1):139-143,163,174
本文从岩心和测井资料出发,研究酒泉盆地青西油田裂缝的类型和微观特征,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断裂特征分析,研究裂缝分布规律及与构造的关系,进而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预测,得出以下认识:①下白垩统下沟组块状砂砾岩和泥质白云岩为典型的特低孔、低渗储层,裂缝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各种类型构造裂缝均有发育,但高角度裂缝和斜交缝对油气富集最为有效;②断层控制了裂缝的发育方向,裂缝发育带展布方向和断裂发育带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③构造转折部位和断层交会带为构造应力集中的部位,裂缝发育;④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北北东向调节断层产生的裂缝带是油气富集带。结合裂缝预测结果,在青西油田部署的L104井获得64m3/d的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吐哈盆地的构造特征,通过系统收集处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资料,讨论分析了研究区重力场的特征及成因,推测出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体系。研究区南部布格重力异常近东西向的重力高值带,主要反映了晚古生界的发育特征,中部及北部重力低值带主要由基底凹陷引起。局部重力高、重力低反映局部凸(隆)起与凹陷构造。研究区发育的主要断裂走向为北东向及东西向,它们控制盆地边界及盆地内部发育的主要地层展布。研究区了墩隆起区黄田凸起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构造单元,即北西地区凹陷和黄田凸起。吐哈盆地盖层为中、新生界,其中侏罗系厚度最大约为2 000 m。  相似文献   

10.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北部,研究区牛东区块发育在其北部斜坡带上,储层卡拉岗组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为搞清火山岩裂缝发育规律,探求火山岩裂缝对产能的控制作用,应用FMI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得出:卡拉岗组火山岩裂缝纵向上,早期C2k5层组发育低角度缝、中-低角度缝和中-高角度缝,随着火山喷发强度逐渐减弱,C2k4、C2k3、C2k2、C2k1层组发育低角度缝、中-低角度缝,中-高角度缝和高角度缝不发育;平面上,由靠近主断裂的北东向构造高部位向远离主断裂的南西向构造低部位裂缝发育密度逐渐降低,由张性裂缝逐渐过渡为剪性裂缝.裂缝类型与产量相关性强,典型高产井以风化裂缝为主,少量高角度构造裂缝沟通,风化裂缝以倾角不一、走向多方位和网状交织为特征.裂缝产状与含水相关性强,典型高含水井裂缝走向垂直区域挤压构造带,以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纵向易水淹.预测结果与开发实际吻合度较高,为油田下一步精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现今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深度已经超过4 000 m,近期又在盆地东南缘丁山勘探区的中深层海相页岩气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一批具有工业气流的页岩气井。但该区勘探实践表明,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埋深的水平井产能差异较大,并与裂缝发育程度、页岩含气性及压力系数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相干体处理分析、P波各向异性分析及吸收衰减、泊松比、速度等属性计算,预测丁山勘探区不同埋深带的优质页岩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干体技术和P波各向异性分析技术都能够识别出小型断裂及高角度裂缝发育密集带,识别断裂展布采用相干体技术更优,预测裂缝发育区采用P波各向异性分析技术更为准确;②预测页岩气富集区域采用吸收衰减技术较为可靠,含气性高的页岩层明显具有低吸收衰减梯度值特征;③丁山地区适合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驱动多属性数据融合来计算压力系数。结论认为:丁山地区中深部页岩层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西北部比东南部更有利于页岩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2.
海安凹陷上白垩统—新生界断裂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年来在海安凹陷获得的地震资料,对上白垩统—新生界内部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海安凹陷断层展布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或近东西向。主断层不同段走向不同,深浅层结构不同,控制凹陷结构;次级断层多受主断层控制,其形成和走向受主断层影响。断层活动表现出旋回性特点,控制着盆地结构的旋回性演化。断层展布反映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期间断层为北西—南东向的伸展作用,同时又表现出受右旋扭动的影响;三垛组沉积早期为伸展性断层发育时期,伸展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三垛组沉积晚期,受近东西向挤压,一些断层表现出走滑特点;新近纪早期,断裂继承性活动,晚期主要沿主断裂活动。这种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与板块运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盆地中古隆起对早期油气聚集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探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期川西地区不仅发育了孝泉—新场—丰谷近东西向古隆起的雏形,在龙门山前和川西坳陷内部还发育北东走向的“串珠”状古隆起;地震属性揭示,印支期古隆起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裂缝的展布以及岩溶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综合考虑储层展布特征、古隆起与储层叠合程度、烃源条件与油气运移通道匹配关系等认为,除了大型构造隆起带和斜坡带,川西凹陷印支早期古隆起区也可能是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4.
