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萍  吴蒙 《电信科学》2013,(1):23-30
如何保护隐私信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过程中不被泄露,同时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隐私保护技术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从位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保护两方面,总结了现有的隐私保护方法,分析了其基本原理和特点。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同时保护位置隐私和数据隐私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基于多节点幻影路由技术和椭圆曲线同态加密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隐私保护性和更低的能量消耗性。  相似文献   

2.
钱萍  吴蒙 《电信科学》2012,28(12):68-76
如何保护隐私信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过程中不被泄露,同时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隐私保护技术进行了很多研究,从位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保护两方面,总结了现有的隐私保护方法,分析了其基本原理和特点。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同时保护位置隐私和数据隐私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基于多节点幻影路由技术和椭圆曲线同态加密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隐私保护性和更低的能量消耗性。  相似文献   

3.
段志能 《电视技术》2024,(1):180-183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对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不被泄露,又要保证用户的隐私不被侵犯。基于此,分析了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求,并探究了广播电视台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发生变化,通信安全成为重要的一部分,隐私保护日渐重要。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安全特点、通信安全的需求、面临的保密性威胁及攻击模型。最后,基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问题的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赵楠楠 《电子世界》2014,(6):134-135
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环境等领域,通信安全问题日渐重要,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现状,进行了通信安全性研究,提出该领域今后数据安全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种可检测数据完整性的隐私数据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中可能出现的数据篡改和隐私泄露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可进行完整性检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数据融合算法 ICKPDA.该算法首先在感知数据中嵌入私密种子,对真实数据进行隐藏;然后通过数据分片和聚集技术,增强数据的隐私保护性;最后利用数据间的关联特性在基站进行完整性检测.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其它算法,ICKPDA 在保证融合结果精确的前提下,能有效地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测和隐私保护,同时花费较少的数据通信量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环境下电信运营商数据安全保护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普及,电信运营商用户数据向海量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面临着安全管理、黑客攻击、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风险.做好数据安全工作对保护电信运营商用户隐私、提升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从数据采集传输安全保密、数据分级、数据脱敏、数据加密、数据发布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电信运营商数据安全保护实施方案,以保障平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并且可在中国电信数据安全保护工程中实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范围查询所要求的低能耗和高隐私保护,提出了一种具有隐私和完整性保护的安全范围查询协议:SPQ。SPQ是由数据加密、前缀成员验证、概率邻居验证、查询传输过程分离等技术组成,能够在保证不泄露隐私的情况下完成范围查询。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安全协议,SPQ在保证范围查询安全性的同时具有更低能耗。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安全性较低,数据容易被截获及篡改.为了满足现在数据爆炸的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需求,在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上提出在感知节点和基站中间添加了一个中间节点——存储节点,构成双层无线传感器网络,使得数据的管理更加安全,使得网络的拓展及删除、维护更加方便.与此同时,在数据加密过程中,使用轻量级的国密...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模型在开放网络环境下对隐私数据安全防御效果比较差,当应对多种网络攻击时,模型的防御响应时间比较长,为此提出开放网络环境下隐私数据安全防御模型研究。利用Spring架构建立开放网络环境下隐私数据安全防御模型框架,包含网络信息采集层、分析层、预警层以及安全防御层四个功能层次;利用入侵感知算法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开放网络环境下隐私数据安全状态。利用预警规则确定隐私数据安全预警等级,驱动隐私数据安全防御措施。设立网络边界安全机制,对非法入侵数据包和病毒进行拦截。利用加密算法对隐私数据进行加密防御,以此实现开放网络环境下隐私数据安全防御模型建立。经实验证明,设计模型防御响应时间短于传统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作为新的IT应用模式,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云用户最为关心和重视的,其重要性对云计算的安全至关重要。文章详细阐述和分析了云计算带来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风险,研究了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手段,从云计算数据和隐私的产生、使用、存储和销毁全生命周期阐述和分析了其安全防护手段,并给出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模型,并对该模型做了详细阐述,对云计算的具体应用和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基于网络隐私数据相关保护机制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用户传输相关数据以及隐私,再配合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能在不同节点之间有效交换数据,此举避免不法之徒的恶意攻击和盗取数据。鉴于此,文章首先论述了基于区块链模型设计的相关原理,其次探讨了安全防护模型具体构建的举措,第三针对相关安全防护模型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最后论述了基于区块链的网络隐私数据安全防护模型设计过程当中相关注意事项,希望该文论述能为我国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工程顺畅有序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云数据安全问题是制约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了云数据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将云数据安全所涉及的云身份认证、云访问控制、云数据安全计算、虚拟化安全技术、云数据存储安全、云数据安全删除、云信息流控制、云数据安全审计、云数据隐私保护及云业务可持续性保障10方面相关研究工作纳入到物理资源层、虚拟组件层及云服务层所构成的云架构中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用于军事战场、环境监测等外部环境比较恶劣领域。又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依赖于无线通信,WSN节点资源受限,所以WSN安全问题相当突出。本文关注的是WSN中位置隐私保护问题,其中对源位置隐私保护进行了重点研究。文章首先对WSN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简单分类介绍,接着总结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源节点隐私保护方案,最后对评价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协议有效性的协议度量标准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安全的WSN数据融合隐私保护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过程中的数据隐私和完整性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安全的数据融合隐私保护方案(SPPDA),把节点的私密因子与原始数据构成复数,采用同态加密方法对复数进行加密,实现在密文不解密的情况下进行数据融合,同时采用基于复数的完整性验证方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SPPDA方案的计算代价和通信开销较少,数据融合的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6.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数据滥用、个人信息泄漏、数据非法交易等一系列安全挑战。数据安全标准作为应对数据安全挑战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围绕数据安全国际标准,本文从大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两个方面分析了数据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梳理和分析包括ISO/IEC JTC1/WG9、ITU-T SG17、NIST、ISO/IEC JTC1/SC 27等标准化组织在数据安全标准领域的工作现状;从立项背景,标准技术内容和进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ISO/IEC JTC1/SC 27下由我国主导的ISO/IEC 20547-4《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第4部分:安全与隐私保护》,ISO/IEC 27045《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过程》,以及研究项目《大数据安全实现指南》和《数据安全》。基于分析结果给出数据安全国际标准化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云计算数据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云计算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数据全生命周期模型为基础,提出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框架,对云计算环境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若干关键研究问题,包括密文检索、完整性验证和持有性证明、隐私保护及查询隐私进行了阐述,详细综述了全同态加密的发展、原理、意义及其在云计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中的应用,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在物联网的运行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客户的隐私,切实保护好客户隐私是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面向物联网的隐私数据安全问题时,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清楚威胁物联网隐私数据安全的主要途径,加大安全防护力度,保护人们的隐私。文章从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处理3个途径,对隐私数据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加大隐私安全防护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李星  李春彦  王良民 《通信学报》2014,35(Z2):36-260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数据融合能够有效防止隐私泄露和数据篡改等问题,并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由此提出一种基于隐私同态数据融合的完整性验证协议IV-PHDA。该协议采用同态加密保证数据隐私性;利用随机检测节点对节点聚合结果的完整性进行检测,以验证聚合节点是否忠实地传输每个数据分组。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对比,对其算法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并且实现较好的隐私保护和较高的数据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在享受云计算带来的全新体验的同时,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能否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云计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文章讨论云计算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对云计算中数据的隐私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隐私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开展调查,包括身份认证、数据隔离、数据加密、访问控制以及混合云技术等等,针对每一类数据安全问题分析当前的主流解决方案,重点研究隐私保护方面的解决方案,并提出较为全面完整的隐私保护策略,利用现阶段的理论依据与假设论证阐明了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