济阳断陷盆地油气运移优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断陷盆地不同区带油气运移的控制因素、输导体系和运聚方向各异。洼陷带深部,油气沿“应压双控”作用产生的裂缝系统———隐蔽输导体系侧向或向上充注于泥岩裂缝圈闭或砂岩透镜体,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与成藏期北东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洼陷带上部或两侧,油气通过断裂型输导体系向上运移,平面上亦平行于北东向断裂运移;陡坡带和缓坡带,油气输导体系主要为断裂-砂体复合型,油气运移优势方向为垂直于盆地边缘边界断层的鼻状构造带的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分析油气藏与沉积体系平面展布之间的"不协调性"并优选富油气区带有利扩展勘探方向,以地震沉积体系分析为出发点,以钻井揭示的砂体类型与平面分布分析为依据,结合断裂体系平面展布与纵向演化分析,系统建立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善弧形带东翼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自南向北发育的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的沉积体系受近东西向断裂系早期正断层发育期下降盘的明显输导与控制;发育有2种类型的沉积砂体:一类是包含底部载荷、粒度较粗、在东西向断裂体系断距较小部位发育的近南北向水下分流河道主沟槽砂体;另一类是以悬浮载荷为主、粒度较细、依附早期正断层发育期下降盘地形低部位发育的厚层块状或互层砂体。受近东西向断裂的约束与输导,南物源沉积体系不同分支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依附近东西向断裂、在断裂低部位互层发育或叠加连片。近东西向断裂北侧发育的厚层块状或互层砂体形成的岩性圈闭是鄯善弧形带东翼中—下侏罗统深化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有效裂缝识别和预测不清的问题,建立了3种断裂的地震正演模型,对比了基于相干、曲率和最大似然属性火山岩裂缝的识别效果,并基于最大似然方法,利用岩心和成像测井对有效裂缝的微观刻度三种方法对,将有效裂缝发育密度定量化。研究表明:最大似然属性火山岩断裂预测精度更高,对断裂发育带内裂缝发育细节成像效果更好;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的高角度构造裂缝发育区更有利于火山岩油藏的形成;预测4个火山岩有效裂缝发育区的展布面积约为76 km2,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研究技术能够对火山岩有效裂缝进行精细刻画及预测,对火山岩有利目标的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云凹陷深层断裂发育复杂。研究区位于断裂转换带,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常规的相干及其改进技术难以准确刻画研究区内断裂的展布规律,不能有效指导裂缝性储层发育区的预测。针对研究区断裂发育特征,采用增强断裂构造滤波和构造导向滤波降低背景噪声。综合利用似然属性和地震剖面确定背景噪声值,计算最大似然属性,在大断裂或者小、微断裂不同倾角、走向控制下,采用边缘增强迭代技术计算得到适用于主干断裂和微、小断裂预测的两个不同高清似然属性数据,与相干、方差及基于方差的蚂蚁体相比,其背景噪声明显降低,主干断裂分布规律清晰明确,微、小断裂发育区更加聚焦,预测结果与已钻井和地震剖面特征相一致,符合构造转换带、断裂交汇位置为裂缝密集发育区的地质认识,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断裂精细解释和圈闭落实,指导构造裂缝发育优势区优选及井位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向基底断裂中、新生代“隐性”活动对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和成藏有明显控制作用。采用渗透率异常频率分析方法,预测了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裂缝的分布,并建立了裂缝发育与基底断裂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基底断裂后期活动不仅对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储集层的裂缝发育有控制作用,而且对天然气成藏有促进作用。应该重视盆地北东向基底断裂发育区次生天然气藏的勘探。图7参23  相似文献   

19.
马朗凹陷下二叠统风化壳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下二叠统卡拉岗组风化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该古风化壳在纵向上划分为风化粘土层、强风化碎石层、弱风化块石层以及未风化岩石层等层段。剖析了该风化壳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可能发育油气藏类型及与风化壳的关系,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下二叠统卡拉岗组风化壳有利的勘探目标是在下二叠统条湖组剥蚀线与下二叠统卡拉岗组剥蚀线之间范围内,其次为卡拉岗组剥蚀线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基于岩性、重力、磁场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的基底构造特征。柴达木盆地是在印支运动之后的总体挤压构造应力场的背景下形成的,基底构造发育。沿北西方向受祁连山与昆仑山相向挤压对冲的控制,发育了祁连南缘断裂、柴北缘断裂、葫北─陵间─达霍断裂、Ⅺ号断裂和昆北断裂等区域性断裂构造;沿北东东─北东方向受阿尔金构造带的强烈影响,发育了阿南断裂、塔尔丁─鱼卡断裂和格尔木一锡铁山断裂。两组方向的基底构造的复合叠加对盖层沉积建造的发育和展布起着重大控制作用,致使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北西-南东向分带,北东-南西向分区的特点,并且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侏罗纪、第三纪和第四纪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和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